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鲜味醇之炖
炖是将原料加入汤水和调味品,用旺火烧沸后转中、小火长时间烧煮成菜的烹调方法。炖菜大部分主料带骨、带皮,是制作火功菜的技法之一。炖菜具有原汁原味、汤鲜味浓、质地酥软的特点。
炖法是由煮法演变而来,至清代始见于文字记载。《食宪鸿秘》上有“顿豆豉(两则)”、“顿鲟鱼”、“顿鸡”、“蟹顿蛋”等,另有“炖鸭”一条,其法是:“肥鸭治净,去水气尽,用大葱斤许,洗净,摘去葱尖,搓碎,以大半入鸭腹,以小半铺锅底。酱油一大碗、酒一中碗、醋一小杯,量加水和匀,入锅,其汁须灌入鸭腹,外浸起,与鸭平……棉纸封锅口,文武火煮三次,极烂为度,葱亦极美”。《调鼎集》中关于炖的方法有很多,并且出现了酒炖、白糟炖、神仙炖、红炖、干炖、葱炖等不同的炖法。而《随园食单》中也出现了赤炖之法。
炖的种类
炖是家庭中使用较为广泛的烹调方法之一,分为不隔水炖和隔水炖两种;另外炖还有清炖和侉炖之说。
●不隔水炖
不隔水炖是将原料在沸水中烫去血污和腥膻气味,再放入陶制的器皿内,加入葱、姜、酒等调味品和水(加水量一般比原料稍多一些,如500克原料可加750克到1000克水),盖上盖,直接放在火上炖制。烹制时要先用旺火煮沸,撇去浮沫,再移微火上炖至酥烂。炖煮的时间可根据原料的性质而定。
●隔水炖
隔水炖是将原料在沸水内烫去腥污后,放入瓷制、陶制的钵内,加入葱、姜、酒等调味品与汤汁,用纸封口,将钵放入水锅内(锅内的水需低于钵口,以滚沸水不浸入为度),盖严锅盖,不使漏气。用旺火使锅内的水不断滚沸,大约3小时即可炖好。隔水炖不易散失原料的鲜香味,制成的菜肴香鲜味足,汤汁清澈。此外,隔水炖也有将装好原料的密封钵放在沸滚的蒸笼上蒸炖的,其效果与不隔水炖基本相同,但因蒸炖的温度较高,必须掌握好蒸的时间。蒸的时间不足,会使原料不熟和缺少香鲜味道;蒸的时间过长,会使原料过于熟烂和散失香鲜滋味。
●清炖
清炖是将原料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去掉血污,再放入炖锅内,加入清水(或汤汁)和调味料,用慢火炖至成熟的一种方法。清炖是比较常见的炖法,多以一种原料为主,并且不加有色调味料。用此方法可做清炖排骨、清炖鸡块、清炖乳鸽、清炖乌鸡、炖雏鸡、清炖野鸭、清炖羊尾、清炖牛舌尾、清炖猪蹄、清炖牛肉、清炖牛尾等菜肴。
●侉炖
侉炖又称浑炖、刮炖等,是把原料加工成形后,用沸水焯一下或放入油锅内炸至成熟,再放入调好口味的汤锅内炖烂而成。侉炖菜肴在调味上可以加入有色调味料,而且炖制的时间要比清炖短,对于易熟的原料,只需要15分钟,而对于肉类等原料,一般也不超过1小时。用此方法可做侉炖鲤鱼、刮炖鳜鱼、侉炖芋头鹅肉、刮炖子鸡、侉炖黄豆猪肘等菜肴。
炖菜·煨菜有区别
在我国许多烹调书籍中,对炖和煨的解释十分相似,都是将原料加入大量的汤水,用旺火烧沸,再用小火或微火经长时间的加热使原料酥烂而成。
炖菜和煨菜都属火功菜,但在实际烹饪操作当中,炖与煨显然是有原则性区别的。
一是炖菜与煨菜两者选料要求不同。炖菜一般要求选一些原汁原味的鲜嫩的原料,如猪五花肉(蟹粉狮子头)、马蹄鳖(清炖马蹄鳖)等。而煨菜适宜选一些质地粗老的动物性原料,如老母鸡、老鸭、猪蹄、牛肉等。
另外,炖菜与煨菜两者出来的汤质不同。由于煨的选料和火候特别,往往成品汤质多呈浓醇肥厚状。而炖(这里主要指清炖)的选料和火候,却产生了清澈见底的鲜美汤质,两者风格各异,各有千秋。
制作炖菜有窍门
●炖菜选用畜类、禽类、水产以及部分蔬菜等为主料,加工成大块或整块,不宜切小切细,但对于肉类原料,可以加工成蓉泥,制成丸子状,再制作成菜。
