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物理因子疗法
物理因子疗法是用自然界中或人工制造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与预防疾病、恢复或改善身体功能和结构的方法。物理因子种类很多,用于康复治疗的有两大类:一是自然物理因子,包括自然之物与自然环境,如日光、空气、海水、矿泉等;二是人工物理因子,如电、光、声、磁、冷、热等。
物理因子疗法的应用除了应有针对性外,还要注意个体化、剂量、治疗部位及治疗的频率和疗程。严重的心脏病和动脉硬化、高热、恶性血液系统的疾病、恶性肿瘤等属某些物理因子治疗的禁忌证。对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治疗时要慎重,避免皮肤损伤。常用的物理因子疗法有电疗法、磁疗法、光疗法、超声波疗法、水疗法、冷疗法、传导热疗法等。
一、低频脉冲电疗法
低频脉冲电疗法是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其特点是对感觉及运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因此,能够起到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等治疗作用,适用于肌肉废用性萎缩、软组织粘连、血液循环障碍、各种神经痛、关节痛、术后疼痛、产痛、癌性痛等。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性疾病、严重心脏病、高热等不宜做低频电疗。
低频脉冲电疗法用以刺激神经肌肉引起肌肉收缩,促进动脉供血、静脉和淋巴回流,改善局部营养代谢,促进受损神经纤维的再生,还可使肌肉节律性收缩,防止由于损伤或炎症造成的肌纤维和肌膜间粘连。低频脉冲电疗的止痛作用可能是由于抑制了痛觉神经向中枢传递冲动,或是低频脉冲电促进了局部血液循环消散局部的致痛物质,改善组织代谢功能而实现。
常用的低频电疗法包括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间动电疗法、低频高压电疗法等。
二、中频电疗法
中频电疗法是应用频率为1000~100000Hz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有镇痛、促进血液循环和兴奋骨骼肌的作用。常用的中频电疗法有等幅中频电疗法、干扰电疗法、调制中频电疗法等。等幅中频电疗法兼有低、中频电流的特点,用于止痛或促进血液循环,较低、中频电单独应用作用明显,用于神经肌肉刺激时,由于皮肤刺痛小,耐受较大电量的患者。干扰电疗法是利用两组频率相差0~100Hz的等幅中频正弦电流,交叉输入人体同一部位。在交叉部形成干扰电场,在体内按正弦电波的差拍原理产生0~100Hz的低频调制中频电流。此法临床主要应用于各种软组织损伤、肩周炎、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局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等的治疗。调制中频电疗法的中频正弦电流不产生电解作用、不引起组织的化学损伤;频率高,组织阻抗小,可使用较大电流量;对感觉神经刺激较小,患者易于接受。
临床上常用中频电流治疗软组织损伤、神经炎、肢体循环障碍,周围神经损伤引起的肌肉麻痹、胃肠及膀胱平滑肌无力等。镇痛效果以正弦调制中频电流最佳,对因急性软组织损伤造成的疼痛效果较好;刺激肌肉收缩以动态立体干扰电场效果最佳,疼痛刺激小,作用深入。急性化脓性炎症、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的患者不宜接受中频电疗法治疗。
三、高频电疗法
高频电疗法是应用频率大于100000Hz的高频电流或其所形成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治疗疾病的方法,有促进结缔组织再生作用,对化脓性炎症消炎作用显著。高频电疗按医疗上所用的波长可划分为短波、超短波、分米波、微波;按波形分类可分为减幅正弦电流、等幅正弦电流、脉冲正弦电流;按功率分类有小功率输出、中等功率输出和大功率输出。
高频电疗的适应证包括炎症、疼痛、急性损伤等,如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肌肉韧带损伤、软组织损伤等。恶性肿瘤患者、孕妇的腰腹部、心脏起搏器携带者、体内局部金属异物、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属禁忌证。
四、直流电疗法
在导体中,电荷流动方向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电流称为直流电。直流电疗法是使用低电压的平稳直流电通过人体一定部位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强度一般小于50mA。直流电疗法具有消炎止痛、促进神经再生和骨折愈合、调整神经系统功能、提高肌张力等作用,适应于偏头痛、三叉神经痛、关节痛、肌痛、慢性胃炎、胃肠痉挛、高血压、角膜炎、结膜炎、鼻炎、皮肤溃疡等。恶性血液系统的疾病、恶性肿瘤、急性湿疹及对电流不能耐受者不宜使用;对皮肤感觉障碍的患者,治疗时要慎重,避免烧伤。
