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病防治及安全用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八、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宿主广泛、传染性强的动物源性人兽共患传染病。家畜中牛、羊、猪最常发生。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之首。其特征是母畜流产、早产和死胎;公畜睾丸炎和附睾炎。同时,布氏杆菌病可以通过病畜传给人类,引起人发热、肌肉酸痛、关节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等损伤,无法根治,严重者可导致残疾甚至丧失劳动力。2000年以后,我国人和动物布氏杆菌病的疫情均有回升的趋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病原】布氏杆菌是兼性胞内生长的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多单在,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孢和荚膜。布氏杆菌有9个种(根据其宿主和生物学特性的不同),包括羊种布氏杆菌、牛种布氏杆菌、猪种布氏杆菌、绵羊种布氏杆菌、沙林鼠种布氏杆菌、犬种布氏杆菌、海豚种布氏杆菌、鲸种布氏杆菌和田鼠种布氏杆菌。在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种、牛种和猪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种布氏杆菌更多见。自然状态下布氏杆菌有粗糙型(R)和光滑型(S)两种,除绵羊种布氏杆菌和犬种布氏杆菌属于天然粗糙型外,其他各种布氏杆菌均属光滑型。

布氏杆菌在自然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强,在污染的土壤、水,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死畜的脏器及皮毛中可存活1~4个月;在子宫渗出物中存活7个月;在食品中可存活约2个月。但对热很敏感,60℃加热30分钟,70℃加热5~10分钟或在日光下暴晒4小时均可将其杀死。对消毒药的抵抗力不强,常用的消毒剂如1%来苏儿、5%生石灰、2%福尔马林作用15分钟均可将其杀死。

【流行病学】牛、羊最易感。一般情况下,初产动物最为易感,流产率也最高,随着产仔胎次的增加易感性也逐渐降低。病畜:不定期地从乳汁、精液、粪尿中排菌。感染的妊娠母畜(危险):流产的胎儿、胎衣、羊水、子宫和阴道分泌物可大量排菌。带菌动物:布氏杆菌有强的侵袭力和扩散力,主要经皮肤黏膜侵入宿主,可经呼吸道、消化道、皮肤及生殖道感染宿主,也可通过气溶胶进入宿主。吸血昆虫也可传播此病。另外,由于健康牛与病牛配种,或在人工助产、输精过程中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也很常见;在挤奶、屠宰加工过程中,若对乳/乳制品、肉、皮、血水或废弃物等处理不当等,也会造成传染。流行特点:动物的易感性随着性成熟的年龄接近而升高;头胎牛在第一胎流产后多不再流产;公牛的易感性较母牛低些。人类在缺乏消毒及防护条件下接产、护理病畜,或饮用了未经消毒的牛奶,或屠宰病畜时经过皮肤、消化道、呼吸道等途径感染。

【临床症状】布氏杆菌病的潜伏期一般为14~21天。母牛最主要的症状是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5~8个月;流产胎儿多为死胎、弱胎;乳腺及相关淋巴结也可被感染,并经乳汁排菌。多数胎衣滞留或发生子宫内膜炎,致使母牛长期不孕。患病公牛睾丸肿大发炎、附睾炎,影响生育。出现关节炎时,表现为跛行,后肢多见。新感染的牛群中,大多数母牛只流产1次,如牛群不更新,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常生产,疫情似乎停止,一旦引进新牛群,可再次引起流产,因已感染的牛群为非健康牛群。人若患此病,出现反复发热,产生波浪状的热型,持续2~3周。患者全身软弱,乏力,食欲缺乏,有白色痰,可听到肺部干鸣,关节发生无红肿热的疼痛,肌肉酸痛;男性患者的睾丸肿大,影响生育。有的还会出现心内膜炎、脑膜炎等损伤,无法根治,重者可导致残疾及劳动力丧失。

