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事求是与真善美
一般对于实事求是的理解是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的,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的理解没有错,但不全面,不妨举几个例子:
例一:假如你的一位朋友得了癌症(由于此例子不吉利,故使用了虚拟语气),如果这位朋友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你能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告诉他病情吗?你可能认为你告诉他是做到了实事求是,说的都是客观事实,也没有任何主观杂念。但我要问:你这样做,道德吗?
例二:假如你是国家的公职人员,你可能知道不少国家机密。那我要问:你能实事求是地把它们告诉给其他人、其他组织甚至其他国家吗?如果你告诉了,那不仅是违法,更是犯罪!
例三:生活中的每个人都一定会有自己的隐私,我们不可能,也不愿意实事求是地告诉给别人,即使是自己的亲人。你能说这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吗?
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以上这些例子说明,实事求是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实事求是也绝对不只是一个探求客观规律性的问题,不只是一个探求真理性的问题,它至少还包含着善,包含着美乃至信仰的问题。
所以,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实事求是。为了从根本上搞清楚这一问题,还需从哲学的基本问题谈起。恩格斯在他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文中把哲学的基本问题概括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应该说,恩格斯的概括继承的是西方的哲学传统,由于时代的限制,恩格斯主要是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以及可知和不可知意义上去解释哲学基本问题的,而没有做更多的展开。
实际上,哲学的基本问题,绝不局限于恩格斯的概括,而应该有更丰富的内涵,它的最基本的内容也不局限于唯物和唯心,不能把哲学的基本问题归结为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朱德生先生曾专门论述过这一问题,而且认为把这一问题归结为唯物和唯心、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的是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者。这样的归结有局限性,因为哲学基本问题中的存在不能等同于物质,思维也不能等同于意识。
综观西方哲学对于“存在”问题的探讨,代表的观点有:认为“存在”就是实体,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存在”就是上帝,在英文中,“存在”再加上定冠词代表的就是上帝(the Being),如基督教哲学;也有的认为“存在”是绝对理念,如黑格尔;还有的认为存在就是存在,不是对象,不是实体,它超越了普遍的“种”,因而不可定义,如海德格尔。但无论如何,在他们关于存在的论述中,存在包含着真善美以及自由等内容,也包含了从主体、实践的方面对于事物的理解。
近代以来,由于西方文化的植入,哲学研究随之也有了西方文化的因素,以至西方的思维方式和话语系统在哲学研究中占据了统治地位。中国哲学学科的形成就是在西方文化引入的境况下产生的,诚然,这并不妨碍中西哲学的会通,如中国传统智慧中的“实事求是”就与西方的哲学思想有很好的契合。
笔者非常赞同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一段经典语录:“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感性的人的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把能动的方面抽象地发展了,当然,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恩格斯这样评价马克思的这篇文章:它是“作为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献”。这其中也包含了马克思对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解。马克思批评了旧唯物主义,也批评了唯心主义,提出了“实践唯物主义”,即从人的主体能动性、人的实践出发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理解人们赖以存在的这个世界。既然是人的理解,就有人的尺度,其中包括真善美的尺度。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诠释实事求是,“实事”就是从人的实践出发,“事”的本义就是实践,“求”就是去研究、探索,“是”就是真善美,就是自由,就是公平和正义。“是”在这里基本意思为“是非”之“是”,所以,其中的“是”有真是、善是、美是,以及公平是、正义是等含义。这样一来,实事求是就是在实践中对于真善美以及自由、公平和正义的探索和追求。
这样理解实事求是也就消解了我们前面所举例子中的困惑和矛盾。朋友得了癌症,朋友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你在告诉他病情的过程中,要本着人文关怀的原则,要本着善的原则、真的原则去说明病情,这是为了他好,因为好才是最重要的。同样,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必须保守国家机密,这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大善。至于不泄露别人的隐私,是出于对他人和自己的尊重,是为了大家都好。所有这些都是实事求是精神的体现。在实事求是中必须贯穿真善美,因为实事求是和真善美是统一的。
事实上,实事求是和哲学基本问题也是统一的。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思维”和“存在”也可以翻译为“思”和“是”,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是”和实事求是的“是”的意义是统一的,并无矛盾和冲突。哲学基本问题中的“思”的具体内容就是真善美,就是自由,就是公平和正义,而不仅仅是抽象的“是”,或者“存在”。
说到真善美、自由、公平、正义,便涉及实事求是的主体,涉及人的素质、人的修养以及人的主体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