●无论是畜肉原料,还是蔬菜、豆制品,制作炖菜时都必须经过焯水等初步熟处理,以清除原料中的血污和异味,保证成品的口味。
●为了使牛肉炖得快,炖得烂,往牛肉锅中放点茶叶,很快就可以把牛肉炖烂。茶叶约为泡一壶茶的量,用纱布包好,放入炖锅中和牛肉同煮即可。
●炖猪肉时不宜用旺火,盐也不宜加入过早,更不要在中途加水。用小火炖猪肉时,放入几粒山楂,不仅肉烂得快,而且还能增鲜。
●原料在炖制开始时,可根据情况,先加入葱、姜和料酒之类的调料,主要目的是可以除腥增香,大多不能先放入咸味调味品,特别是不能放盐,如果盐放早了,由于渗透压的作用,会严重影响原料的酥烂,延长成熟时间,只能在炖熟出锅前加入调味(但炖丸子除外)。
●不隔水炖切忌用旺火久烧,只要水一烧开,就要转入小火炖。否则汤色就会变白,失去汤清的特色。
●要使原料中的营养物质充分溢出进入汤汁内,一般需要较长的时间来炖制,但不是时间越长越好。一般地说,若用肉用型鸡或碎猪肉等易熟原料,时间可在2小时左右;若用猪棒骨、火腿骨头、老母鸡或猪爪等难熟的原料,则时间要长一些,为3~4小时。
炖汤·煲汤·其他
炖汤和煲汤就是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来制作汤。所谓煲即是指用沙锅或煲来烹调食物,是把各种经过初步加工处理的原料放入锅内,加入汤汁等,再把锅直接放于火上焖煮而成。煲汤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煲汤也会使锅内汤水愈煮愈少,而原料呈现酥软的特色。
而炖就是将原料经过出水等处理,再把原料与汤水等放入沙锅中,盖上锅盖,置于另一大锅内(锅内的水量低于沙锅,以水沸时不溢进沙锅为宜),上火隔水炖制熟烂而成。炖法可使原料和汤汁的受热稳定,菜肴鲜香味不易流失,汤汁则清澈如水。此外,在炖的过程中不需要加水,若以一碗水的量,炖好时分量也是一碗,而原料虽炖至熟烂,但形体却很完整。肉质口感也较软嫩,吃时是连料带汤一起食用。也因为炖汤有原汁原味的特色,滋补性比煲汤强一些。
无论是炖汤还是煲汤,都属于重火工的汤品,关于火候的要求便非常严格。其可分成只要滚开后即可上桌的滚汤和烹调长达3~4小时以上的煲汤。而火候方面,由大火、中火到小火这三个漫长的过程,都各有其肩负的任务。大火的功能在于将原料与汤汁烧沸,把温度控制在沸点,以利在转中火时,温度不至于降得太低,接下来的中火主要是要将食材的味道逼出,经过至少1小时以上的炖或煲的时间,使各种原料的味道渐渐释出,令汤汁更为鲜美。最后使用小火的时间更长,往往需要2小时甚至更久,凭借恒温使食材彻底软化。
此外,我们还常常听到三煲四炖之说。三煲是指煲汤一般需要3小时,而四炖是指炖汤需要4~6小时。无论是炖汤还是煲汤,一般都要熬足3小时以上,而且最好在24小时内食用,既保证了口感鲜美又使营养可以被充分吸收,功效可以完全发挥出来。
一步一步学焖炖
●选料
焖炖菜所使用的原料比较广泛,而原料选择也是做好焖炖菜的先决条件。焖炖菜的选料可分为主料选择和配料选择。主料宜选新鲜的动物性原料,如整鸡、整鱼、整鸭、大虾、猪排骨等。对于植物性原料,应选择新鲜、脆嫩、无虫蛀的一些蔬菜和菌类,如白菜、四季豆、豇豆、茄子、茭白、香菇、冬笋、木耳等。这些原料具有新鲜,含水分少和无特殊异味的特点。对于配料的选择,应对整道焖炖菜的色泽和口味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应选择一些新鲜、脆嫩、色泽鲜艳的原料,如玉兰片、青椒、黄瓜、莴笋等。
●初加工
