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位中心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思考与践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基于CCSS调查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研究——以四川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班为例

蒋明霞 冉桂琼

四川大学教务处

摘要本文使用“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数据,以四川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学生为对象,从学生的视角分析了学业挑战度、课程情况、学生学习行为以及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等四个方面的情况,考查了四川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研究发现,“试验班”的学业挑战度较大,课程设置科学合理,学生学习表现突出,教育收获很大。但是还需加强对学生人际沟通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促进生师互动与交流。

关键词拔尖学生培养CCSS学业挑战度课程情况 学习行为教育收获


一直以来,拔尖人才的培养都是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钱学森先生曾担忧:“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在这个背景下,教育部联合中共中央组织部、财政部在2009年启动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四川大学作为首批加入该计划的学校,在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五个研究领域成立了试验班,选拔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为其配备一流的师资,提供一流的学习条件,创造一流的学习氛围,努力让学生成长为相关基础学科的领军人物,并逐步跻身一流科学家队伍。

一、研究背景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已经实施五个年头,正如该计划的主要负责人所言:拔尖计划已从“实施之初的试验探索阶段逐步迈向丰富内涵、提高质量的阶段”,因此,我们在总结成果的同时也要不断反思,进而思考在新的阶段,如何不断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在高等教育倡导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的今天,如何从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学习过程反观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效果?本文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基于整个学习的全过程,通过学情调查的数据分析,从学业挑战度、课程情况、学生学习行为以及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入手,通过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考查,反观拔尖学生培养成效,对现行的培养模式进行诊断。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引入的研究工具是《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NSSE),这是一个针对学生学习行为以及院校教育实践的问卷调查。该问卷最初产生于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清华大学课题组将其汉化形成了中文版本《中国大学生学习性投入调查问卷》(NSSE-China),后来经过对问卷的不断调整,发展为“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CCSS)调查。四川大学从2011年参与清华大学课题组组织下的学情调查,截至2013年,已有75所高校参与其中。本文依据的是2013年的问卷调查数据。本次调查借助CCSS调查问卷,对四川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试验班实行全样本抽样,共发放问卷228份,回收145份,回收率为64.16%,其中有效问卷145份,有效率为100%。本次问卷发放为一年级40份,二年级34份,三年级38份,四年级34份,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各年级人数。

本研究的数据使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三、研究结果分析

本研究将学习的全过程分为以下四个方面:学业挑战度分析、课程情况分析、学习诊断以及学习结果分析。通过与四川大学学生整体水平以及“985工程”院校学生、“211工程”院校学生相关指标的对比,分析四川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班学生的学习情况。

(一)学业挑战度

表1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四川大学与“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学生在学业挑战度上的比较

学业挑战度指标得分的高低反映了学生对学业难度高低的判断。由表1可以看出,从“试验班”本身来看,学业挑战度存在年级的差别,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明显高于一、二年级学生,这可能是因为“试验班”高年级所有学生实行“三进”政策,即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开始跟随导师开展科学研究。横向比较来看,“试验班”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明显高于其他的“985工程”和“211工程”院校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试验班”实施小班化教学,注重启发式授课,探究式讨论,要求学生课上、课下阅读大量材料,增加了学习难度。

(二)课程情况

课程是教学体系的细胞,是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为了保证教学质量就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四川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建设,“试验班”的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专业课、个性化课程、无学分特色课程四个方面。公共基础课以吴玉章学院精品通识课平台为依托,优化思想政治课的组合,整合内容。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与相关学科相结合,注重理解与应用。个性化课程包括各类学术前沿讲座、专家报告会、教授讨论班等。专门为“试验班”学生开设《科学、哲学与人生》无学分研讨课程,促进科学思维的激发和科学精神的培养。下面将通过课程认知目标、课程要求严格程度以及有效教学实践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课程认知目标

课程认知目标包括课程强调记忆、运用、分析、评价、综合五个方面,从问卷调查结果看(见表2),除了课程强调记忆得分低于“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外,其他四个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其他高校。

表2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四川大学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课程认知目标得分情况

图1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四川大学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课程认知目标得分情况对比图

就“试验班”自身来看,不同年级的同学对于课程认知目标的得分情况不尽相同,如表3显示,“课程强调—记忆”以一年级学生得分最高,“课程强调—运用”则二年级学生得分最高,“课程强调—分析”则三年级学生得分最高,“课程强调—评价”和“课程强调—综合”则四年级学生得分最高。这可能与我校实行两阶段教育,低年级为基础教育阶段,高年级为个性化教育阶段有关,同时受到不同年级的课程性质和知识获取方式不同的影响。一、二年级大部分是基础理论课程,很多学生对于知识的获取处于积累阶段,因此更注重知识的记忆。当知识的积累到一定阶段后进入专业课的学习,需要运用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自然过渡到运用和分析阶段。到了大四,本科阶段的学习即将告一段落,大部分为学生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学习,因此,“课程强调评价与综合”的特征更加明显。这说明我校两阶段的培养模式是非常合理的。

表3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学生课程认知目标分年级得分情况

2.课程要求的严格程度

课程要求的严格程度包括论文写作量、课程论文要求、学习激发情况等三个方面。从表4中得分情况来看,在课程论文要求方面,要求提出并论证观点以及广泛搜集查阅资料方面,“试验班”学生得分较高,在学习激发方面也淡化了考试的作用,更强调论文、报告、独立作业、小组作业等的作用。但是也可以看到,在论文的写作量上,我们还有明显的不足,比“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生得分低一些。

表4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四川大学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课程要求严格程度得分情况

图2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四川大学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课程要求严格程度得分情况对比图

