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七节 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
脑血管病(cerebro 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疾病,特别对于中、老年人,是重要的致残和死亡原因,故研究CVD的流行病学是一项防治脑血管病的重要课题。
脑血管病流行病学是研究脑血管病在人群中发生、分布、动态特征以及影响这些特征的因素的科学。由于流行病学在实践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很大的发展,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脑血管病的流行病学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存活率、病残率及人群分布特点等做了研究。
一、流行特征
1.发病率
2015年高一鹭、王文志在发表在中华神经病学杂志上的“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中研究分析:我国脑血管病在全球居死因第二位。在中国近年已跃升为首位死因,且是导致成年人长期残疾的主要原因,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已成为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人群卒中发病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统一标准及方法的多中心脑血管病趋势和决定因素监测显示:中国35~64岁人群卒中男性标准化发病率为247/10万,排名第3位;女性标准化发病率为175/10万,排名第2位。我国卒中平均发病年龄约66岁,远低于西方国家的74岁。更为严重的是,中国卒中发病率2~4倍于心肌梗死,与西方国家相反。2004—2005年完成的全国第3次死因回顾性抽样调查报告显示,脑血管病已跃升至我国疾病死因的首位。
2011年7月26日,在《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报告中指出:中国在未来20年里,40岁以上人群中以心脑血管病为首的慢性病患者人数还会增长2至3倍,慢性病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未来10年。
2.患病率
我国城市调查,完全性脑卒中的患病率为620/10万人,1984年全国22个省(区)农村及少数民族地区调查为429/10万人。国外资料说明CVD患病率为(500~700)/10万人。可见,脑血管病患病率如此之高,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
自1993年以来,原国家卫生部每5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通过需方调查全面获取居民健康状况、卫生服务需求及利用信息,截止到2013年,已经进行了5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结果显示,1993年、1998年、2003年、2008年、2013年我国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0.40%、0.58%、0.66%、0.97%及1.23%,每年以5.8%的速度增加。
3.脑卒中复发率
中国国家卒中登记是急性脑血管病事件医疗服务质量的监测和评价登记平台,覆盖全国30多个省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132家二级和三级医院。在2007—2008年间前瞻性连续登记了21 902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并定期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我国急性脑卒中患者第1年复发率达17.7%,5年累积复发率超过30%。
4.死亡率
国内20世纪80年代初对14个城市的脑血管病死亡率进行了统计,平均为年135.3/10万人,其死亡率超过了恶性肿瘤和心脏病而居首位。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CVD死亡率在国际间存在差异,最高与最低的差别,男性近4倍,女性近4.7倍 。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仍为俄罗斯和东欧国家,最低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西欧的国家。中国男性脑卒中死亡率居中,女性列于第二位。两性合计CVD死亡率俄罗斯、东欧、芬兰和中国高于西欧及北欧,与发病率的分布基本相一致。1982—2002年中国卫生年鉴报告:1985—2001年我国城市的CVD死亡率波动于110/10万~135/10万人之间,农村波动于97/10万~115/10万人之间。但自1998年开始,城市死亡率持续下降,死亡率与农村持平。
