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植物种苗工厂化生产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知识点二 国内外园艺植物工厂化育苗现况

(一)国外工厂化育苗现况

早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些发达国家就开展了蔬菜、花卉工厂化育苗的研究,到60年代,美国、法国、荷兰、澳大利亚和日本等国的工厂化育苗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首先实现了兰花组培工厂化生产。1967年,美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综合人工气候室,为育苗综合环境控制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1972年,日本电子振兴协会由16个团体企业组成了植物工厂委员会,对番茄工厂化栽培进行试验。荷兰的现代化育苗技术作为欧洲的典型代表,以大规模、专业化的工厂化育苗为特点,实现了蔬菜和部分花卉育苗的机械化、自动化操作,境内有130多家种苗专营公司,所生产的秧苗除供给本国蔬菜栽培农场的需要外,还大量地向欧洲其他国家出口。80年代,美国、日本、英国等无土育苗(又称营养液育苗)新技术迅速发展起来。90年代初,美国专业种苗生产规模最大的是Speedling Transplanting和Green Heart Farms公司,包括花卉在内的商品苗年产量都在5亿~6亿株,现在,这两个育苗公司的商品苗年产量都突破了10亿株,其中蔬菜苗产量占80%以上。目前美国100%的芹菜、鲜食番茄,90%的青椒,都采用了穴盘育苗移栽。1992年,韩国引进工厂化育苗技术,专门设计了两种标准化结构的温室——等屋面钢结构玻璃温室和等屋面刚性覆盖材料温室,开发了专业化的自动播种系统、环境控制系统、可移动式苗床、嫁接装置、催芽室、灌溉施肥系统和幼苗发育管理技术体系,蔬菜工厂化商品苗覆盖率达到了80%以上。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工厂化育苗起步较早,各国竞相研究,推广应用范围较广,生产组织和管理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随着工厂化育苗技术和育苗设施、设备的研制与应用,带动了温室制造业、穴盘制造业、基质加工业、精密播种设备、灌溉和施肥设备、秧苗储运设备等一批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快速发展。

(二)我国工厂化育苗现阶段所面临的问题

中国从1976年开始发展推广工厂化育苗技术,1979年11月在重庆市召开的全国科研规划会议上确定蔬菜育苗工厂化的研究为全国攻关协作项目之一,1980年全国成立了蔬菜工厂化育苗协作组,开展了引进消化国外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科技攻关。“九五”期间,工厂化育苗成为“工厂化农业示范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有一大批科研院所的相关技术人员从事工厂化育苗的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各地也相继建立起工厂化育苗生产线,促进了中国工厂化育苗的进一步发展。但是,中国工厂化育苗的发展相对于其他一些国家来说,推广普及的速度还相对落后,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①农业种植观念和理念的落后。受传统农业耕作思想的影响,中国蔬菜种植业长期以来是以户为单位的小规模分散经营,种植规模小,生产效率低,制约了现代农业技术装备的推广应用。同时,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

②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普及相脱节。中国已有一大批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工厂化育苗技术的研究,在育苗温室结构建筑、育苗设备与设施、基质配置和加工、育苗环境因子控制、育苗技术、基于图像处理的健康苗识别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但是一些研究成果还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普及,致使中国工厂化育苗的发展速度相对缓慢。

③工厂化育苗投入大,成本较高。工厂化育苗是集成了设施生物技术、设施工程技术、设施智能控制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一体的综合体。目前,国内比较大型的育苗工厂所采用的设施、设备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尽管技术先进,质量好,但价格较贵,投资较大;国内研发的设备、设施尽管价格低,但性能还满足不了要求,而且不配套,故障率较高。同时,育苗工厂所消耗的水、电等量大,运营成本高。

④秧苗没有成为真正的商品,没有创建自己的品牌。由于目前一些秧苗生产企业的规模较小,就很难降低成本,抵御经营风险,提高秧苗的品质,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因此,育苗企业必须扩大生产规模,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采用现代化企业经营,培育自身的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⑤工厂化育苗的相关配套技术不完善,良种培育相对滞后,多数优质种子靠国外进口。工厂化育苗的有关育苗技术标准、操作规范、管理规范、包装运输技术规范等还没制订和完善,难以提高秧苗生产的标准化水平。

(三)我国工厂化育苗的应对措施

工厂化育苗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一些发达国家在推广普及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值得中国在实践中学习和借鉴。

①科学规划,统筹安排,加大资金扶持和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强组织引导,根据中国的人口分布和人们对各种园艺植物的需求,做好各类园艺植物工厂化育苗的科学布局,各省、市、县也应做好规划,发挥区位优势和特长。政府应在工厂化育苗的资金扶持、科技支持、政策引导等方面下大气力,切实提升蔬菜产业化水平,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蔬菜品种、质量和数量的需求。

②培育工厂化育苗龙头企业,打造秧苗品牌。中国工厂化育苗起步较晚,各地虽然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建立了一些工厂化育苗企业,但是形成规模经济效益的并不多。大多数育苗企业依然是规模小,粗放式经营和管理,没有形成独特的秧苗品牌。因此,要通过扩大育苗企业的经营规模,提升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积累成功经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和引领作用,进一步加快中国工厂化育苗推广普及的进程。

③完善工厂化育苗技术和设施、设备,提高国产化能力和水平。近几年,中国工厂化育苗在育苗技术和设施、设备等方面取得了不少单项的突破,但从育苗技术来看还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设施、设备的配套性较差。应在学习引进国外先进育苗技术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吸收、消化、理解,形成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工厂化育苗体系。

④提高人员素质,加大农业科技人员下乡服务的力度。目前,中国农业从业人员的素质不高,受教育程度偏低,引进现代种植理念,推广普及工厂化育苗还有相当的难度。因此,必须强化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使广大农业劳动者接受并从事工厂化育苗。同时,应建立起农业科研部门、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与农业生产部门的联系、合作机制,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使农民在科技推广普及中获益。

⑤增强市场经济意识,实现企业化运营。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包括农业种植业在内要适应市场经济,农民要不断增强市场经济意识;种植业也要从一家一户的个体育苗向联合化、规模化、专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实现企业化经营与管理;培育一大批工厂化育苗的龙头企业和大户,建立一大批有知名品牌的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等于一体的企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