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病例精选: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八节 儿童急性中毒

一、病 例 分 析

(一)病史

患儿,女,2 岁,因“昏睡2 个小时”就诊。 患儿于2 个小时前出现昏睡,无惊厥,无发热,无四肢活动障碍,无大小便失禁,无气促、发绀,无腹泻、呕吐,无哭闹不安。 即来院急诊就诊,拟“昏睡待查”收住入院。既往体健,否认类似病史。 患母亲有失眠症,一直服用氯硝地西泮治疗。

(二)体格检查

体温正常,P 110 次/分,R 22 次/分,BP 88/55mmHg。 昏睡,能唤醒,认得爸爸妈妈,能喝水,无呛咳,但是随即入睡,查体有哭闹不安。 两侧瞳孔缩小,直径1.0mm。 口唇无樱桃红,呼出气无异味,呼吸平稳,双肺听诊呼吸音稍粗,未闻及干湿啰音,心音有力,律齐,无杂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四肢肌张力正常,颈软,凯尔尼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双侧巴宾斯基征(-),膝腱反射(++)。

(三)辅助检查

1.血生化
钾4.11mmol/L,钠139.3mmol/L,尿素氮5.8mmol/L,肌酐26μmmol/L,谷草转氨酶30IU/L,谷丙转氨酶20IU/L。 血胆碱酯酶:正常。 凝血功能、血氨、乳酸血气分析均正常。
2.血常规+CRP
白细胞11.4×10 9/L,中性粒细胞比率0.39,淋巴细胞比率0.61,血红蛋白110g/L,血小板263×10 9/L,CRP<8mg/L。
3.头颅
CT、脑电图未见异常。

(四)临床诊断思维

该病例患儿年龄2 岁,突然出现昏睡,能唤醒,认得爸爸妈妈,能喝水,无呛咳,但是随即入睡,查体有哭闹不安。 两侧瞳孔缩小,直径1.0mm。 追问病史,患儿母亲有失眠症,一直服用氯硝地西泮治疗,患儿发病后,母亲发现氯硝地西泮数量有减少,首先考虑镇静药氯硝地西泮中毒。 患儿有昏睡,但无其他神经系统症状,无发热,查体神经系统未见异常体征,头颅CT 和脑电图未见异常,故颅内感染、颅内出血及占位依据不足。 患儿口唇无樱桃红色,呼出气无异味,血胆碱酯酶正常,故有机磷中毒可排除。

(五)治疗

给予生理盐水洗胃、药用炭减少吸收、甘露醇导泻、补充液体及呋塞米利尿,以促进药物排泄,并用氟马西尼拮抗等治疗,患儿神志转清,精神好转。

二、中毒的诊断和治疗概况

(一)病史

详细询问患儿发病经过,有无毒物接触史,包括病前饮食内容,生活情况,活动范围,家长职业,环境中有无有害物品,特别是杀虫药、毒鼠药,家中有无慢性病患者长期服药,经常接触哪些人,同伴小儿是否同时患病等。 是否发生过呕吐、呕吐距服毒时间、呕吐量等,用以估计毒物存留、吸收和排泄情况,以便正确处理,达到明确病因(致病毒物)、受损脏器(定位靶器官)、病变性质(病理生理紊乱)和病情严重程度的目的。

(二)临床症状

首发症状多为呕吐、腹痛、腹泻,早期无发热,应与消化道疾病鉴别。 婴幼儿多以惊厥、昏迷等症状发病,当出现不能用某一疾病解释的累及多系统的症状时(如不明原因的行为异常、嗜睡、昏迷、抽搐、瞳孔改变、呕吐、心动过速或呼吸循环衰竭等),应想到急性中毒的可能,应注意与脑炎、颅内出血、胃肠炎、酮症酸中毒、低血糖、电解质紊乱等相鉴别。

(三)体格检查

注意生命体征和意识改变,皮肤黏膜颜色,呼出气及呕吐物气味,瞳孔改变,肌力、肌张力变化,肢体不自主运动,行为异常等。 还应注意以下几点:(衣服或皮肤上、口袋中是否留有毒物;(呕吐物、胃液、粪便中是否有毒物残渣;(有无具有诊断意义的中毒症状及体征(表2-3)。
表2-3 各类中毒的临床特征

(四)毒源调查及检查

现场检查需注意患儿周围是否留有剩余毒物,如敞开的药瓶或散落的药片、可疑的食物等,尽可能保留患者饮食、用具以备鉴定。 仔细查找吐出物、胃液或粪便中有无毒物残渣;若症状符合某种中毒而问不出中毒史时,可试用该种中毒的特效解毒药作为诊断性治疗。 有条件时应采集患者的呕吐物、血、尿、便或可疑的含毒物品进行毒物鉴定,这是诊断中毒的最可靠方法。

(五)中毒的治疗原则

1.现场急救
使患儿稳定,呼吸道保持通畅,监测患儿的血氧饱和度、心率和心电图,建立静脉输液通路,对呼吸抑制或气道阻塞的患儿应给予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如明确是阿片类药物中毒所致的呼吸抑制,则可先用阿片类受体拮抗剂治疗,使呼吸恢复。
2.毒物的清除

