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力译丛:绘画,开启儿童创造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理解“关于……”思维

在表达中,当我们提到某件事情时,我们会有目的地把别人的注意力引到这件事情上。可是,我们提到这件事情时,用到的词语可能是含糊不清的,比如“那个”“这个”“这里”“那里”,或者用“那边那个东西”之类的句子,我们把这些词叫作“指示词”(index)——它们指向其他的东西(Pierce, 1931-1958, 2.285)。简单地说,指示词是一种符号,包含了某种关系——用来指代其他事物或语境(Danesi, 2007, p.44)。因此,我们需要根据表达的语境来理解这些指示词的含义——它们指示什么。达内西(Danesi)解释道:


关于指示符号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举着的食指,我们生来就会用食指指东西、人、事。这个符号又一次强调了手在知识形成和表达中的重要性。(p.45)


除了指示性符号,儿童还经常在绘画时使用指示性语言。比如,一个小孩可能会说“这里是爆炸发生的地方”。其中,“这里”可能暗示很多东西。所以,当我们想理解孩子的意思时,必须进入他们的“关于……”思维。他说的“这里”可能指:


·画面中事件发生的地点。

·绘画时注意力转移到一个新“场景”。

·爆炸的发生,例如孩子们用“爆炸性”的姿势或者图案表示(如,在画面的天空中画出弯弯曲曲的线条)。


达内西(Danesi, 2007, p.45)定义了四种主要的指示词,我已将它们总结如下,以帮助我们理解本章中孩子的画作/例作:


1.地点指示词:包括空间语境(例如,举着的食指,“这个”“那个”之类的说明性词语,“这里”“那里”之类的副词,箭头之类的图形等),使“使用符号的人说明他们与某些事物的具体位置(近、远、这里、那里,等),或某个参照物在空间关系中的相对位置”。

2.时间指示词:表示相关参照物的时间关系(例如,之前、以后、现在、将来之类的副词,及小时、分钟之类的时间单位)。

3.身份指示词:某个具体事件、情形或语境下,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人称代词(我、你、他、她或者他们;不定代词,如那个,另一个)。

4.组织指示词:使我们可以“将相关事物进行组织、区分和归类(例如,图书馆的书架上按照字母表顺序排列图书)”。


下面我们将用一些例子说明儿童画中的指示性符号,在这些例子中,孩子用箭头表示方向、用时钟表示时间、用温度计表示温度。遇到日常生活中的指示性符号时,孩子知道方向路标表示去某个地标应该走“那条路”、时钟表示“一天的时间”、较高读数的温度计表示“天气很热”。作为指示词,这些图标起作用的方式是:指示词(比如方向、时间、温度)与客体(比如箭头、时钟、温度计)相联系,表示某个概念(比如“那条路”“一天的时间”“天气很热”)。

但是,指示词与客体的关系不是基于相似性。例如,用箭头指向学校,表示的是学校的方向,而不是箭头与学校相似;用温度计表示温度,而温度长什么样子呢?时间是什么样子呢?因为这些都是无形的、相对的概念,我们对指示词的理解包含判断,需要推断指示词的意义。

有时,孩子们会详细解释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比如,一个例子中,小男孩(6.6)画了一个温度计并解释道:


邮筒上方,有一些蓝色的东西……有点像……天气。它(温度计)测量温度,天气凉的时候,数字在(这条)线上面;天气热的时候,数字在(那条)线上面。它就是这样测量温度的。


有时,孩子们用的指示词不是那么明确。因此,我们做推断时,要综合直觉、对孩子的理解及我们对绘画这种媒介的了解。尤其是孩子不用语言而用图形再现某个概念时。例如,在第一章,我们用一个男孩(6.6)的画作开篇,他的画只是表示出一个人站在地球上,却没有细节。男孩把旗帜画在澳大利亚大陆附近,用来表示位置,把指南针画在旗的右边,用来表示方位。但是,当被问到箭头和指南针上的字母(NWAE)时,男孩只是耸了耸肩。画作的题目是《离开》,既可以表示离开地球,也可以表示发射宇宙飞船,这两种意思都对。

在图2-2中,有很多指示性符号。画的是一个时间机器(在画面的中间,显示屏上写着“时间”两个字),时间机器放在一个房间里,门画在右边,表示出口。这幅画里有箭头(时间机器左下方的位置)和其他图标。这个男孩(8.5)展示了关于时间的概念、方位和他的理解。在下面对话摘录中,方括号里的注释用来说明模糊的指示性语言的含义(如,这个、那里、他们、那个、它)。这些注释是从大量的影像记录和文字摘录里整理出来的。斜体部分是图画内容,而圆括号里的斜体部分是孩子作画时的姿态。

