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心理现象与心理实质
1879年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冯特(W.Wundt)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正如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所总结的:“心理学有一个漫长的过去,却只有一个短暂的历史。”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
一、心理现象
心理学(psychology)是研究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mental phenomena)是心理活动的基本表现形式,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两大方面(见图2-1)。
(一)心理过程
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是指人心理活动发生、发展的过程,亦即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心理过程主要反映人的心理的共同性方面。
图2-1 心理现象结构图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和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即所说的知、情、意。
认知过程是指人脑对接收到的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的过程,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情绪和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知输入信息的基础上所产生的满意、不满意、喜爱、厌恶等主观体验的过程。意志过程是指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身的行为,去努力达成目标的过程。这三个过程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认知过程是情绪和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情绪和情感过程是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的动力;意志过程对认知过程和情绪和情感过程具有调控作用。
(二)人格
人格(personality)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独特倾向性及较为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主要反映人的心理的个别性方面。人格包括人格倾向性、人格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人格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理想、兴趣等,是指人对客观世界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人格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是指一个人稳定的、本质的内在特征。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等组成,是衡量人格成熟水平的标志。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是一个人逐步社会化的过程,也是个体人格形成的过程。
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互相制约、密不可分,一方面人格是在心理过程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人格又会制约和影响个体的心理过程。
二、心理的实质
心理现象是每个人都时刻在体验的、无处不在的、非常熟悉的现象。但是心理现象究竟是怎样产生、发展和变化的?从古至今,人类一直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大量的事实及科学研究证明: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这是关于心理实质的最基本的正确观点。
(一)心理是脑的机能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才是产生心理活动的器官。没有脑就没有人的心理,正常发育的大脑为个体心理的发生发展提供了物质的基础。心理功能产生于脑,并与脑的一定部位有关,也可代偿。神经心理学研究表明,动物进化到出现神经组织时,就能产生最简单的心理活动,如感觉;进化到脑的出现并随着脑的发达,心理活动也趋向于高级和复杂。生理学家研究发现,心理功能同生理功能一样,每一种心理功能都与脑的某一特定部位相关,如语言运动中枢位于左脑额叶前中央回下方,书写中枢位于左脑额叶额中回后部,听觉语言中枢位于左脑颞上回后部,阅读中枢位于左脑顶叶下部角回等。临床观察也发现,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心理功能也有所不同,一定部位的脑损伤在导致生理功能发生改变的同时,也会引起相应心理功能的丧失。
早期的医学、解剖学往往通过研究脑损伤或者脑疾病患者的感觉、行为、能力和人格的改变来了解脑的有关功能。如:著名的菲尼亚斯·盖奇(Phineas Gage)案例引导人们深入思考和研究大脑与人的心理之间的联系;神经学科学家保罗·布洛卡(Paul Broca)通过研究失语症患者,发现大脑左前部的布洛卡区。
当今,生物心理学家已经不必揭开头骨就可以研究大脑机能,如利用脑电图仪测量和分析大脑产生的电活动;利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直观地观察到人在进行各种心理活动时,大脑各部位的活跃情况;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更为详细地呈现心理活动时大脑不同区域的活跃程度。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人类对于大脑及其心理活动机能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
这一系列研究都说明,心理活动与人脑的活动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没有脑或脑停止发育,心理则不可能产生。
(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心理是脑的机能,但也并非有了大脑就一定会有心理。心理并不是脑凭空产生的,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会形成对外界的印象,产生心理现象。心理现象是即时发生的和过往经历的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映象,一切心理活动都是大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有人把大脑比作一座加工厂,客观现实就是所需的原材料;如果只有加工厂,而没有原材料,再好的加工厂也无法生产出产品。也就是说,心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现实,大脑若离开了客观现实的刺激,就无法产生心理现象,心理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客观现实是大脑产生心理活动的源泉和内容,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心理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心理活动的复杂多样性是由客观现实的复杂多样性决定的。
(三)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
现实生活中,对同一客观刺激,不同的人反应不一定相同,有时还会有很大的差异。这是源于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总是受他所积累的个人经验和人格特征所制约,带有个人独特的色彩和明显的主观烙印。
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并不是机械的、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有选择性的。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有选择地进行反映;透过现象发现本质,能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和发展规律做出反映;还能通过意志的作用,随时纠正错误的反映,支配行动、克服困难、改造世界。
同时,人的心理也受到社会性的制约。一个人在社会关系中的地位影响其心理活动的内容。高度复杂的社会需求导致人的心理有高度复杂的主观能动性。人的心理活动会随着社会生活条件和社会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并通过行为来适应或者改变社会性制约的客观条件。
相关链接
狼孩
1920年,在印度加尔各答深山的一个洞穴里发现了两个由狼哺育长大的小女孩,当地人们打死了狼把她们解救了出来。小的叫阿马拉,约2岁,1年后因病死亡;大的叫卡马拉,约7~8岁,最后也仅仅活到17岁。她们有人类健全的大脑,但因从小就生活在狼窝里,没有与外界接触,没有语言交流,只具有狼性,而不具有人性。据记载,卡马拉被发现时仅相当于6个月婴儿的心理水平,10岁才学会站立,12岁学会6个单词,14岁学会走路,15岁只学会45个单词,17岁临死时只相当5岁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事实说明,心理是社会的产物,人类如果脱离正常的社会实践活动,就不会有正常的心理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