3.有效教学实践

表5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有效教学实践得分情况

有效的教学实践是关系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表5中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班”的学生在有效的教学实践这一指标上,得分基本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相当,其中给予学生学习自主度项目得分较好,而使用案例、图示教学以及在作业过程中给予指导的得分偏低。这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要更加注重授课方式的改革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

(三)学生学习行为分析

1.课程学习行为

学生课程学习行为包括“课堂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积极回答和思考提问”等11项指标,就表6中所示得分情况来看,“试验班”学生的课程学习行为得分普遍高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的学生,但是其中“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任务”以及“课后和同学讨论作业”这两项得分却明显比其他高校的学生低。我们在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培养方面还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相互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培养。

表6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课程学习行为得分情况

图3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课程学习行为得分情况对比图

2.课程外拓展性学习行为

课外拓展学习是课程学习的重要补充,主要包括“和任课教师参与课程外工作”等10项指标。由表7中数据来看,由于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注重基础科学知识的研究,因此“报考专业/等级证书”以及“辅修第二学位/专业”这两项得分偏低,由于“试验班”实施导师制,学生的科研活动多跟导师进行,因此“和任课教师参与课程外工作”得分偏低,其余各项得分均远远高出“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水平。这可能是因为学校积极为“试验班”学生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采取了举办各类讲座,要求学生潜心进行科学研究,积极实施国际化教育等一系列举措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表7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得分情况

图4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得分情况对比图

(四)学生学习结果——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

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包括“专业知识技能”“口头表达能力”等15项指标。表8中所示调查结果显示,除去组织领导能力之外,“试验班”学生的其他各项指标均高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通过在“试验班”的学习,学生广泛涉猎各个知识领域,“专业知识技能”“批判性思维”“实际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均得到了有效地提高,而这些都是使学生能够成长为基础学科领军人物的基础。同时,“试验班”学生在“明晰个人人生观”“明确未来发展规划”“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等项目的得分也高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

表8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得分情况

图5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得分情况对比图

四、结论

四川大学作为首批加入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的学校,2010年3月,成立了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四个试验班,2013年9月新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到目前为止,已有299名学生进入我校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班学习。在培养过程中,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立了专门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我校“试验班”的学业挑战度较大,“试验班”实施小班化教学,注重启发式授课,探究式讨论,增加了学习难度,有益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课程内容合理,较少强调记忆,注重运用、分析、评价、综合,并强调能力培养。从学生学习行为来看,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参与讨论,积极地思考并回答问题,能够就某一研究主题做报告,课堂上大胆质疑老师的观点,集中精力听讲,有侧重地做笔记,课外也积极和任课老师讨论问题等等,都说明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不仅如此,学生在课外学习上的表现也很优秀,如积极向专业学术期刊投稿、进行课程要求外的语言学习、积极参与海外学习、参加各类竞赛等,这得益于我校积极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开办各类讲座,积极进行国际化教育的举措。学习评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学生自我报告的教育收获数据显示,学生通过在“试验班”的学习,广泛涉猎了各个知识领域,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批判性思维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统计分析能力、认识自我的能力都有显著的提高,对于学生明晰个人人生观、明确未来发展规划、理解不同文化和价值观都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目前,我校已有两届“试验班”毕业生,首批2009级“试验班”共有54人顺利完成学业,2010级“试验班”共有毕业生57名,这些学生绝大部分选择继续在基础学科领域深造,并纷纷进入北京大学等国内一流高校或研究所学习,还有近半数学生被哥伦比亚大学等国外一流高校录取。我校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已经吸引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投入到基础学科的学习和研究之中,他们对基础学科有着浓厚而持久的研究兴趣,耐得住寂寞,正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以期成长为合格的科学家,从这点可以看出我校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点是成功的。

五、对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建议

总体而言,四川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取得了不错的成效,课程设置合理,学业挑战度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和学习规律,学生的课程学习及课外拓展性学习行为均处于正常水平,学生个人能力提升较大,自我报告教育收获较大。但是也需要在以后的培养中进一步加强以下两个方面。

(一)加强学生人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研究越来越成为一项复杂、艰巨的群体劳动,在科研活动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协作直接影响科研计划的完成,因此,人际交流合作能力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能力之一。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试验班”同学的这种能力还很欠缺,例如,在课程学习行为中,“课后和同学讨论作业”这项指标的得分为51.72分,远远低于“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学生的59.83分和61.38分。在自我报告教育收获中,“有效合作能力的提高”得分仅为63.36分,与“985工程”高校学生的62.32分持平,甚至不如“211工程”院校学生的平均水平64.39分。同时,“试验班”学生“合作性学习”“与多元人群的讨论”等指标得分不尽如人意,“主动合作学习水平”为52.95分,与“985工程”和“211工程”高校学生平均水平基本持平,无任何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采取各种措施,例如,多召开学生交流会,促进学生研讨室的使用,加强探究式小班化的研讨课程等,不断加强学生人际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

(二)进一步落实导师制,促进师生交流

表9 2013年四川大学基础学科“试验班”与“985工程”“211工程”高校学生生师互动得分情况

导师制是“试验班”很重要的举措,也是促进生师互动的有效措施。从表9我们可以看到,通过导师制的实施,“试验班”学生的生师互动得分远远高于“985工程”“211工程”院校学生。因此,我们在今后的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落实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学术引领者和科研引路人的作用,助力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包水梅.我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状况 [J].现代教育管理,2013(8):55-60.

[2]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转发《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实施办法》的通知[Z].教高司函 [2012]2号.

[3]王文.基于学习过程的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研究——以山东大学泰山学堂为例[J].大学教育科学,2014,2(2):58-64.

[4]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CCSS 2013问卷使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