图2-2 时间机器(男孩,8.5)

孩子:所以,箭头用来表示向前、向后和向两边。

对话者:给我讲讲这个时间机器是怎么操作的吧。

孩子:呃…这个[时间]是2045年之后的一百二十七年。画了两组数字:1971和188。如果你要回去[在时间上],就要用向后的箭头,不要用向前的。[过去以来]几乎一切都变了。如果你想看看他们在哪儿,那些过去的人,你可以回去。如果有一些宝贝大家都忘记了,那他们可以回到那个时间捡回来。[我可以]回到过去,捡回我丢失的或其他东西。在时间机器的顶端添加了两根天线。

对话者:那些是什么?

孩子:天线嘛(轻轻地拍了拍手,模仿天线之间的电磁波)。在数字旁边添加了操纵杆,在操纵杆右边画了扬声器。在时间机器的右边画了一个拱门,在门的左手边画了一个L形的把手,在上部画了一个窗户,在下方画了排气口,在底部画了台阶。

对话者:能给我讲讲那儿的仪表盘吗?[在时间机器的扬声器、操纵杆和箭头上方]

孩子:人们用它们(指了指时间机器面板上的两个按钮)来跟它们(指向时间机器右边的门)对话,可能在告诉它们一些事情。那个[门]是人们进入它[时间机器]的通道。人们走进去,然后它[日期指示器]告诉他们时间,然后人们就可以在时间中旅行了。

对话者:那就是说,如果我想进行时间旅行,我得告诉那个人,然后我走进那个房间,关上门,接下来他们……

孩子:按下按钮[送你走]。

对话者:如果我想回来,怎么办?

孩子:哦,你得对着话筒讲话,我正要画呢。在门的右边画了一个小小的话筒,表示接受语音信息。


如同括号内的文字说明,我们注意到孩子讲话、构型符号和姿势的言外之意,得以理解孩子的意思。推断出(孩子)表达的是什么和如何表达,这是比较难的,因为在绘画的讲述中,儿童的参照物(如,人物、地点、物体和事件)经常变化。例如,如果孩子说“现在她要把这个球扔到那边”,(我们)要搞清楚孩子口中的“她”和“那边”在画面上的关系。如果我们预先知道那个“她”是谁,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口中的“那边”,及“那个方向”“上边这里”“那个上面”等孩子暗示的方向或关系。

这些定向指示词在另一个例子里得到证明。一个男孩(8.2)画了一个监控系统,图2-3是这幅画的细节。整幅图包括几个电视监控界面,这张细节图上也可以看到一部分。这个男孩正在描述一个复杂的监控开启系统,从右到左,他这样描述:

图2-3 监控系统(局部)(男孩,8.2)

·钥匙孔。

·“电脑提示”输入密码。

·输入密码的键盘。

·符号(指向保险箱的箭头)。

·开启系统的带有钥匙的保险箱(需要另一个密码开启)。


嗯,要打开那个[最右边的钥匙孔],你需要拿到钥匙[最左边],然后它说[电脑提示]“请输入密码”。在钥匙孔左边的方框内写下“密码”,然后画了一个指向左边的箭头,表示“移向键盘”。

你得选择一个密码,由数字构成。在键盘上添加了数字。

接下来……你得到这边来。在方框上写下“保险箱”,附上了一个左箭头。

然后,你得这样……就像打开电视开关那样。得先打开[上面那些电视监控器]。

然后,你要[从键盘上]输入数字……然后你来这边用保险箱。画了一个刻度盘,在保险箱里画了一把钥匙。然后呢,你按照数字顺序转这个[刻度盘],输进去密码的数字……这是一个新的密码。

然后你就拿到了钥匙,开那个[右边的钥匙孔],然后这些[电视监控]就打开了,我是说,它们就开始工作了。


从《监控系统》和《离开》两个例子来看,在理解孩子的意思时,对话者的角色是很复杂的。这需要了解孩子在其画作中使用的指示性语言和指示性符号。同时,也需要理解孩子们在画作中对自己的角色设定。比如,对孩子而言,有时人物、地点、事物和事件是很主观的(如,我、我家、爸爸的车、家庭野餐),有时表达的意义是广义的(如,人类、宇宙飞船、时间旅行)。孩子们可以在自我与世界之间转换,我们需要理解孩子在画作中的中介身份(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