第一章 教学导航
案例01 借助颜色学习日常作息句型
袁冬萍
新加坡澳大利亚国际学校高级中文老师
教学地点 新加坡
教学对象 (1)年级:中学七年级
(2)国籍: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和墨西哥
(3)第一语言:多为英语
教学任务 学生学习日常作息的句型,如“我早上六点半起床”。
案例正文
中学七年级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特别愿意跟别人分享他们的日常生活。平日的生活作息大致差不多,说到周末,五花八门,七嘴八舌,热闹极了。当我问他们想不想用汉语表达出来时,一个个小脑袋捣蒜似的,立马用前几节课学到的生词,套入英文的句型说:“我起床六点半早上。”(I get up at 6:30 in the morning.)然后自豪地等待老师的肯定。
这时,我拿出几张不同颜色的彩纸,分别把“我、早上、六点半、起床”写在蓝色、深绿色、浅绿色和红色的彩纸上,依此顺序贴在白板上,并告诉学生们,作息时间的中文句型和英文句型是不一样的。人称,不管有几个,如:爸爸、妈妈和妹妹,都属于第一组,放在蓝纸上;时间段要放在时间点的前面,但是因为都属时间类,可以用深浅不一、但属同类的颜色纸表示,这是第二和第三组;动作词放在红色的纸上,属于最后一组。
我知道,不能给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讲太多,重要的是操练。于是,我挑选四个学生到教室前面来,按照我讲的颜色顺序及规则,把句子组顺。组完后,我让坐在下面的一个学生读句子,让其他学生判断句子是否组得正确,认为正确的举手,认为错误的要指出错在哪里,并到教室前面来纠正它,然后再让别的学生读句子,直到正确为止。
接着,我变换句中的主语、时间状语和谓语,学生较生疏的词语都标上汉语拼音。再随机挑选不同的学生到教室前面来,让每个人都有练习的机会。刚开始练习时,孩子们还要想一想,讨论一下。到最后的几个句子,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就能把句子组对。
课后分析/解决方案
本节课内容主要是借助颜色学习汉语句型,让学生意识到汉语和英语在语序上存在一些差别,但是存在一些规律。我们知道,孩子的感官能力比理解能力强得多。所以,在适当的讲解后,要充分发挥孩子听、看、嗅、摸等的感官优势。在这节课上,色彩作用于孩子们的视觉,充分刺激了他们的记忆力。对于颜色的选择,也是有讲究的。由于学生通常按照英语句式的顺序排列,为了让他们牢牢记住日常作息的动词必须放在句尾,我特地选用颜色的彩纸来写,希望通过鲜艳的红色来刺激孩子的大脑,让这个位置的词深深记在孩子的脑海中。
仔细选择对应的颜色,能帮助学生记住各句法成分的位置。
除了多看,还要让孩子多说。说的过程既能巩固先前所学的词语,也能不断加强对汉语句型的练习。说还有好处是保证坐在座位上的学生也能积极参与,他们既是观众也是评委,让台上台下的互动成为一体。
要想让一个句型深深印在孩子的记忆里,仅仅靠一次练习是不够的。因此,老师要准备若干个句子,每个句子略微增加难度,不断挑战孩子对句型的真正理解,如:“我的弟弟和妹妹下午三点一刻放学。”这个句子的主语和时间状语都扩展了,但基本句型没有发生变化。为了使操练更有趣,在孩子们熟悉了句型后,我让各组进行比赛。我说一个英语句子,各组要按照正确的汉语语序组句。我根据各组完成句子所需的时间排名,但不是只认可第一名,这样一来,每个组都会努力去完成句子,而不是在第一名产生后就放弃比赛。
日常作息这一单元涉及时间名词和动作动词,学生要掌握的内容很多。因此,在教句型时,老师不要苛求学生说对每个生词,也不要苛求学生把每个词的拼音和声调说准确。而且,为了减少学生学习句型的难度,老师可以为有难度的词标上拼音,让学生无障碍地学习和练习句型。
学生掌握基本句型后,无论句法成分如何扩展也难不倒他们!
色彩的使用也不是没有它的局限性。如果换一位老师,使用的颜色可能就会不同。所以,在借助色彩教授句型后,我还会要求学生把句型记在笔记本上,如:
在笔记本上用数字标记顺序的好处是,学生能清楚知道中英文的对应关系。这样无论是中翻英,还是英翻中,都可以应用正确。
延伸思考
在国际汉语教学中,培养孩子对比中英文句型的意识非常重要,所以,每当我要教授新句型时,我都会在白板上画出若干个方格。学生一看到我画方格就知道这节课要学句型了,就会自动拿出笔记本,把中英文句型抄写下来。这也使得学生养成了一个好习惯,在遇到语序问题时会主动回忆、对比学过的句型。
但是,这种意识过了头,也会带来学习上的困扰。有的学生学了句型后,以为汉语每个句子都涉及一个新的句型,结果就连最简单的句子,都要在问过老师后才敢说、才敢写,如:“I love my dad and mum.”(我爱我的爸爸和妈妈。)因此,在教句型时,一定要明确告诉学生,句型只占一门语言中的很小一部分。如果每个句子都有独特的句型,这门语言一定没法学。
总之,学习句型对正确应用汉语非常重要。但是也要意识到,汉语大部分的句型和英语的句型还是一样的。因此,尽管汉语不易学,但只要掌握了它的学习规律,还是能学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