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引论(第4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4.3.3 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

软系统方法论认为对社会系统的认识离不开人的主观意识,社会系统是人的主观构造的产物。软系统方法论旨在提供一套系统方法,使得在系统内的成员间开展自由的、开放的讨论和辩论,从而使各种观念得到表现,在此基础上达成对系统进行改进的方案。Checkland软系统方法论的思路和步骤如图4-5所示。

1.问题情景描述

首先,在这里有必要区分“问题”与“问题情景”。问题指的是已能明确确定下来的某些东西,而问题情景是指人们感觉到其中有问题却不能确切定义的某种环境。

图4-5第①阶段和第②阶段的目的是要明确问题情景的结构变量、过程变量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定义问题本身。明确问题情景在实践中是非常困难的。人们往往急于行动、却不愿花时间了解有关情况。在这里要尽可能了解与情景有关的情况、不同人的不同观点,形成一个丰富的情景描述以便进一步研究。例如研究一个公共图书馆时,人们可能将它看成这样几种系统:当地政府建立的一个休闲场所;教育系统的一个部分;一个存储并将存储物提供公众使用的系统等。这些与问题情景密切相关的系统观点可称为问题情景的相关系统。相关系统越丰富,对问题情景的研究越有帮助。

图4-5 软系统方法论解决问题的步骤

2.相关系统的“根定义”

第③阶段并不回答“需要建立什么系统”,而是回答相关系统的“名字是什么”之类的问题,亦即确切定义相关系统“是什么”,而不是“做什么”。这个定义是根据分析者的观点形成相关系统的概念,称之为相关系统的“根定义”。

如对于DISCO音乐会可以给出以下两个根定义:①它是传统商业活动系统;②它是用DISCO作为一种亚文化的象征来表达一种特殊生活方式的系统。对于同一个问题情景,不同的人可能给出不同的根定义。不同根定义的交集将形成该问题情景的“内核”。

根定义规范并决定建模的范围与方向,其组成要素有:

C(customer)——系统的受益者或受害者;

A(actors)——系统执行者(变换T的执行者);

T(transformation process)——系统由输入到输出的变换过程;

W(weltranschauung)——赋予根定义的“维特沙”(德文音译,大意是世界观,但还有价值观、伦理道德观之意);

O(owners)——系统所有者;

E(environmental constraints)——系统的环境约束条件。

这些要素组合起来就称为CATWOE,其含义是:系统所有者(O)在维特沙(W)的规范下,使系统在环境约束条件(E)下,由系统执行者(A)通过变换(T)将其输入变换为输出,系统的受益者或受害者(C)就是受变换影响的人。

3.建立概念模型

第④阶段的任务是根据根定义建立相关的概念模型。模型由内在联系的动词构成,是描述根定义所定义的系统的最小活动集。④(a)是根据系统理论建立的标准系统,用来检验概念模型是否完备,若不完备,则要说明原因。④(b)涉及其他一些系统思想,例如系统动力学、社会技术系统等,也许这些思想更适合描述当前系统,提醒分析者全面分析问题。

概念模型是根据根定义作出的,它不涉及实际系统的构成,它不是实际中正在运行的系统的重复和描述。描述中包括的活动应恰好构成定义的系统,通过“做”说明系统“是什么”,与此无关的活动不应包括在内。例如,将大学定义为进行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系统,那么据此建立的概念模型只应包含与高等教育和科研直接相关的活动,初等教育、商业活动等不应包含在内。这样建立的模型有利于摆脱现实的局限性,使人们可以进一步理解问题情景,以便改进系统功能。

4.概念模型与现实系统的比较

第⑤阶段的工作是将建立的几个概念模型与当前系统(问题)进行比较,目的是找出两者之间的不同及其原因,以便改进。

在比较过程中,由于建立的概念模型有几个,所以无法取得一致的认识。因而在比较前,先要找出一个为多数人接受的模型。一般来说,几个概念模型的交集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模型。

5.系统更新

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依据讨论的结果在阶段⑥确定可能的变革。作出的变革应同时满足两个标准:在给定占优势的态度和权力结构,并考虑到所考查的情景的历史的前提下,它们应是合乎需要的和可行的。阶段⑦的任务是把阶段⑥的决定付诸行动以改善问题的情景。事实上,这相当于定义一个“新问题”并且也能用同样的方法论来处理。

简而言之,软系统方法论是处理非结构化问题的程序化方法,与硬系统方法论有明显的不同。软系统方法论强调反复对话、学习,因此整个过程是一个“学习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