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叙
昔人云:开拓万古心胸,推倒一时豪杰,具此才学,方许迈前而绝后,轶类而超伦[1],吾谓医学亦何独不然?世之操岐黄术者,恒不识《素问》《灵枢》为何义,《千金》《外台》为何书,即或得其书而读之,其意旨微妙,索解綦[2]难,既不能殚精竭虑以穷其奥窔[3],又不能一隅三反[4]启辟其新机,则读与未读等。而其所循习者,不过取寻常坊行之本,又不克熟读深思,知所弃取,略一记诵即欲出而问世,卤莽灭裂,动辄贻误,夫复何怪?通都大邑标榜声名,所称为时医者,比比皆是,良可慨已。常郡孟河马氏以医明天下者,数传于兹矣,求诊者日踵其门,络绎不绝,其家人妇子耳濡目染,莫不识医,家学相承,必有心法,非寻常医家所能比数也,良伯茂才承先世之学,为后起之英,天资岐嶷[5],经术湛深,平日博览古今,精通史汉,著有《两汉舆地考》《西北边防考》《东南海防考》《朔闰考》《令长考》《经生渊源考》《大事表》《大礼表》《宗室世系表》《年表》《三公年表》《行在表》《戎事表》《郡国沿革表》《补百官表》《颜注疑》 《汉书注疑》《汉书疑补》 《郊祀志》《郡国今地释补》《汉书纪传》,又著有《读经记》《后读史记》《后读书记》《后廿四史事类编》,积稿盈箱,均已手定待梓[6],其考核详明,证引渊博,非胸有积卷者,恶能及此。其留心经世之学,既大异乎沾沾习帖括业者所为,可谓卓识鸿才,一时无两矣。又不敢数典而忘,复能肆力于医学一道,其于内外诸科,莫不精通贯彻,亦著有《脉经类编》《伤寒类编》,并医论各种。且见世之习医者,多承讹袭谬,以误传误,兹又特著《医悟》一书,为古圣昔贤曲宣其奥旨,为后来学者指示其迷津,是为善读古人之书,而又能佐古人之所未逮,即如论胎[7]色一项,淡白苔与粉白苔前人多混为一类,均指为寒象,是编特另立粉白苔为一类,引证确凿,指为热像,且经试验而后笔之于书,破千古未发之秘,以告当世。即此一论,已足见是书之精到矣。余于辛卯冬自笠泽[8]回省,患不寐之症,初为庸手所误,指为阳虚,叠进补剂,病势日剧,濒于危者屡矣。今夏五月厥疾加厉,前医束手告去,幸姻家莫屿香司马转延邀君至,为我诊治,登床切脉,即指为痰热之症,制方选药数剂,而诸痛渐平,不旬日即能起坐,得获更生,实马君之赐也。间与君谈病之缘起,君曰:是症也,有苦竭思索精神耗散而不寐者,有营血亏损心虚生热而不寐者,并虚症也,脉必涩弱或数小、或浮大。有胆络痰热不寐者,有痰入心包[9]、水饮渟[10]留心下不寐者,有阳明湿热、痰热而不寐者,并实症也,脉必滑或弦、或沉数、或浮洪滑实。有惊恐恚怒淫气乘心欲寐而不能寐者,虚实兼症也,脉或弦劲、或小急、或结。有伤寒邪热入胃不寐者,则为外感症。大要总由阴气不足,阳气独行,离析不交,故寤而不瞑,制方必偏于清。观《金匮》酸枣仁汤,可悟子之病乃实症、非虚症也。余听其言凿凿,论脉象又如是之明辨以晰,其于斯道,岂仅三折肱[11]而已哉!《医悟》一书,于望闻问切,论之最详,辨之最确,其杂症论、伤寒诸篇亦由试而后言,末卷以家藏秘方,举以公诸世,绝无吝色[12]。是书一出,足以称开拓万古,推倒一时矣。虽然君岂仅欲以医名世哉,其博识多能,禀经酌雅,怀经世之具,兼长诗古文词,他日跻清要[13]、入黄阁[14]、调元[15]赞化为熙朝[16]良相,当以吾言为左券[17]尔。
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八月既望[18]古翁愚弟沈熙廷拜序
[1]轶类而超伦:同“轶类超群”,超过众人和同辈。
[2]綦 (qí奇):极,很。
[3]奥窔 (yào药):奥妙精微之处。
[4]一隅三反:谓触类旁通。典出《论语·述而》。
[5]岐嶷 (nì泥):形容幼年聪慧。典出《诗经·大雅·生民》。
[6]梓 (zǐ紫):刻板。
[7]胎:义同“苔”。
[8]笠泽:指太湖。
[9]包:原作“胞”,据文义改。
[10]渟 (tínɡ停):水积聚而不流动。
[11]三折肱:即“三折肱而为良医”之简称,典出《左传·定公十三年》。
[12]吝色:舍不得的神情。
[13]清要:地位显贵、职司重要,但政务不繁的官职。
[14]黄阁:汉代丞相、太尉和汉以后的三公官署避用朱门,厅门涂黄色,以区别于天子,因以之借指宰相。
[15]调元:调和阴阳,执掌大政。多用以指为宰相。
[16]熙朝:指本朝。
[17]左券:古代称契约为券,用竹做成,分左右两片,立约的各拿一片,左券常用作索偿的凭证。后将有把握称为“操左券”。
[18]既望:指农历每月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