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案例分析方法
结合过往研究文献及案例资料,核电项目群体性事件的演化过程可分为“酝酿阶段—积累阶段—激化阶段—爆发阶段—平息阶段”五个阶段。其中,各个阶段的特点如下。
(一)事件演化阶段
第一是酝酿阶段,指核电项目群体性事件所包含的矛盾问题最初产生的阶段,一般而言,可以包括贫富分化、环境污染、物价上涨等社会背景产生的阶段。但针对某一特定的核电项目群体性事件而言,酝酿阶段主要是指项目的选址、审批、立项等阶段。在此阶段,由于前期工作中的不足,如没有充分咨询民意、补偿措施不够到位等,虽然没有在社会上形成明显的争议和反对,但这些潜在问题的积聚,产生了未来引发社会反对舆情的隐患,为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基础。
第二是积累阶段,指原先潜伏的矛盾因素不断积累,民众反对意见开始出现的阶段。由于酝酿阶段中隐含的矛盾要素没有得到妥善处理,致使矛盾和问题在同一段时间迅速积累,群体性事件开始初露端倪。在核电项目群体性事件中,一般是出于某种原因,如项目的相关信息突然被曝光、福岛核事故发生因素的作用下,民众对项目的关注度开始提升,导致潜伏的矛盾因素开始在民众中得到广泛传播并引发民众的反对意见,诸如网络反对舆情、小规模民众聚集等现象开始出现。
第三是激化阶段,指民众反对意见开始情绪化,舆情范围开始扩大的阶段。随着对核电项目的反对意见通过网络等手段大量传播,并出现一些与核电安全、项目引进相关的不利于项目的传言。在这些问题没有被及时解决的情况下,反对者表达的意见趋向于情绪化,甚至出现一些鼓励聚集、游行的信息。此时除了受项目影响较大的周边民众以外,一些距离较远的民众也加入到表达反对意见的群体中,舆情范围扩大化。
第四是爆发阶段,指在反对情绪的驱使下,民众开始通过较为激烈的手段表达诉求的阶段。舆情经过激化阶段的充分发酵后,在没有得到较好处理的情况下便会进入爆发阶段,民众对事件的反对情绪达到整个事件的顶点。在核电项目群体事件中,民众在此阶段一般采用游行等较为激烈的手段,来对政府表达自身反对核电项目建设的诉求。
第五是平息阶段,指群体事件得到有效控制,舆情及民众情绪开始逐渐平息的阶段。在经过爆发阶段后,政府通过采取与民众沟通交流、满足民众诉求等措施,成功安抚民众情绪,网络舆情开始降温,群体聚集事件不再发生。此时,政府开始进行事件善后、项目后续处理、追究有关责任以及总结经验、完善相关制度的工作。
(二)关键因素分析角度
通过文献调研可以了解到,在当前我国核电项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民众角度的关键因素可以简单概括为以下四类。
其一是认知度,指民众对项目及其所涉及风险的认知程度。提高认知水平能够减少民众对项目的恐惧心理,因为部分的恐慌来源于认知盲区。同时,民众对基本信息的了解也是各方对项目进行理性讨论、推进互相沟通的基础。从获得时间来看,认知既有过往形成的内在认知的成分,也有在事件出现后获得的对现状的认知成分。对于核电项目而言,认知既包括核电项目本身的相关背景知识,如江门核燃料厂项目事件中对核燃料、核电站、核武器等概念的认知;也包括对项目选址、规划、审批、建设、运营、监管等程序的了解,如彭泽核电站的选址依据等。当前民众的认知水平层次不一,大部分民众了解不多,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和认知盲区。
其二是信任度,指的是情感层面的付托。信任意味着敢于托付。人们在面对未知事物时多少会有一定程度的恐惧,但人同时不可能做到全知,因此需要对其他群体进行信任托付,以减少自己独自承担风险的恐惧。对核电项目而言,信任首先是指是否信任核电站的技术安全性;其次是对政府、企业等执行单位在项目引进过程中的合规性以及在未来运营过程中安全保障能力的信任;最后是对专家、网络论坛、政府公告、传统媒体等不同信息渠道所发布信息的信任程度。当前民众由于认知盲区,对核电站的安全性难以有足够的信任;对政府的安全保障能力也有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新媒体这种信息渠道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信任。
其三是相关度,即民众对于自身在项目中的义务与权利、损失与保障所界定的边界。从主观上来看,对相关度的判断决定了民众对核电项目的态度,同时产生相应的利益诉求。从客观上来看,科学、准确地评价项目与周边民众的相关度,是通过法律保障不同群体合理权益的基础。对核电而言,主要包括对民众自身安全、健康、经济、发展等方面权益受核电项目影响的判断,这种判断依据与核电站距离、所处行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同时个人主观因素也会影响判断和诉求。当前我国在这一方面存在缺乏明确法律对各种影响的边界进行划分的问题。
其四是保障度,指民众实际受到的保障程度。在承担风险的情况下,良好的保障能有效缓和民众的反对情绪,提高对项目的支持度。对核电而言,主要涉及安全、健康、经济、发展权益等方面的保障。例如,提供应急培训和准备能保障民众受到的安全风险,定期体检和保险能保障民众的健康风险,拆迁补偿和安置房能解决民众的经济问题,而协助就业、区域共同发展等方式则能保障民众的发展诉求。在当前的操作中,核电站周边民众能得到较好的保障。
模型中各部分的关系如图2-1所示。
图2-1 核电项目群体性事件认知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