(1)排出体内尚未吸收的毒物

1)催吐:适用于年龄较大、神志清楚而且合作的患儿。 有严重心脏病、食管静脉曲张、溃疡病、昏迷或惊厥、强酸或强碱中毒和汽油、煤油等中毒的患儿及6 个月以下婴儿不能采用催吐。 催吐一般在中毒后4~6 小时内进行。
2)洗胃:洗胃的目的是清洗出尚在胃内的毒(药)物,并可进行毒物鉴定。 常用的洗胃液有:温水、鞣酸、1 ∶10 000 高锰酸钾、2%~5%碳酸氢钠、生理盐水或0.45%氯化钠溶液;洗胃禁忌的腐蚀性毒物中毒可用中和法,牛奶亦可起中和作用,同时可在胃内形成保护膜,减少刺激。 可将活性炭加水,在洗胃后灌入或吞服,以迅速吸附毒物。
3)导泻:可在活性炭应用后进行,使活性炭-毒物复合物排出速度加快。 常用的泻药有硫酸钠或硫酸镁,可口服或由胃管灌入。
4)全肠灌洗:中毒时间稍久,毒物主要存留在小肠或大肠,需进行全肠灌洗;对于一些缓慢吸收的毒物,如铁中毒等较为有效。 常用大量液体行高位连续灌洗(儿童约用1500 ~3000ml),直至洗出液变清为止。 洗肠液常用1%温盐水或清水,也可加入活性炭,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对服腐蚀性毒物者或患儿极度虚弱时,禁忌导泻及全肠灌洗。
5)皮肤黏膜的毒物清除:接触中毒时应脱去衣服,用大量清水冲洗毒物接触部位,或用中和法,即用弱酸、弱碱中和强碱、强酸;如用清水冲洗酸、碱等毒物应至少10 分钟。
6)对于吸入中毒,应将患儿移离现场,放置在通风良好、空气新鲜的环境,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及时吸氧。
7)止血带的应用:注射或有毒动物咬伤所致的中毒,在肢体近心端加止血带,阻止毒物经静脉或淋巴管弥散。 止血带应每10~30 分钟放松1 次。

(2)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

1)利尿:
静脉输液可以冲淡体内毒物浓度,增加尿量,促使排泄。 可应用利尿药,常用呋塞米1~2mg/kg静脉滴注。 大量利尿时应注意适当补充钾盐。 在利尿期间应监测尿排出量、液体入量、血清电解质等。
2)碱化或酸化尿液:
碱化尿液后,可使弱酸类毒物,如水杨酸和苯巴比妥清除率增加;酸化尿液后,可使弱碱类毒物排出增加,但该方法在临床上较少应用。 常采用碳酸氢钠溶液1 ~2mmol/kg 静脉滴注1 ~2小时,在此期间检查尿pH,滴注速度以维持尿pH 7.5~8.0 为标准。 乙酰唑胺同时有利尿和碱化尿液的作用。 维生素C 1~2g 加于500ml 溶液中静脉滴入亦可获得酸性尿。
3)血液净化方法:
①透析疗法:危重的急性中毒患儿,可采用透析疗法增加毒物排出。 腹膜透析较简便易行;血液透析能代替部分肾功能,将血液中的有毒物质和代谢废物排出;血液持续净化-CRRT 既可替代肾功能,保持内环境稳定,又能清除中小分子量的毒物。 ②血液灌注法:尤其适用于中大分子、脂溶性、与血浆蛋白牢固结合的毒物中毒,如有机磷农药、巴比妥类、地西泮类、抗抑郁药、洋地黄类、茶碱类、酚类等中毒。 ③血浆置换:能清除患者血浆蛋白结合的毒物,如部分抗生素、降糖药、降压药等。 ④换血疗法:当中毒不久,血液中毒物浓度极高时,可用换血疗法,但此法需血量极多,临床较少采用。
4)高压氧的应用:
可用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化物、氨气等中毒。 在一氧化碳中毒时,应用高压氧治疗,可以促使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分离。
3.特异性解毒剂的应用(表2-4)
表2-4 常用的特效解毒药

(六)中毒的预防

1.管好药品 药品用量、用法或存放不当是造成药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家长切勿擅自给儿童用药,更不可把成人药随便给儿童服用。 不要将外用药物装入内服药瓶中。 儿科医务人员开处方时,应认真计算不同年龄儿童的用药量,切勿过量;药剂人员应细心核对药量和剂型,耐心向家长说明服用方法。 家庭中一切药品皆应妥善存放,不让儿童取到。
2.农村或家庭日常用的灭虫、灭蚊、灭鼠剧毒药品更要妥善处理,避免儿童接触,各种农药务必按照规定办法使用。
3.做好识别有毒植物的宣传工作,教育儿童不要随便采食野生植物。
4.禁止儿童玩耍带毒性物质的用具(如装敌敌畏的小瓶、灭鼠用具等)。
5.普及相关预防中毒的健康知识教育。

三、思 考 题

(一)抢救经呼吸道吸入的急性中毒,首要的措施是什么
A. 清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B. 排出已吸收的毒物  C. 使用解毒剂
D. 对症治疗  E. 立即脱离现场及急救。
(二)患儿3 岁,女,发现昏睡不醒、流涎、大汗、呼吸有蒜臭味,心率150 次/份,瞳孔针尖大小。 最可能的诊断是什么
A. 有机磷中毒  B. 安眠药中毒  C. 酮症酸中毒
D. 肝性脑病  E. 一氧化碳中毒
(三)认为在服毒后,在多长时间内洗胃最有效
A. 1 个小时  B. 3 个小时  C. 6 个小时
D. 12 个小时  E. 24 个小时
(四)对一氧化碳中毒最具有诊断意义的是什么
A. 意识障碍  B. 口唇樱桃红色  C. 头痛、头晕
D. 恶心、呕吐  E. 四肢乏力

四、答 案

(一)E
(二)A
(三)A
(四)B

参考文献

1.王卫平.儿科学.第8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王菲,任晓旭.小儿急性中毒的识别和急诊处理.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4):375-377.
3.蒋迎佳,钱素云.儿童急性中毒影响因素及治疗研究进展.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1,18(6):555-557.

(黄爱蓉 何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