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炉肉
几年前就知道北京的“吃儿”里有一种炉肉,早先,是归专卖熟肉的盒子铺卖的。如今晚儿,盒子铺没影了,炉肉也就没处去找。
可是,读书时却发现不少京菜都离不了它,像砂锅炉肉、炉肉火锅、炉肉海参之类。这就更勾起了我的向往。自己琢磨,归盒子铺卖,该是冷荤,能配不少菜,又似乎是半成品;“肉”前面冠“炉”字,估计不是锅酱、烧、炸、煮出来的,恐怕是用炉子烤熟的。但,也只是琢磨而已。
去年冬天结识了京菜厨师佟长友,他第一遭请我品尝京菜,问我想吃什么,我说:“您给来点儿土得掉渣儿的。”菜上齐一看,酥鲫鱼、炒麻豆腐、炸鹅脖、炒榛子酱之外,赫然有一道砂锅炉肉,跟上三个蘸碟——韭菜花、辣椒油、澥开的酱豆腐。
炉肉是五花,片得飞薄,半透明,片片有皮有肉,肥瘦相间。吃起来浓腴不腻,有一股近似烤鸭的香味。
请教做法,原来是大块猪软肋五花肉,用烤鸭子的吊炉、果木烤,烤好冰冻之后片成薄片,再蒸。这样一来,肉里的油已去了大半。
我明白炉肉为什么长久不应市了。
用极普通的原料下大力气烹制高档菜肴,这在传统饮食文化上原是很讲究的。然而,这种平中见奇、寓巧于拙的“笨功夫”只好货卖识家,到了耳食盛行,恨不得含金咀玉的市场上,恐怕就是“俏媚眼做给瞎子看”了。
蒲庵曰:2015年秋天,终于吃到了天福号非遗传人冯君堂先生为我订制的炉肉——烤炉肉本来就是老北京“盒子铺”的传统技艺之一,2016年冯先生突然病逝,希望他没把手艺全都带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