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转型时期的社会问题
1.社会转型:机遇与风险并存
“文化大革命”对社会各领域的运作产生了破坏性影响,经济近乎崩溃,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加上长期缺乏国际交流,使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进一步拉大。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巨大变化,社会进入转型期,机遇与风险并存。
机遇主要为改革后的经济体制更符合世界经济发展潮流,更合乎经济发展需要。通过改革,机制体制建设与文化建设得到新的动力,带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风险则主要指在社会转型阶段,体制、制度、机制乃至社会结构都发生巨大转变,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深远影响,这种影响可能会导致不稳定、风险、危机。同时,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各主体的利益分配格局必然改变,也将带来新的社会矛盾;各阶层之间的差异、冲突亦将带来潜在社会风险。
2.转型期社会予盾多发的原因
任何一个国家在转型期间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演变成危机。当前中国社会矛盾主要有两个特征:一是公共危机发生的概率提高;二是危机破坏范围扩大。原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社会变革下的矛盾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有:第一,市场化、工业化和现代化同步进行、集中出现,明显区别于发达国家的社会发展路径。西方国家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之间具有顺序性与间隔性。工业化完成后才到市场化,并在两者基础上逐步实现现代化,工业化与市场化为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种社会发展模式经历的时间较长,成熟度较高。我国社会条件尚未成熟,同时开展工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难度较大,容易激发各种社会矛盾。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体制相互碰撞与影响,加剧了社会的复杂性,使危机发生的概率增加,且增加复杂程度。
第二,政府是社会转型的主导者,政府虽拥有主导社会转型内容与方向的权力,但难以预测与掌握社会转型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危机。
第三,社会转型过程中,前工业时代、工业时代与后工业时代各种矛盾、危机集中呈现,具有不可控性、复杂性。
(2)社会结构的脆弱性遭遇转型时期的不稳定
自改革开放以来,地区、行业、部门、个体之间的差异仍然存在,不同地区间在经济发展水平、人们生活水平上的差距拉大,贫富差距与行业垄断依然存在,行业竞争力薄弱,这些都是潜在的风险。
政治改革方面,民主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然而等级观念依然有较大影响,不平等观念与市场化经济倡导的公平正义相违背。社会转型阶段,中国社会文化从全盘接受西方文化到批判借鉴西方文化再到探索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与批判接受西方文化融为一体,公众心理伴随文化价值观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在这种环境中,因为文化价值观冲突而引发的社会问题相对较多。
(3)国内外环境的差异导致危机多发
转型期间,中国社会已处于全面开放的国际化环境之下,与世界其他国家之间交流合作频繁,但我国国情与外部世界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也是导致危机多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4)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改革开放之后,“发展必有益”“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思想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提高产值、增加利润、促进GDP增长成为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产生一系列问题。
高科技在为生产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人口、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多重压力。生态环境破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增加社会不稳定的重要原因,诱导危机事件发生。
(5)信息时代给予危机新的形式和传播渠道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传播更加便捷高效,危机事件传播的范围更加广泛,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与传播路径也发生改变。互联网的产生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推动社会迅猛发展,但也产生了新的危机。
多媒体技术的全面应用丰富了信息的传播途径与传播方式,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介的运用也为危机的产生提供了平台。比如,新媒介的产生催发了网络群体性事件,一些社会事件经过网络用户的转发评论,引发公众的广泛关注,小事件被放大,最终演变成严重的危机事件。
(6)法制建设赶不上社会发展的速度
在社会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新问题、新冲突层出不穷,需要构建相关法律条例进行管理与约束;但法制建设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一系列社会矛盾无法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控制与处理。一些不法分子甚至利用法律法规的漏洞从事非法活动,从而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法制建设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