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温州首例:“质量系数连乘”考核办法出台了
推出“质量系数连乘考核办法”,再推行“全员浮动工资”,便水到渠成。
1983年前后,打破“八级工资制”,但具体在管理上还存有不少弊端。
颜贻意一直在思考,还有没有更加科学的办法,能够“一步到位”?
经过几年的实践,药厂决定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一种叫做“质量系数连乘考核办法”,渐渐浮出水面。
先看工人每月工资是如何构成的:
一是根据全月全厂定员中各种身份的工人基本工资和各种补贴的获得情况,算出全月全车间(或各部门)应得的“工资额度”;
二是根据核定的产品产量,得出“单位产量应付工资”;
三是算出“停产工资”。
这样,每位工人每个月能够得到的工资,就有了一个计算公式:
工人工资=产量乘以产品单位成本。
再看工人每月奖金是如何获取的:
奖金=节约额×60%×20%×一次合格率系数×优级品率系数。
1992年3月30日,已经是温州市第三制药厂的核心部门——厂办,在一份总结中,对施行多年的“质量系数连乘考核办法”的意义,作出了如下评估:
意义之一:
“让重视质量者得到好处”,从而避免了一系列考核中只注重产量、消耗,不注重质量的弊病。
意义之二:
全厂上下进行定员、定量,按照质量取得报酬。如果某个车间超员了,那么,工资和奖金则从车间中扣减,“这有利于减员增效,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带动产品质量的提高”。
意义之三:
原办公室主任林宝贵说:“全厂进行二级核算:厂里只和车间或部门核算;部门或车间再和员工核算”。部门里怎么考核,由部门自己说了算,由车间主任说了算。谁说车间主任权力不大?在我们厂里,要进人的话,车间主任比厂长还管用。这样一来,质量管理就能具体落实到人,从而提高了管理效能:车间与车间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获得的报酬都是不确定的,每个月获得的报酬也是处于一种动态变化的。
这样一来,“开展劳动竞赛,彻底打破大锅饭”,成为必然趋势。
林宝贵总结道。
如意君:如果没有静下心来,多次反复研读这个“质量系数连乘考核办法”,还真的是一头雾水,看了半天,仍然无法参透其中的利害。
这就是文科生的缺陷。
对于数字和公式,文科生都有着天然的迟钝。面对层层叠叠的数字关系,你根本无法洞穿奥秘。
而颜贻意和他的团队,却总是保持着不断创业、不断超越自己的激情与雄心。颜贻意何以能够在实践中摸索、在摸索中探明、在探明中做出正确的决断、在决断中一步步将企业引向光明之路?
其实,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原始学历都不高。
学历又能算什么东西?
学习的能力、创业的能力、突破的能力才是最要紧的。
颜贻意和他的团队每每都有突破。而突破自己的局限,才是最珍贵的,当然也是最难得的。
有了“质量系数连乘考核办法”,药厂要推行全员浮动工资,便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