2017年1月,中国脑卒中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美国著名杂志 Circulation主刊发表。此项调查由中国国家科技部和卫生计生委疾病预防控制局支持,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全国脑血管病防治研究办公室)联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共同完成。调查在经过严格分层抽样的全国疾病监测点开展,包括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7个县(区)。按照脑卒中患病率约1%的抽样估算,确定调查样本(全年龄组)人群60万人。此项调查的研究设计由两个专业团队完成,第一步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调查员完成初筛调查,第二步对发现的所有确诊和可能的卒中病例以及在2012年9月1日至2013年8月31日时间段内死亡的卒中病例由神经内科医生再次复核确诊,确保了诊断的可靠性。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死亡(粗)率为127.2/10万,加权率为85.9/10万。年龄调整死亡率(用WHO世界人口)农村地区为116.8/10万,显著高于城市居民的74.9/10万。
二、分布特征
1.地区分布
脑血管病的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分布存有差异。这种差别不仅存在于世界各国之间,也存在于一国之内的不同地区。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初,日本东北部特别是秋田县是CVD的高发病区。日本到美国的移民CVD死亡率有明显的不同,如夏威夷、加利福尼亚的日本人CVD的死亡率依次下降。英国CVD死亡率北方大于南方(约3倍之差)。美国东南部中心地区是CVD的高发病区,而在落基山脉一些州CVD的死亡率最低。国内报道,CVD的发病率具有随经纬度增高而上升的趋势,纬度每升高5°,CVD的发病率上升14.48/10万人口。不同海拔对CVD发病率也有影响,500m以下地区发病率显著高于全国500m以上地区发病率。从城乡关系来看,大城市发病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我国CVD发病率有从南向北逐渐升高,从东向西逐渐降低的特征。徐格林教授开展的“中国卒中带”研究系统综述了1980—2010年中国境内所有卒中研究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中国北部9个省市(黑龙江、西藏、吉林、辽宁、新疆、河北、内蒙古、北京及宁夏)的卒中发病率较高,构成中国卒中带。卒中带的脑卒中发病率为236.2/10万,显著高于卒中带以外地区的发病率(109.7/10万)。
2.城乡差异
第1~5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显示,在1993—2013年间,农村脑卒中患病率一直低于城市,但农村脑卒中患病率增长速度较快,在2013年超过城市。《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农村脑卒中死亡率自2006年以来每年均超过城市,并且与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图1-7-1,图1-7-2)。
图1-7-1 5次国家卫生服务调查脑卒中城乡患病率对比
图1-7-2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报告脑卒中城乡死亡率对比
3.时间分布
(1)季节:
脑血管病的发病季节,普遍认为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其中冬夏季节多于春秋,冬季多于夏季。有关统计资料表明:各地日间气温、气压差别较大,湿度相对较高者则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我国北方比南方寒冷季节长,西北比东南相对温度低,平原比高原大气压力高,这些因素对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影响。低温和高温均可导致体内平衡的波动,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血压骤变或血流缓慢,冬季干燥和夏季出汗多可引起血液浓缩,血黏度增高,易患脑栓塞。冬季寒冷的刺激使血压增高,加上气压高,血液流向体表时受到外界的阻力大,机体不能及时做出相应的调节,出现生物节律紊乱,导致脑出血的发生和患者死亡。
(2)时间变化规律:
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以及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欠佳,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复发率和死亡率均迅速攀升,脑卒中已成为严重的医学和公共卫生问题。2008年发表于 Stroke杂志上的北京地区卒中发病率研究显示我国脑卒中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度上升,明显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预计到2020年我国脑卒中患者多达370万。2011年7月26日,世界银行发布的《创建健康和谐生活:遏制中国慢性病流行》报告指出:中国在未来20年里,40岁以上人群中以心脑血管病为首的慢性病患者人数还会增长2至3倍,慢性病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未来10年。我国临床资料表明,医院门诊脑卒中患者中约40%是二次以上复发人群。北京地区的脑卒中复发率高达27%。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各年龄组之间都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上升。脑卒中患病人数正在非常显著的上升,即给国家带来的经济负担也更大。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表明脑卒中引起的肢体残疾是全部肢体残疾的第一位。