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51.在针刀临床治疗中常与手法治疗相配合以矫正椎体的错位,消除由椎体错位引起的临床症状,但是手法操作时常常要向左旋转治疗一次,然后再向右旋转治疗一次,如果真能使椎体错位恢复,再次向相反的方向进行矫正,岂不是又使椎体错移了吗?如何理解?
答:认识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手法治疗的目的和作用。从治疗原理上说,椎体的失稳、错移是产生临床症状的根本,那么手法的作用自然是令其错移矫正以消除症状。但在临床上我们治疗了很多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除了,而椎体的错位,棘突的偏歪,生理曲度的变直却并没有得到完全矫正,即手法并没有达到“复位”的目的。同样,从X线片上观察,椎体有错位甚至椎体已严重变形,却没有临床症状或没有相应的临床表现者很常见。可是在临床治疗中,通过手法矫正椎体错位后却实实在在地使临床症状消除了,为什么呢?
椎体错位或软组织损伤程度,在没有超过人体代偿能力范围的时候,虽有病理改变却可以不产生临床症状。只有超出了人体的代偿能力,才会有相应的临床症状出现。那么,我们用手法治病达到手法复位,使脊柱的生理曲度、排列顺序安全恢复正常当然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很多时候则是很难达到此目的的。所以手法治疗是以复位为目标,消除临床症状为目的。只要把病变、紊乱的椎体位置调整到人体可以代偿的位置上即可。那么从这个角度说,左转一下,右旋一次无关大碍,通过手法的调节,使病变椎体调整到不产生临床症状的位置为佳。
有些患者椎体本无错位,却因关节处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神经、血管而发病。用保守的方法治疗,必须解除骨刺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要达到此目的就要“搬除”骨刺,使它移动一下位置。那么椎体的位置正常,怎么办?用手法使正常的椎体错动,从而带动骨刺位移以消除骨刺对神经血管的挤压刺激引起的症状,同时这种错移又在人体的代偿范围内并不会引起新的症状,这就是一种绝对巧妙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