原料的初步加工范畴较大,比如蔬菜的择根去杂,去斑除叶;动物除脏、煺毛、去鳞、洗涤等等。这其中还是以除脏和洗涤影响口味大些。比如我们将鱼刮鳞后便要除脏,大家知道,鱼胆是苦的,在除脏时如不小心或取脏方法不得当,便很容易将鱼胆弄破,结果胆汁四溢,在焖炖菜肴时苦味自然带入菜肴之中。再如各种动物的肠肚,在烹调前(或初步热处理前),必须彻底反复清洗,并且要加入一定量的矾、碱、盐、面粉、苏打等物,洗至肠肚表面干净为佳,否则恶臭味会带入成品而影响菜肴的口味。另外,我们做“焖猪头”、“炖猪肘”时,必须将原料表面的绒毛、油泥用火燎去,刮洗干净,否则成品中油泥味过重。
●焯水
焯水是制作很多焖炖菜所必须的一道步骤,其又分为冷水焯和沸水焯两种。沸水焯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是把原料直接放入沸水锅内焯烫而成。但是也有些原料和菜肴,则需要采用冷水焯的方法。大萝卜在炖前切成块,放入凉水锅内烧沸;再如肠肚在正式烹调前放入凉水锅内焯(紧)一下捞出;而海参类食材等,也需要放入冷水锅内焯烫。为什么都用冷水锅呢?是因为这些原料异味、臭味较大,它们的异、臭味会随着水温的升高而逐渐散发出来,流失在水中或释放在空气里。如果用沸水锅焯水,那么原料表面骤然接触高温会形成外膜,尽管这层外膜微不足道,但也或多或少地阻碍着内部异味、臭味的散发,致使菜肴变味,影响菜肴的质量。
●过油
很多焖炖菜的原料需要经过过油的处理。很多读者问,既然已经焯水对原料进行了初步熟处理,为什么有时候还需要经过过油处理。其实过油也是原料热处理的过程,凡是过油的原料,其成品都增香,这一点是有目共识的普遍现象。如“莲藕炖子鸡”,既可以把子鸡和莲藕经过焯水后炖制成菜,也可以把子鸡过油后再配以莲藕块制作,其效果和味觉是不一样的,前者口味清淡,而后者更为鲜香。
●调味
调味就是焖炖菜肴时往锅(勺)中加入一定量的调味品的过程,它是决定菜肴口味的重要因素。在具体调味时有三个阶段,分为原料加热前调味、原料加热中调味和原料加热后调味。而原料加热前调味在焖炖菜中使用很少,而原料加热后调味则使用最多。
●成菜
成菜为焖炖菜肴中最后的一个步骤,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操作时要先将经过初步加工的各种原料倒入锅内(也可以先炝锅后放原料),加入足量的汤水后用旺火烧沸,撇去汤汁表面的浮沫和杂质,盖严锅盖,再用中火炖出原料本身的鲜味,然后改用小火炖至原料熟烂而成,最后加入调味料,勾芡或不勾芡后离火,直接上桌,或者把原料码放在容器内上桌即可。
焖炖菜常用锅具
想制作出既营养又美味的各种焖菜及炖菜,选一口好锅是必要的。市场上用于制作焖菜、炖菜比较常见的工具有铁锅、沙锅、瓦罐、汽锅、高压锅、焖烧锅等。
●铁锅
铁锅虽然看上去笨重些,但它结实耐用、受热均匀,且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密切相关。用铁锅制菜能使菜中的含铁量增加,补充人体铁元素,对贫血等缺铁性疾病也有一定的功效。
从材料上说,铁锅可以分为生铁锅和熟铁锅两类。对于一般家庭而言,使用生铁锅比较好,但熟铁锅也有优点,一是由于是精铁铸成,杂质少,因此传热比较均匀,不容易出现粘锅现象;二是由于用料好,锅可以做得很薄,锅内温度可以达到更高;三是档次高,表面光滑,容易清洗。
●沙锅
沙锅是由陶泥和细沙混合烧制而成的,具有非常好的保温性,能耐酸碱、耐久煮,特别适合小火慢炖。用沙锅制作而成的菜肴香美浓郁,能更好的保持原料的原汁原味,是制作炖菜类菜肴的首选器具之一。
●瓦罐
