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幼儿的自我表达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岁)第一章 孩子2岁了还不会说话

语言发展黄金阶段,循序渐进引导孩子开口说话

有些家长或老师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操之过急,想尽办法要让孩子开口说。

坚持要孩子“有问必答”的强硬方式,往往会让孩子更不想开口,因为说话俨然成为一种训练,不好玩哪来想说的动力。

安迪亚娜,2岁4个月的小女孩,目前会说的词汇大约五十来个,除了“妈妈”“爸爸”“好”“不好”“还要”“水”“汽车”等常用词汇,也会讲班上几个小朋友的名字,当她说“娜娜”时则表示自己。

安迪亚娜想告诉我们什么事时,最常做的是发出哼哼唉唉的声音,一边唉唉叫一边用手指她想要的东西,但偶尔也有用手比划也无法清楚传达需求的状况。她有沟通的意愿,却找不到对应的方法,别说小孩觉得无力了,家长跟老师也很头痛。

“丰富的语言刺激是什么?医生说得很简单笼统,我也尽量鼓励她说话了啊,但好像目前还看不出什么效果。”安迪亚娜妈妈苦恼地说,“好像我唯一可以做的便是等待。”

原来安迪亚娜的妈妈前两天带她去给医生评估过,医生表示语言上的词汇量确实少了点,但不需过度担心,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跟孩子对话,多鼓励孩子开口,孩子一旦有了丰富的语言刺激,相信会慢慢进步的。

我笑着回答:“是不需太操心啦,2岁多还不太会说话的孩子其实并不罕见,但光等待也不行,当然有些我们可以努力的方向。”

妈妈听了便抓住机会追问:“有什么好方法吗?”

当时大约早上8点多,正是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的高峰时段,前门有许多家长进进出出,热闹得很,实在不是对谈的好时机,我只好跟这位妈妈说,会跟幼儿园里其他幼教讨论,再安排适当的时间进行亲师会谈。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说,却不愿意开口

——忽略开口说话与情绪间的密切关系,对情绪敏感的孩子只会适得其反

德国幼儿园里,每位新生刚入园的第一个月里都会有专属的幼儿教师一对一地陪伴,来帮助新生适应环境,除此之外,每三个月至半年也会针对孩子的状况跟家长安排会谈。不过,不管对于哪一位幼儿教师,在与新生家长会谈前,先询问其他老师的意见作为参考几乎已经是共识。就算同是幼儿教师,有不同的观察视角也是常有的事,可以避免自己的观察过于片面武断,与其他老师沟通过后再思考,也较能给予家长全面且客观的建议。

摆在眼前的课题是,如何让安迪亚娜维持想说话的意愿,进而再帮助她提升说话的表达能力。

有些家长或老师一旦发现2岁的孩子语言能力明显落后于同龄孩子时,常犯一个错误,就是操之过急,想尽办法要让孩子开口说。坚持要孩子“有问必答”的强硬方式,往往会让孩子更不想开口,因为说话俨然成为一种训练,不好玩哪来想说的动力。

一天早上,全班在吃早餐,过了一会儿,安迪亚娜又开始咿咿啊啊的,德国幼儿教师凯莎看了一眼,发现她的早餐吃完了,猜想可能是肚子还饿着,想要再吃一点。

凯莎:“安迪亚娜,你说什么?这样我听不清楚喔!”

安迪亚娜:“……”

凯莎:“你想多吃一点,对吗?”

安迪亚娜:“对。”

凯莎:“那你试着说,请给我多一点。”

安迪亚娜不作声,只是看着凯莎。

凯莎这时意识到,也许句子的组成对她来说有点长,就换了个方式说:“那你试着说‘请多一点。’”(“请多一点”德文:Mehr Bitte。)

安迪亚娜还是紧闭着嘴巴,就算凯莎又试了好几次鼓励她说,她始终没开口。

“这句她明明会说啊!”凯莎朝我低声咕哝,再试了一次,“安迪亚娜,说‘请多一点。’”

“请多一点。”安迪亚娜没开口,坐在她身旁同样2岁大的米蓝倒是很想表现。

“请多一点。”接着同桌的同学班也开口说。

仿佛约好似地,坐在她身旁的孩子们接二连三都开口说了,安迪亚娜还是不愿意开金口。

幼儿园里的老师都明白这孩子需要更多的口语练习,所以会尽量鼓励她开口说,但若发生孩子明明会说,却怎么都不愿意开口的情况,就有点棘手了。

问了安迪亚娜好几次,都石沉大海似地没声响,凯莎无奈地苦笑着,做了个深呼吸后,她蹲在孩子旁边,用平稳的语气轻轻地说:“是不是人有点太多了?是不是太多人在看你所以不想说?”

