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形而上学:中国哲学的一种解读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真的境界

这里所说的真是在认识意义上说的,真即真理。它是指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相符合。换言之,真就是人的认识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真的境界所标志的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所达到的水平。真和真的境界都属于知的范畴,但是,真的内容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真的境界却是打上主观烙印的,它的存在与人的生存状况、实践水平密切关联。

真的知识要求其必须具有普遍必然性。西方近代以来的哲学,不论是经验论还是唯理论,皆围绕着如何解决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和客观有效性而展开了哲学的探讨,例如英国的培根、洛克从感觉经验出发,法国的笛卡尔从“天赋观念”出发,对其做了有益的探索。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则是对这一探索的批判性总结。他所谓的“哥白尼式”的革命,就是要从先验的主体出发,结合经验材料探讨知识何以形成及其所具有的客观必然性问题。对于康德的思想及其解决问题的方式,我们不必完全同意,但他解决问题的方式却是有启发意义的,即必须从经验和理性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理解知识的客观必然性问题。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从主体实践的角度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体现了对以往哲学思想的超越,潜含着从主体实践理解真理知识的客观必然性及实践规律和客观规律的同构性,这便为人们探讨真的问题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径。

科学是人们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意味着知识的系统化和理论化。由于科学知识所具有的客观性和合理性,它不同于宗教和迷信。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才讲“科学的真理”,而对于其他诸如政治、道德、艺术、宗教,则不能这样讲。如爱因斯坦说:“‘宗教的真理’对我来说,是完全莫名其妙的。”赵中立,许良英.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624625.因此,一般来说,科学知识是彻底排弃主观狭隘性和臆猜性的。尽管科学在其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假设、猜想,例如,数学中的哥德巴赫猜想、天文学上的星云假说等,但是科学的假设和猜想要变成科学的真理,则需要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所以,就作为真理的科学知识而言,它不仅要求客观的必然性,更要求排斥主观的好恶和情感因素。这样,真理的境界也就应该是纯粹理性的。由于表现真的思想境界是主观的,所以不同的人对于同一真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也是不一样的。虽然从理论上说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但是,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由于人的生活阅历、知识能力以及实践水平等的不同,所以掌握真理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不平等的。如对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有的人理解得深,有的人理解得浅,有的人还不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