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乐活节气文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驚蟄、春分前後樂活活動

一、「祭白虎、打小人」民俗

「驚蟄祭白虎」(打小人)已被列入2014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中。美國《時代》周刊更曾於2009年將打小人習俗列為亞洲安慰心靈的最佳事物之一。

每年「驚蟄」(西曆3月5至7日)前後,香港銅鑼灣及灣仔之間的「鵝頸橋」橋底,都會變身成打小人熱門勝地,大家不妨前往一看。一批阿婆阿嬸會充當專業打手,把「打小人」這種民俗演繹得淋漓盡致。在「驚蟄」當日,該處更是萬人空巷,其中不少是專程前來參觀的旅客。

除此以外,油麻地榕樹頭(眾坊街)、油麻地「城隍廟」(榕樹頭旁圍牆內)、灣仔「洪聖廟」(灣仔皇后大道東,近合和中心)、上環「廣福義祠」(太平山街40號)、香港半山寶雲道「姻緣石」,都是打小人的熱門地點。

除「姻緣石」外,各處交通均很方便。

「姻緣石」交通:乘港鐵至灣仔站,A3出口步行至皇后大道東轉乘15號往山頂方向巴士,至港安醫院下車,車程約20分鐘。下車後沿寶雲健身徑依指示牌步行約25分鐘可達。

二、「春分」豎雞蛋遊戲

我國自古已有「春分豎蛋」的民俗,有「春分到,蛋兒俏」的說法。傳說在「春分」當天,大人小孩都可輕易把雞蛋豎起,並帶來好運。

有研究謂豎蛋只是古代迎接「春分」的習俗,特別容易豎蛋之說是不足信的。但亦有研究謂,春分是南北半球晝夜均等的日子,呈66.5度傾斜的地球地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平面,剛好處於一種力的相對平衡狀態,故特別有利於豎蛋。無論如何,在「春分」當天玩玩這遊戲也頗不錯呀!

鵝頸橋打小人。(照片提供:Jane Li)

立雞蛋(豎蛋)。

有謂秘訣是要選擇一個光滑勻稱、剛生下四五天的新鮮雞蛋,再小心翼翼、輕手輕腳地在枱面上把蛋豎起來。

其實,豎立雞蛋這遊戲並非「春分」當天獨有的民俗,立春、端午節也有立蛋的習俗。

三、新界鄉村「春祭」盛典

香港不少圍村或大族,仍會在春分春社前後在祠堂舉行隆重的慎終追遠「春祭」儀式。較著名的是粉嶺北圍北便村的「彭氏宗祠」、上水的「廖萬石堂」,均會於每年農曆二月初二日早上舉行春祭盛典。元朗廈村鄉的「鄧氏宗祠」(友恭堂)則會在每年春分舉行「春祭」,儀式隆重。

「彭氏宗祠」、「廖萬石堂」、「鄧氏宗祠」,均是香港法定古蹟。「廖萬石堂」、「鄧氏宗祠」,平日對外開放。

這三村的春祭均已被列入2014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中。

以下資料及相關照片由2014年實地考察了「廖萬石堂」春祭的民俗愛好者鄺子明先生提供:

「該村春祭在祠堂,秋祭在祖墳。春祭是莊重的儀式,在祭祀開始前先關閉祠堂的大門,不准所有人進出,不准女性參與,非本村村民除非獲得許可不准參與。只有該村姓廖及祖堂的村民參與。主祭者(相中跪拜者),2014年由第十七傳人擔當,第十七傳只有一個人在世。其他參與祭祀的人陪祭。通常穿着長衫者為禮生。參與工作人數基本要八個人:一個扶放族長;一個喊禮,在儀式中叫跪、關門、上香等工作;一個讀祝文,讀拜祭文告;一個打鼓;兩個關門;一個雜務。村民只可在第二進(屋的第二層,拜祭在第三進)觀看,不可行近,不可出聲,喊禮人的聲音不用擴音機也很清楚。

1 「廖萬石堂」春祭。

2 祭品包括生豬頭尾。

3 拜簡公。

4 古式酒壼是祖先留下來的物品。

5 年老村民在等候派生豬肉。

(本輯照片提供:鄺子明)

「祭品有五生五熟,生熟都是豬內臟,生豬頭尾代表有頭有尾。祭品有齋、生果、穀物、燒豬、茶、酒、飯、煙等等。祭品,大會從前已經拍攝照片,所以不會少,不會擺錯。

「拜祖先前要先拜簡公。因為上水圍的所在地方,原本是姓簡擁有,廖氏祖先與簡氏祖先交換土地建圍。廖氏祖先指定要先拜簡公後拜祖先,以示多謝簡氏祖先讓地。拜簡公的儀式十分快速簡單,要留心觀察。

