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位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思考与践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国际交流项目选择倾向性调查研究——以四川大学某学院为例

蒋文涛 李亚兰 刘黎 王清远

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 四川大学教务处

摘要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衡量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基于目前在国际化办学过程中突显出的不足和矛盾,为深入了解学生对国际交流项目的需求和愿望,以期为今后国际交流项目的建设提供指导。本文依托四川大学某学院,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国际交流项目选择倾向性”调查研究。结果发现,目前四川大学的交流项目远不足以满足学生的需求;学费是制约学生参与项目的最主要障碍;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世界知名学校是学生的首选;本硕连读等能够获得国(境)外大学更高学位的项目是学生最期望的。这些结论可为今后国际交流项目的建设提供一定的指导,使学校在今后国际交流项目的发展和实施过程中更有的放矢,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关键词高等教育 国际化 交流项目 选择倾向性 调查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目前高等教育发展的显著特征和必然趋势,是衡量高等教育办学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决定着大学发展的未来[1-3]。为了顺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多元化的需求,国内高校纷纷与国(境)外大学签署协议,合作建立了多种形式的联合培养和交流模式,以此推进本校的国际化办学水平[4-5]。例如,四川大学自2000年启动第一个国际交流项目“四川大学—美国华盛顿大学”项目以来,迄今已和国(境)外90多所大学开展了本科学生交流项目[6]。每年有约600名学生参与项目进入国(境)外大学学习。在这些交流项目中,有各校暑期课程项目和半年的短期交流,也有1~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联合培养;有双学位或单学位项目,也有免学费或全额学费的项目;有国际知名大学,也有一般院校。尽管这些项目为学生提供了接受国际化教育和培养宽广国际视野的机会,但在实施过程中,也突显了一些矛盾和不足。如学生需求和项目名额的矛盾,高额学费和学生家庭经济能力的矛盾,学校排名与专业水平的矛盾等。这些矛盾的出现促使我们在国际交流项目的建设思路从“我们能提供什么”为主转移到“学生需要什么”上来。

为此,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了解学生对国际交流项目的需求和愿望,为今后国际交流项目的建设提供指导。本文针对国际交流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不足,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了“国际交流项目选择倾向性”调查研究。

一、方法

根据国际交流项目实施过程中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设置了14个题目,涉及出国(境)意愿、目的、学费要求,学校排名,专业水平、语言要求、办学模式等。其中,11个题目为单选题,3个题目为多选排序题。

选择四川大学某学院一、二年级共968名本科学生为调研对象人群。一年级学生481名,二年级学生487名,其中,男生635名,女生333名。问卷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9.7%(仅3份问卷未按要求作答)。

试卷回收后,逐题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和分析

图1显示的是对象人群“是否有出国(境)学习计划”的结果。可以看出,有59%的学生有出国(境)意愿,其中17%的学生有强烈的出国(境)意愿,4%的学生是家长要求,38%的学生选择有机会就考虑。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就本文的对象人群,21%(17%+4%)的学生有出国(境)计划,其人数约为200人,平均每个年级约100人。如将该比例放到全校范围,则有出国(境)意愿的人数将有2000人左右。可见,四川大学的国际交流项目的规模仍需进一步加大。

图1 本科期间是否有出国(境)学习的计划

另外,针对41%没有出国(境)意愿的学生,本文调查了其原因,如图2所示。在所列的5个选项中,家庭经济条件是导致学生没有出国(境)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占44%。其次是英文水平的限制和就业的需求,分别为23%和19%。而认为所在专业没有出国(境)项目的仅为4%。这说明四川大学国际交流项目的专业覆盖率是满足需求的,但由于高额费用的限制,导致学生放弃了出国(境)的想法。

图2 导致没有出国(境)计划的原因

进一步分析学费减免和家庭经济条件的调研结果,如图3所示,结果一致性表明学生希望尽可能减少出国(境)学习费用以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这提示我们,在今后国际交流项目的选择和设计以及与国(境)外大学的洽谈过程中,如何尽可能减免学费是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的工作重点。

