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译介研究资料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它们也代表了文学的未来

张柔桑

一、很有意义的讨论

感谢编辑部举办这样的专题讨论,因为这太有必要了。半年多以前,我们这儿举办过一次系级的学生学术报告会,我准备了一篇题为《现代主义与我国文坛》的文章,想探讨现代派对我国文坛的影响,但在一位做业务领导工作、主讲外国文学的副教授审查时被“枪毙”了。理由是:现代派是颓废的,意识流是唯心主义的,这些东西不值得报告,没有学术价值。还提醒我,说我肯定现代派,是因为我思想不对头。显然,在一些人看来,现代派不要说借鉴了,连评价都不值得。

二、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现代派为什么会形成?为什么会对世界文学和整个艺术领域产生巨大和广泛的影响?未来的估计又将如何?在我们思考这一系列问题时,固然要对一定的经济基础加以考察,从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危机中寻找原因,也完全应该去研究形成某种文学的社会基础和意识形态,但是,我们却一向忽略了一个最基本、最简单的问题,这就是人类和社会的发展。正由于忽略了这个基本的简单的问题,许多人才把现代派看得神秘莫测和不可思议。

人类是不断发展的;人的思维、大脑也越来越发达。然而矛盾的是,人们又时刻在束缚自己的思想,拒绝接受新东西。不过,任何思想上的束缚,说到底是由于社会原因造成的,而并非人的本性;所以,当人的思想一旦逃脱束缚,有条件自由发展的时候,必然要去追求,要去创造。人类和人类社会正是在这种追求和创造中得以发展的。那种企图用制造“标准件”的办法来统一人的大脑,把人的思想限制在一种模式里的专制者,不管他用了多大的强制力量,最终都是要望洋兴叹的。萨特的存在主义并非是用来和马克思主义对抗的,它在整个西方,乃至大半个世界产生了那样大的影响,正是由于萨特的存在主义对于自我的重新认识,对于人的价值、人的力量、人的创造性的肯定,标志着哲学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哲学在发展着,文学也同样如此。谁都知道,因循守旧,模仿抄袭,对于文学家来说将是致命的。就作家们的主观愿望来说,没有一个是不想创新的。创新就要使文学发生变化,推动文学向前发展。而标志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新的流派、新的创作方法的出现。由此可见,现代派不会是文学史上昙花一现的过客,而是世界文学发展的一个必然阶段。

三、现代主义是一种新的创作方法

霍桑的《红字》、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已被公认是浪漫主义的杰作。但把他们的浪漫主义同希腊神话、“荷马史诗”的浪漫主义比较起来,就不难看出二者的差距。即使以霍桑和艾米莉与同时代的法国浪漫主义女作家乔治·桑相比,也颇能见出二者之异。《红字》和《呼啸山庄》中对于恶的剖析以及全书所笼罩的阴冷恐怖的气氛,倒更容易想起波德莱尔的《恶之花》。海明威,我国称之为现实主义作家,准确地说,他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他的创作受两个人影响最大,一个是美国的马克·吐温,一个是爱尔兰的詹姆斯·乔伊斯。前者公认为批判现实主义大师,后者则天才地创造了意识流的经典之作。即使是被大家认作现实主义作品的《永别了,武器》,用它和《包法利夫人》加以比较,也不难看出海明威这位现代的现实主义与福楼拜的古典现实主义,差别是多么明显!至于海明威的另一部分意识流作品,我们从它在海明威的创作中所占的位置,就足以说明这位具有独创性的作家对于传统的创作方法,具有相当大的革新和发展。在文学史上,我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找到许多革新创作方法和杂糅几种创作方法的作家。文学史家和批评家们也常常在划分一个作家的创作方法时产生苦恼。说到底,所谓创作方法,只不过是理论家们对作家创作的某种概括。这种概括只能概括出一般,而个别却常常会脱出这个范围;况且作家创作并非都是从理论家的概念、框框出发的,这就不能不使理论家们在划分某一作家的创作方法时出现牵强附会的错误。