瓦罐通常是由不易传热的石英、长石、黏土等原料配制,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经过这一过程,原本柔软的泥罐变成了坚硬结实的瓦罐。在我国,民间用瓦罐制作焖菜、炖菜的历史源远流长,它除了具有良好的耐高温,传热均匀,散热慢的特性以外,还有养生的独特功效。正是因为这种特性,能让食物在瓦罐中迅速被加热,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原料中的营养。
●汽锅
汽锅是由紫泥制成,形似火锅,烧制而成的陶器锅。由锅体和锅盖两部分组成。锅体中心有一下粗上细的锥形通气孔。锅盖由通气孔套在锅口上,上下气孔相通。烹制汽锅菜肴时先把汽锅放进蒸锅(蒸锅内的水能接触汽锅底部为宜),再用小火慢炖,使蒸气由汽锅中的气孔进入汽锅,进而化汽为水而使原料熟烂。
●高压锅
高压锅是家庭中常备的锅具,是利用气压的上升来提高锅内温度,促使食物快速成熟,从而达到省时、节能的效果。用高压锅快速制作炖菜、焖菜,对于一些时间不宽裕的人,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有些人认为用高压锅制作焖菜、炖菜很不理想,营养会大量流失。其实不然,用高压锅炖菜应该说更有营养,因为高压锅制作菜肴是在一个密封的环境下,营养是不会流失的。当然用沙锅制作菜肴味道会好些,不过沙锅不是密封的,因此营养会流失一些。
●焖烧锅
焖烧锅是近些年来出现的新品,其结构和原理并不复杂。焖烧锅采用双重锅身设计,制作焖炖菜肴时只需要先把各种食物煮沸,再放入外锅内盖好,即可继续焖煮。焖烧锅方便又安全,可以保持食物原味,营养不流失,并且能够节省60%~80%的煮食时间,达到省时,省能源与环保的效果。
焖菜与炖菜
被饮食行业称为“火功菜”,其一般是指用水传热、小火微火长时间烹制方法而言。这类技法,主要包括炖、焖还有煨三种。实际上像酱、卤、煮以及一部分烧法,也都属于这种范围。
在我国烹调技术中,火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但不是唯一的条件。构成烹调技术的还有刀工、调味、芡汁、口味等一系列不同的条件。就拿焖菜和炖菜两种技法来说,尽管它们用的火候十分相似,可是在汤汁和口味上却有显著的区别。焖法要求汤汁紧浓,口味肥厚,汤清而鲜。所以一般地把炖称为“清炖”。
炖法最大的特点在于“清鲜”二字,特别是“清”,是它区别于“焖”的显著标志。为了取得“清鲜”的效果,前辈厨师们创造了别具风格的隔水加热的独特炖法,用这种炖法烹制的菜肴,不但质地烂酥,原汁原味,而且汤色澄清,鲜味浓郁,成为具有特色的风味品种。
爱上焖炖菜
●焖菜以及炖菜主要靠水作为加热介质,温度不会过高,基本上不超过100℃,因此不会因加热过度产生对身体有害的致癌物质。
●经过焖制或炖制的菜肴,都需要经过长时间小火炖煮,其各种原料会变得非常柔软,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
●炖菜以及焖菜的烹调时间长,便于各种调味品充分作用,使食材入味,味道更为可口。
●焖炖菜时需要盖上盖加热,相对于同氧气隔绝,因此原料中的大部分抗氧化成分可以得到保存。
●焖炖菜多是连菜带汤汁一起食用,可以保证原料中的矿物质被完全吸收而不会损失。
●焖炖菜常常将多种原料同时炖煮,食物品种容易实现多样化,也便于添加各种养生的食材,更有利于营养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