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理论与方法新进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相关领域的研究

近二十年来国外发展了职业承诺的研究领域,并提出了单因素理论和多因素理论。美国学者Blau是职业承诺单维态度论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职业承诺是个人对职业(vocation)或专业(profession)的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评价不同所体验到的情感也不同,所以他对职业承诺的理解主要集中在职业情感上,包括留在现职业愿望和对现在职业的喜欢。主张职业承诺只有一个维度,即情感维度,认为个体留在现职业是因为对职业有感情。Becket认为,随着员工对单位在时间、精力甚至金钱上投入的增加,则依赖性增大。这是因为员工一旦离开该组织,就会损失各种福利,如退休金,补助等,同时自己在该组织学到的技术也会失去作用,因此员工对组织投入越多,就越不愿离开组织。同期,社会学家Y.Wiener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认为,员工对组织的承诺完全是由于个人对组织的一些责任感。加拿大学者Meyer等认为职业承诺由三个维度构成,即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情感承诺指个人愿意待在某职业的强烈愿望;规范承诺指个人呆在某职业的一种义务感;继续承诺,则是指对离开某职业(包括转换职业的困难度)所付代价的认识,也称代价承诺。在职业承诺上,规范承诺与组织承诺、组织公民行为、职业满意度及工作绩效呈显著正相关,与离单位意愿呈显著负相关;代价承诺与组织公民行为、职业满意度、组织承诺有显著低度正相关,与离职呈显著负相关,与工作绩效和离单位意愿无关;情感承诺与职业满意度、组织承诺呈显著正相关,与离单位和离职意愿呈显著负相关。
国内有学者用教师职业承诺问卷对护士群体做一测量,结果发现护士职业承诺符合三因素结构理论,即有规范承诺、情感承诺和代价承诺组成。以护士的心理行为作因变量,职业承诺和人口学变量作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加入人口学变量主要是为控制或排除其效果)。其中人口学变量为强迫进入法,职业承诺为逐步回归法。结果显示在人口学上,职业满意度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与护龄呈显著负相关;组织公民行为和工作绩效都与单位有关;离单位意愿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
陈松兰等对护生职业态度教育进行相关研究,她们认为护生职业态度应是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识、情感及由此形成对护理专业比较持久的心理反应倾向并直接决定护生的行为。具体地说包括以下3部分:①认知成分,护生对护理专业的目的、意义及作用的看法,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信念和拥有的护理相关知识等,且必须是内化了的认知,已成为自己个性的一部分;②情感部分,侧重于护生角色的情绪状态和情感体验,如对护理专业的爱憎,与护理教师体验的分享,对将来准护士现在的社会接受度体验等。这些情感体验来自于护生对于专业的理解和观察;③行为成分,即护生对护理专业所采取的行为,如刻苦学习专业、放弃专业或中间型(既不放弃也不学好)。护生一旦对自己的职业有了明确的认识和情感选择,也就有了行为的基本倾向。
任香菊等采用方便抽样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广州市各级医院工作1年以上的在职护士进行调查,来探讨广州市护士职业情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护士的职业情感与家人的支持度、工龄、按职上岗呈正回归,与从业志愿、学历呈负回归。建议护理管理及护理教育者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按职上岗、发挥高学历护士的优势等,以进一步提高护士的职业情感。
王建荣等探讨护士个人性格特质和职业兴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情绪稳定性和社会性兴趣对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影响。结论:护理管理者在聘用和培训护士时应注意性格特制和职业兴趣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印象,从而进一步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
目前,国内公立医院聘用非在编护士较为普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矛盾,同时也为社会提供了就业机会。徐安芬等对非在编护士的职业态度进行调查,结果表明,聘用护士的职业态度总体水平不太理想,其中情感成分得分较低,其次为行为成分,但其认知成分得分较高,说明非在编护士情感态度较差,积极行为倾向不太理想,认知态度好。
综上所述,虽然职业认同已经成为独立研究课题,但在对这一课题的研究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是护士职业认同方面的研究。①职业认同的研究方法方面,理论研究多,实证研究少。对职业认同的研究,需要对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理论分析,但更需要进行实证研究。②对职业认同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有待系统化。对职业认同的层次结构、构成要素、形成机制、发展变化以及职业认同对社会、对个体自身的影响、促进职业认同的措施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③“护士职业认同”的概念内涵,没有公认的观点。④护理人员职业认同的相关领域,如护理人员的职业承诺、职业情感、职业满意度等的研究趋向于静态的、现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