【病理变化】(1)急性期 出现多脏器的炎性变化及弥漫性的增生现象。

(2)慢性期 出现局限性感染性肉芽肿组织的增生,称为布病结节。胸腹腔和心包腔积有红色液体;胃肠、膀胱浆膜下点状或线状出血;淋巴结、脾脏、肝脏不同程度肿胀、坏死。病变继续扩大侵及周围骨质、软骨板及椎间盘。感染性肉芽肿显微镜下可见上皮样细胞和类似郎格罕的细胞,周围有淋巴细胞及单核细胞,肉芽肿直径约1毫米,有少数发生干酪样病变,偶见死骨。母畜主要病变在子宫,绒毛膜有坏死灶,化脓后有污黄色胶冻样物质流出,并发出恶臭。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木乃伊胎;胎衣水肿,覆有纤维蛋白絮片或脓液,有的有出血点;胎盘绒毛叶出血、坏死,表面有灰白色或黄绿色纤维素性渗出物及脓液。公畜的生殖器官精囊内有出血点或坏死灶;睾丸、附睾有炎性坏死灶或化脓灶。肺常见小叶性支气管炎。

【诊断】

(1)临床诊断 根据初产的妊娠母畜多见流产,公畜睾丸炎、附睾炎,以及胎儿、胎衣及子宫、公畜睾丸的病理变化初步判断。

(2)实验室诊断 采集牛奶、病牛分泌物或尸体剖检采集子宫、淋巴结、乳腺、睾丸等含有大量病菌的组织样品,用血清葡萄糖琼脂、胰蛋白酶琼脂和血琼脂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分子诊断技术包括各种PCR技术和核酸探针技术。血清学诊断方法包括各种凝集、补体结合反应(CFT)、全乳环状反应(MRT)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竞争ELISA)、荧光偏振试验(FPA)等,其中ELISA的特异性高、敏感性好、快速,适合于大规模样品的筛查,也是国际贸易指定的检测方法。

【预防与控制】

(1)检疫、淘汰 布氏杆菌为兼性细胞内寄生菌,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常采用检疫淘汰的办法;引进动物时产地检疫,隔离观察2个月,并2次血清学检查为阴性者,方可引进。

(2)培养健康牛群 由犊牛培育。新生犊牛隔离饲养,用母牛初乳饲养5~10天,改用健康牛乳或灭菌乳饲养,5月龄、9月龄各检疫1次,均为阴性者可判为健康犊牛。

(3)严格消毒 流产胎儿、胎衣深埋或烧毁。污染圈舍、场地、用具可用2%氢氧化钠或10%石灰乳消毒,粪便堆积发酵,乳制品加热后使用,皮毛消毒后方可运出。

(4)免疫接种 目前我国布氏杆菌病频发,流行情况复杂,大规模扑杀和销毁病畜难以实现。因此,对易感动物进行菌苗免疫是最有效的防控措施。迄今为止,最为有效的菌苗形式是布氏杆菌的减毒活菌苗,其他形式的苗都不能提供很好的保护。主要有国外的牛种布氏杆菌19号菌苗(牛S19号苗)、冻干羊型ReV.I弱毒活菌苗(羊ReV.I苗)和我国研制的羊种布氏杆菌苗(羊M5号苗)及猪种布氏杆菌S2苗(猪2号苗)。猪2号苗是用中国分离株驯化的,其毒力比牛S19号苗、羊ReV.I苗和羊M5号苗弱,安全性高,对猪、牛、羊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可通过口服或肌内注射的方式进行免疫,并且不会导致妊娠母畜的流产,因此在我国被广泛使用。羊M5号弱毒菌苗可于成年母牛每年配种前1~2个月注射,免疫期1年,但会导致妊娠母畜的流产。牛19号弱毒菌苗为牛种分离布氏杆菌,保护期长(6~8年),曾经被大量用于牛的免疫,但后来因安全性差(可感染人),已被限制应用(对妊娠牛和种牛也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