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何为铁军
铜山制药厂第一次提出:“药厂的生命是质量”。在质量管理上,药厂就是要铁面无情。
药厂生产的是药品,人命关天,不允许存在质量上的任何差错,甚至连质量上的瑕疵都不允许。
1988年夏天,借鉴国内外关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经验,浙江省医药管理局提出要对全省药品生产厂家进行“质量管理验收”。这次验收主要侧重于药厂规章制度方面的考评与检查。
考评的内容有近百条之多,包括:
——药品生产规章制度的完整性;
——员工上岗、转岗前是否有培训;
——生产流程是否有完整的记录;生产条件、设备、清洁、监控是否有完整的记录;
——各种消毒措施是否得当,是否有完整的记录;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消毒措施是否到位;
——厂房设施与仪器设备是否正常运转,是否有专门的检查与管理记录;
——实验室的控制系统是否合规;
——容器的密封性是否合规;
——物料的购入、使用、储存、发放是否合规;
——产品外包装的设计和印刷是否合理;
——运输工具及运输条件是否合规;
——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责是否落实。
当这些林林总总的条款第一次摆在铜山制药厂管理人员的面前时,人人都捏着一把汗。
“面面相觑”是大家的第一反应。
“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条件够了也要对照检查。在质量管理面前,没有商量的余地。除非不办药厂。”颜贻意狠狠地说。
于是,先把铜山制药厂«质量管理办法»完善起来。管理办法完善了,就有章可循,就可以依法依规。
完善后的«办法»再次公之于众。
于是,全员行动——白天正常上班,晚上对照检查;管理人员先检查过关,普通员工再紧跟而上。
常常是一条条根据上级的要求,来落实质量管理上的铁规定。
把白大褂穿出房间,扣分;
在厂区抽烟,扣分;
迟到了一分钟,扣分;
把产品摆放错位,扣分;
不慎将产品摆放在阳光下,扣分。
只有严格的落实、督促质量管理归位,才可能养成全体员工视质量为生命的习惯,药厂才有可能在局部硬件难以改观的情况下,以素质优良、制度落实、管理到位、奖惩分明,来打造一支有“铁的纪律、铁的制度、铁的作风”的员工队伍,才有可能实现以“软件过硬来弥补部分硬件不足”的缺憾。
铜山制药厂本来实行的就是部队军事化的管理办法;本来就有铁军传统;从创办的那一天起就明确宣示: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所谓铁军,在质量差错面前就是要“铁面无情”;在质量纪律上就是要有“铁的手腕”;这些看起来冷酷无情的条条框框,一直跟随着药厂,如履薄冰地度过每一天。
1988年9月20日,当省市质量管理验收组来到铜山制药厂进行质量方面的验收考评时,获得“一致通过”。
这也是洞头县有史以来第一家获得“质量管理证书”的企业。
在证书如山的企业里,这本证书几乎就是“铁证”。从“铁军”到“铁证”,需要跨越的沟沟坎坎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