「最後節目為派生豬肉。六十一歲者收到四兩豬肉。七十一歲八兩。八十一歲十二兩。」

前往「廖萬石堂」交通:乘港鐵抵達上水站,或乘九巴70X抵達上水巴士總站後,步行約15分鐘前往。

前往「鄧氏宗祠」交通:乘輕鐵於屏山站下車,往屏廈路步行約10分鐘。於元朗市區乘53、276巴士或33、34、35專線小巴,在屏廈路下車。乘西鐵抵天水圍站,E3出口可達屏山。建議一併參觀「屏山文物徑」。景點除鄧氏宗祠外,還包括聚星樓(香港現存唯一古塔)、上璋圍(古老圍村)、覲廷書室、愈喬二公祠、屏山鄧族文物館等。

「彭氏宗祠」平日不對外開放。前往交通:港鐵粉嶺站下車後,沿新運路走10分鐘左右可達。

四、大角咀廟會

每年西曆3月第一個星期日,九龍大角咀福全街均會舉行「大角咀廟會」。節目由早到晚,有舞獅舞龍、歌舞武術文化表演、大型巡遊、展覽、攤位遊戲。晚上五百呎的夜光龍巡遊更是歷屆特色,非常熱鬧。

大角咀廟會盛況。

「大角咀廟會」脫胎自大角咀區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洪聖誕舉行的「洪聖誕廟會」。後改由旺角街坊會主辦、油尖旺民政事務處協辦,性質自此逐漸改變,變成大角咀區一年一度的盛會。舉辦日子固定在每年西曆3月的第一個星期日,與洪聖爺的關係愈來愈淡了。

洪聖廟本位於界限街與大角咀道交界處的福全鄉。後來福全鄉被清拆,廟宇遂由廣華醫院總理籌款重修,並將廟宇遷往新闢的街道上,亦即現址所在。1930年落成後重新開放。為紀念福全鄉,廟前街道被命名為福全街。1931年,撥歸東華三院管理,洪聖廟現已被古物諮詢委員會評定為三級歷史建築物。洪聖廟主要祀奉洪聖爺。

前往交通:乘港鐵至太子站,C1出口後沿合桃街方向步行可達。並有多線巴士、隧道巴士路經附近。

河上鄉洪聖誕搶花炮。(照片提供:Jane Li)

五、上水「河上鄉」洪聖誕「搶花炮」

地處雙魚河上游、鄰近塱原的新界上水河上鄉,已有逾八百年歷史。於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洪聖誕」,均會有大型慶典,項目除飄色巡遊匯演、大型傳統盆菜宴(流水宴,招待過萬鄉民及攜同的朋友)、賀誕粵劇外,還有在其他地方已少見的「搶花炮」儀式。每年約有百人參與「搶花炮」,只供鄉民參與,但歡迎市民旁觀。

該鄉的洪聖廟已有二百年以上歷史,文物眾多。「河上鄉」洪聖誕已被列入2014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中。

前往交通:港鐵上水站下車後,轉乘由上水站開出的51K專綫小巴前往。

六、鴨脷洲「洪聖誕」巡遊

擁有二百四十年以上歷史的鴨脷洲洪聖廟,於每年農曆二月十三日「洪聖誕」均會舉行賀誕及巡遊活動。由「鴨脷洲街坊同慶公社」主辦。

儀式通常包括早上於鴨脷洲洪聖廟廣場舉行拜神、放水燈、誦經儀式。中午齋宴後,迎神隊伍會往鴨脷洲及香港仔一帶廟宇(包括鴨脷洲水月宮、土地廟、大王宮及香港仔天后古廟、南北二帝廟)恭請各廟宇神明參與洪聖寶誕慶典。之後沿鴨脷洲街大街有巡遊(包括舞麒麟、舞貔貅、潮州鑼鼓、各式文化表演)。壓軸是龍獅表演等。

洪聖誕前後,會一連數天公演神功戲以酬神。(一般會在鴨脷洲公園足球場戲棚演出)

鴨脷洲「洪聖誕」已被列入2014公布的「香港首份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之中。

前往交通:多線巴士均可到達鴨脷洲。包括A10(機場巴士)、171(隧道巴士)、90、90B、91、96、97、99等。專線小巴:36X。

前往之前可先上「鴨脷洲旅遊促進會」網頁了解詳情。

七、觀音出巡

每年首個觀音誕,即農曆二月十九日,紅磡觀音廟有觀音出巡的儀式,會巡經差館里、馬頭圍道紅磡市政大廈一帶。

迎神隊伍會自觀音廟迎出觀音行身(小神像),在附近街道巡遊,護蔭社區民眾。醒獅、麒麟隨行,非常熱鬧。警方一般會作短暫封路,方便儀式進行。

在中國民俗,一般神祇只有一個至兩個誕期,但觀音卻有四個,俗稱四個觀音誕。包括:農曆二月十九日——觀音降生日(正觀音誕);農曆六月十九日——觀音得道日;農曆九月十九日——觀音出家日;農曆十一月十九日——觀音入海成水神日。但亦有指觀音是在農曆六月十九日出家,農曆九月十九日得道的。

每年首個觀音誕,紅磡觀音廟會有觀音出巡活動。觀音行身會坐在專用鑾輿內到附近街道巡遊。

鑼鼓、醒獅隊伍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