图3 对国际交流项目学费的最大接受程度

针对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目的,本文设置了9个选项,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其中最主要的4个目的进行排序。根据各选项被选择的个数和序号,计算各选项的得分,公式为得分=序号为1的总数×4分+序号为2的总数×3分+序号为3的总数×2分+序号为4的总数×1分,结果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学习国(境)外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感受国(境)外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学生出国(境)的主要目的,其次是“开拓国际视野和意识”和“体验国(境)外的风土人情”。说明学生的出国(境)目的是明确和端正的,符合国际化教育的目的和要求。

图4 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的主要目的

图5显示的是学生对地域的选择。这也是一个多选排序题,有8个选项,选出4项进行排序。其中英国因属英语国家,故将其和法德等非英语欧洲国家和地区分别出来。由于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特殊的地缘关系也单独列出。各选项的得分计算方法与前文相同。结果显示,“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德等欧洲国家和地区”分列前三项。其次是“澳大利亚”及“香港地区”,而“台湾地区”和“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选择较少。这表明学生的选择倾向于西方发达国家,并且对是否英语国家和地区没有明显的倾向性。这从对法语或德语等非英语学习的考虑中也有显著的表现,64%学生认为“技不压身,可以趁此机会多学一门语言”,只有4%的学生完全不考虑法语或德语等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学校。其余32%学生则是在同等条件下尽量不考虑非英语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在学校与专业排名关系的考虑上,63%学生首先考虑学校的排名,只有37%会优先考虑专业是否较强,而并不在意学校的排名。尽管如此,86%的学生还是会选择对口专业。

图5 地域的选择

就国际交流项目的办学模式而言,分别有38%和35%的学生倾向于3+2(X)本硕连读项目 [即:前3年在本校,后2年或更长时间在国(境)外,直接拿国(境)外学校的硕士学位]或交换生项目,只有14%的学生选择2+2项目 [即:前2年在本校,后2年在国(境)外],而对“短期课程项目”“夏(冬)令营”等形式则基本不感兴趣,选择率不到5%。在留学时间问题上,52%的学生倾向于2年,22%的学生选择1年,而选择半年、3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学生则分别只有12%、9%和5%。且大部分学生希望大三或大二出国(境)(选择率为46%和30%),选择大四和大一出国(境)的则只有15%和9%。

在“哪些因素是选择国际交流项目优先考虑的”问题上,本次调研列出了8个选项,选出4项进行排序。各选项的得分计算方法如前所述。结果如图6所示,“学校排名”“国家或地区”“学费”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选项,其次是“留学时间”和“专业学术水平”。“是否英语国家或地区”“是否双学位”和“雅思或托福要求”则显然不是优先考虑的因素。

图6 选择国际交流项目优先考虑的因素

三、总结

本文为完善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的建设和实施,围绕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突显的一些问题,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针对四川大学某学院学生进行了选择倾向性的调查研究。综合结果分析,不难发现学生对出国(境)学习具有强烈的愿望,其目的性符合国际交流的初衷和要求,对国际交流项目的选择具有明显的倾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四川大学的国际交流项目的规模仍需进一步加大;

(2)学费是制约学生参与项目的最主要障碍;

(3)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世界知名学校是学生的首选;

(4)本硕连读等能够获得国(境)外大学更高学位的项目是学生最期望的。

这些结论可为今后国际交流项目的建设提供明确的指导,在今后国际交流项目的建设和实施过程中应围绕这四个方面有的放矢,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进一步增加国际交流项目的项目数;增加已有项目或新增项目的学生受益面;加强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学校的联系,尽可能增加这些国家和地区的项目;在新增项目的洽谈过程中将学费的要求作为重中之重进行针对性协商,尽可能减免学费;学校设立专项基金,资助优秀学生参加国际交流项目。同时,加强对其他地区高校项目的宣传力度和宣传策略,尽可能吸引学生参与这些项目。

参考文献

[1]张妍.大学国际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2(1):13-18

[2]钟秉林.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任务 [J].中国高等教育,2013(14):22-24

[3]菲利普·G.阿特巴赫,简·莱特.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前景展望:动因与现实 [J].高等教育研究,2006,27(1):12-21

[4]袁本涛,潘一林.高等教育国际化与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清华大学的案例 [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9):23-28

[5]尹立鑫,李正熙.高等教育国际化实践问题研究——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 [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194(6):32-34

[6]谢和平.川大的教育 [J].高等理科教育,2012,102(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