2008年统计我国每年县级以上医院用于治疗脑血管病的直接住院医疗费用约在100亿元人民币以上,加门诊等间接经济负担,每年花费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可见中国脑卒中防控形势非常严峻。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CVD的发生、死亡与节气、时辰的关系作了一系列的探讨,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脑出血患者发病白天多于夜间,以7~9时和14~17时为发病高峰时间。脑出血患者死亡则晚间多于白天,以1~5时和13~17时为多。一年中11月至次年1月发病和死亡数均多,说明有一定的时间节律。英国Elliottwj/Stroke1998年报道脑卒中患者早晨发病明显增加,而午夜至次日早晨发病率最低。当然,本统计将脑出血和脑栓塞综合报告。而国内缺血性CVD多发生在夜间,也有报道清晨至上午的时间段为其发病高峰,近年来有报道认为清晨前后为该病发生的高峰时间段,而午夜前几小时很少发病。总之,脑卒中发病时间以白天为多,白天以上午为最多。脑出血死亡时间以夜间为多。发病机制认为有以下几点:①人们昼作夜息,白天工作、劳动,易于造成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用力、劳累等,易诱发本病。②血压的24小时周期节律性波动。即夜间下降,清晨回升和波动。而清晨易发生心律失常,清晨前后是易发本病的关键。③血液在上午时间段内有凝固倾向,血小板聚集增强,而纤溶系统活性在清晨前后处于低谷期。④自主神经兴奋和抑制时间,现已证实白天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夜间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午后和午夜这两段时间,正是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兴奋与抑制交替演变之时,由于脑出血后脑组织受到一定的损害,交感神经较正常水平功能低,机体承受不了时间节律引起的变化,难以应激而易于死亡。另外,午夜时脑出血发病后,缺乏细致的观察,难以及时发现、护理、监护,故脑出血发病后死亡率高。
4.人群分布
(1)年龄:
年龄与CVD的关系紧密。CVD发病率、死亡率均因年龄的增长而上升,所有文献均证明CVD基本上是老年性疾病,但近年年轻人CVD的报道也逐渐多起来。
国内统计CVD的患病率在65~74岁年龄组为1516/10万人,而35~44年龄组发病率为61.41/10万人。据国外报道,冰岛、芬兰、美国、以色列的0~34岁脑血管病每年的发病率分别为7.5/10万人、7.7/10万人、4.0/10万人、2.5/10万人。总之,CVD患病率、发病率、死亡率均有随年龄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年轻人发病率亦相应增多。
2002年6月至2004年6月,南京脑卒中登记项目登记了1070例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为65.3岁。2002年3月至2006年8月,成都脑卒中登记项目连续登记脑卒中患者3123例,其中男性平均年龄为64.8岁,女性为60.5岁。2007—2008年,天坛医院牵头的全国性脑卒中登记项目(CNSR)研究纳入了21 902例脑卒中患者,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平均发病年龄为63.8岁。2011年1~5月,北京市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开展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共收集我国25个省市41家三级甲等医院20 570例急性期脑卒中住院患者资料,显示脑卒中患者平均年龄为63岁。
(2)性别: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一般男性略高于女性。中国MONICA研究显示,1987—1993年各协作省市25~74岁人群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男性普遍高于女性。脑卒中平均发病率男性为270/10万,女性为161/10万,比例为1.68∶1;脑卒中平均死亡率男性为89/10万,女性为61/10万,比例为1.46∶1。《全国第三次死因回顾抽样调查报告》显示,2004—2005年,脑血管病死亡率男性为148.57/10万,女性为124.15/10万(图1-7-3)。
《2015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显示,在1990—2014年间,城市和农村居民脑卒中死亡率男性均高于女性(图1-7-4,图1-7-5)。
(3)职业:
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一般在脑力劳动者中比较高。也有统计体力劳动者发病率为多。脑血管病发病与社会环境、饮食习惯、工作环境和相关的职业有关。Whitehall统计10年中死于脑血管病的18 403例患者,按职业分组,经年龄标准化后发现,管理人员死于脑卒中的最少,其次是知识分子,职员及体力劳动者死于CVD者较多。
图1-7-3 脑卒中死亡率性别差异
图1-7-4 城市居民脑卒中死亡率性别差异
图1-7-5 农村居民脑卒中死亡率性别差异
(4)种族:
CVD的发病有种族差异。如美国黑人的脑血管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同性别、同年龄、同一地理位置的白人,有的甚至高出2倍。日本人的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其他国家高。我国1984年调查汉族发病率为600.3/10万人,壮族为83.4/1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