现代派(也称现代主义)不光是在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上,在文艺与生活的关系上,在表现手法和技巧上,都有自己一整套较为系统的观点和原则,它与现实主义相去甚远,同浪漫主义也大为不同。把现代主义作为一种创作方法,在今天大概已经没有多少人否认了;那么既然是一种创作方法,为什么不能对代表这种创作方法的现代派本身给以应有的重视和肯定呢?难道创作方法是永远不变的吗?难道创作方法不能革新、不能创造吗?众所周知,创作方法只是一个艺术原则,本身是没有倾向性的,不同倾向的作家可以运用同一个创作方法,不同的创作方法也可以为同一个作家所用。大家常常评价现代派是大杂烩,有精华,有糟粕,这自然不失为事实。但是我们请问:现实主义的作品难道就都是精华吗?现实主义就是清一色的吗?显然,关键不在于创作方法本身,而在于如何运用,如何正确地反映生活。卡夫卡被誉为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难道不比我们某些挂着“两结合”招牌的作品有价值吗?

四、不会脱离文学的轨道

有人对现代派的艺术创新大为不满,也有人担心这种创新最终会使现代派脱离文学的轨道。我认为,前者是在习惯和兴趣掩盖下的一种偏见,后者的担心则大可不必。我想,现代派至今所以未被文学淘汰,这是因为现代派的艺术主张和艺术革新并没有违背文学的基本特点。在今天,还没有谁对“文学是人学”的观点提出质疑,就是说,大家都承认文学是表现人、描写人的。所以,描写人、表现人就是文学的最基本特点。现代派尽管自命反传统、反现实主义,不注重人物的外部描写,不主张塑造人物的性格,但它从人物外部转入了人物内心,从人物性格转入了人物意识,一个立足点没有变,这就是依然忠于描写人和表现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不妨说,所谓创作方法的区别只不过是描写人表现人的侧重点不同而已。浪漫主义侧重于表现人的幻想和信念;现实主义侧重于表现人的肖像和性格;现代主义则侧重于表现人的内心生活和主观感受。有人认为现代派把笔触转向内部意识是对现实斗争的逃避,是消极避世,这种看法也未必全面。可以说,现实主义作家们主要是面向社会的,他们通过对社会关系的描写、社会矛盾的展示来塑造人物,并通过人物的命运来解释生活,而现代派的作家们则主要是面向自我,他们通过对自我的剖析,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展示和自我感受到的生活面目来传达对现实世界的认识。正因如此,现代主义具有和现实主义同等的,甚至某些是现实主义无法赶及的认识价值。不是许多人评价卡夫卡的《变形记》比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更加深刻、更加具有批判意义吗?

五、未来的展望

现代派从它正式确立至今,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了。在这六七十年里,尽管现代派的某些品种销声匿迹了,但它实际上只不过是被其他新品种所代替。现代派作为一种文学潮流,越来越巨大,越来越汹涌。今天,这股潮流不仅流遍了西方,也流进了东方;越过了欧洲、北美,也漫进了亚洲、非洲和南美。这股潮流不仅滋润着文学之林,而且渗进了戏剧、电影、绘画、音乐等几乎所有的艺术之土。现代派所以有如此大的力量,是因为它有巨大的价值。这个价值就是对自我的重新发现,对人的价值的再肯定,即对人的本质的探索和对人生充满激情的追求。尽管在现代派的作品里,这种追求大多数不是被直接表现出来,而是间接表现出来的,是通过对人的本质异化、人的价值沦丧的揭露和批判中流露出来的。这种追求表现了人类首先要承认自我,看到自己的价值,看到作为人的应有的权力,看到人要求个性发展、要求自由的美的本性。也是最富有人道主义的,是和社会科学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化一致的。正因如此,现代派的一些优秀之作,不仅比现实主义作品具有更深刻的认识价值,而且具有尽管与现实主义截然不同,但却可以相媲美的美学价值。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尽管对一种文学思潮的前景作出估计是多么困难的事,但我却可以冒险地说,现代派将不会衰亡;因为它和其他文学一样,不仅可以代表人类的现在,而且更加可以代表人类的未来。

原载《外国文学研究》1981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