五、磁疗法
磁疗法是利用磁场作用于机体,通过磁场对机体内生物电流的分布、电荷的运行状态和生物高分子的磁距取向等方面的影响而产生生物效应和治疗作用,具有消炎、止痛、镇静、消肿作用。临床各科疾病均可应用,一般常用于治疗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关节炎、早期高血压、肠胃炎、神经痛、神经衰弱、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腱鞘炎、血肿、滑囊炎、手术后伤口及瘢痕疼痛、落枕、痛经、牙痛等。磁疗法目前尚无绝对禁忌证,凡白细胞下降、体质过度衰弱、高热、危重患者及孕妇下腹部等应慎用或不用。
六、超声波疗法
超声波是指频率在2000Hz以上,不能引起正常人听觉反应的机械振动波。将超声波作用于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称为超声波疗法,适用于腰痛、肩周炎、腱鞘炎、瘢痕粘连等结缔组织增生、神经痛、带状疱疹等。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急性化脓性炎症、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小儿骨骺部位等不宜用超声波治疗。
七、光疗法
利用阳光或人工光线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的方法称为光疗法。临床常用的光疗法主要是红外线疗法和紫外线疗法等。
1.红外线疗法 红外线疗法可使肌肉、皮下组织等产生热效应,加速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有效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炎症消散;降低神经兴奋性、降低骨骼肌张力,解痉镇痛、减少渗出、促进肉芽生长、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术后粘连、软化瘢痕、减轻瘢痕挛缩。适用于慢性炎症、神经性皮炎、神经根炎、周围神经损伤、褥疮、软组织损伤、术后粘连。急性损伤的24~48小时、动脉阻塞性疾病、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闭塞性脉管炎、重度动脉硬化均不宜做红外线疗法。
2.紫外线疗法 紫外线是不可见光,在光谱中紫外线波长最短,因而紫外线光子能量大,光化学、生物学作用更强。国际上通常将紫外线光谱分为三个波段:长波紫外线(简称UVA)波长为400~320nm,中波紫外线(简称UVB)波长为320~275nm,短波紫外线(简称UVC)波长为275~180nm。
小剂量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组织再生,如骨创伤、周围神经损伤等均可应用小剂量紫外线促其再生。红斑量紫外线照射具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对感染性炎症、非感染性炎症痛、风湿性疼痛及神经痛均有良好的镇痛效果。紫外线照射后在体内产生与蛋白质相结合的组织胺,具有一定的抗原性能。剂量渐增的紫外线重复照射所产生的组胺可促进机体分泌组织胺酶以破坏体内过量的组胺,从而起到非特异性的脱敏作用。采用全身无红斑量紫外线照射可促进维生素D的生成,调节钙磷代谢,预防和治疗由紫外线缺乏带来的疾病。
八、冲击波疗法
冲击波是一种机械波,具有压力瞬间增高和高速传导的特性,体外冲击波疗法(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是利用液电能量转换及传递原理,造成不同密度组织之间产生能量梯度差,产生裂解硬化骨、松解粘连、刺激微血管再生、促进骨生成等作用,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根据冲击波波源产生的不同形式,将体外冲击波治疗分为4种:液电式、电磁波式、压电式和气压弹道式。体外冲击波能够促进骨不连处的骨膜下发生血肿,从而刺激骨痂生长,加速骨折愈合。同时也可击碎骨不连处的骨端钙化,促进新骨形成。
体外冲击波治疗时应该给予充分止痛。轻者可用镇静、安定药或一般性止痛剂,重者进行麻醉。体外冲击波疗法的适应证包括骨组织疾病如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以及软组织慢性损伤性疾病如钙化性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等。
严重心脏病、心律失常及高血压患者,安装有心脏起搏器患者,年老体弱,全身情况很差,或有严重内科疾病如心、肺、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等,属于冲击波治疗的禁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