安迪亚娜默默地点着头。

“好,那我知道了,我们等会儿人少一点再练习说?”凯莎提出建议。

“好。”安迪亚娜终于给了个响应。

看到这里,我由衷佩服德国幼儿教师的耐心和观察能力。有些家长或老师在察觉到孩子语言能力落后时,脑袋里只惦记着要孩子多练习说话,却忽略开口说话与情绪之间的密切关联,特别是对幼龄的孩子,想要以“有问必答”的方式加强他的说话练习,对某些情绪高敏感的孩子来说,很有可能只会得到反效果。

坚持“有问必答”没意义,说话练习从词汇延伸的抛接练习做起

根据我们的观察,安迪亚娜在小团体中会比较有表达意愿。例如,每天早上我们围着圈圈唱歌跳舞时,她并不会跟着唱歌做动作,但是到了下午4点以后,班上超过大半的小孩陆续被接走,她会跟几个小朋友围着圈圈哼着歌打拍子,即使歌词断了好几节,但跟早上在晨间律动时间的她简直是判若两人。清楚了这点,我们决定在下午人少的时候,找机会进行对话练习。

到了下午的自由玩乐时间,安迪亚娜突然走过来,手指着书柜上头对我说:“书。”

我知道她是要我帮她拿上头的书,但还是问了句:“你想要这里的书还是上面的书?”

“上面的。”她说。

“因为上面的太高你拿不到对不对,好,我帮你拿,是上面的哪一本呢?”我接着说,“是小熊的书还是饼干怪兽的?”

她却只说了个字:“对。”

这时我停下来,把两本书摆在她面前说:“‘小熊’和‘饼干怪兽’你想要哪一本?”又再强调一次:“哪一本?‘小熊’和‘饼干怪兽’?”

“怪兽。”安迪亚娜试着说出来。

“很好,你说出来了,是饼干怪兽吗?那我知道了。”我顺手把书递给她。

上述的交互方式是幼儿园的日常练习,其中最重要的关键是进行单词延伸的抛接游戏。举例来说,当孩子开口说一个词的时候,我们先重复他说的词,再顺着情境以相关的词汇来造句。前面的“高”“上面”“帮你拿”,虽然孩子没办法一次全数收入脑袋里,却有机会听到更多的词汇,并通过你的句子去厘清言语之间的关联,比起“有问必答”的铁腕方式要孩子硬挤出字来,这个方法通常会提高孩子开口说话的意愿,往往学得更快!

要注意的一件事是,尽量避免只让孩子回答YES或NO的问法,让孩子有机会多练习说不同的单词,而不是只回答“好”“不好”“要”“不要”来表达需求,就算没有办法把字说得清楚,借此练习不同发音也比较容易进步。

在对话情境中加入新词汇,孩子就能自然学会如何使用词汇

有一些家长为了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会使用很多图卡在家帮孩子复习,这种闪卡/图片卡虽然可以短时间内帮助孩子记忆,但在缺乏情境对话联接下,孩子往往只记住单词,却不一定能在想说的时候使用出来。

为了让孩子不只是学词汇,也能够进一步明白这个词汇应该如何在句子里使用,我尽量会在不同情况下把新词汇带进对话里,孩子头一两次听不懂,第三次也会听出点头绪。当然,使用图卡有个好处:少了一个思考步骤,孩子无需在脑袋里搜寻词汇,只要在相似的情况下,需要的词汇就会很自然地从脑袋里蹦出来。

记得有一次,班上两岁半的汉纳刚睡醒,只穿着内衣裤的她走出午休室,要到外头的更衣室穿上衣服,她一走出来就说了句“It’s so cold here!(这里好冷喔!)”

我以英文问问题,小朋友用英文回答我的事常有,但爸妈都是德国人,在家也只讲德文的她,突然不自觉脱口而出主动以英文跟我沟通,这点让我颇为意外。我想了又想之后,发现可能是有几次从午休室走出来要到更衣室时,都会经过一个大落地窗,窗户若开着通常会有点冷,这时我会故意地打个冷颤,然后说“这里好冷喔!”我们幼儿园虽是德英双语教学,但从不限制孩子的语言使用选择,孩子想说德文或英文都可以。课堂上也不曾使用图卡上课,只是简单地根据说话当时的环境、实物和感受与孩子沟通,孩子听多了便会记住,而且是把语言跟当时的情境一起记住。

说穿了,最好的学习方式是让孩子透过生活去了解语言,日积月累,他们就不只是记住词汇,而是能正确使用它,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慢慢开始说句子了。

掌握语言发展黄金期,刺激孩子练习说话的4个秘诀

后来与安迪亚娜妈妈开会讨论如何加强孩子的说话练习时,也针对医生所提到的“丰富的语言刺激”这一点加以说明,我们向她解释,现阶段家长可以努力协助孩子的方法有:

秘诀1 视情况顺着孩子的话堆叠新词汇,孩子重复说出新词汇后给予肯定

以聊天的方式多跟孩子说话,就算孩子会说的字不多,可以顺着他的话再说一些新的词汇造句,视情况描述细节来加强记忆。当孩子顺利讲出词汇或是发出相似音的时候,可以再说一次加强孩子的印象,并予以肯定。

对即将满2岁的孩子来说,这时的他们大多已能够说几个常用的词汇,而且对于学新的词汇也很有兴趣,通常不用刻意要求他们说,只要大人放松地带起话题,他们就会从话语中自行选择几个词汇试着说出来。

在幼儿园里,老师们通常会在帮孩子换衣服的过程中解释每个动作,例如:“刚刚水打翻了,所以你的衣服湿了,凯特帮你换新的衣服。”等衣服换下来,可以拿给孩子看,再次强调:“你看!衣服好湿。”这时候如果孩子选择重复说出词汇,不管是“湿”还是“衣服”都没关系,我们只要再重复一次该词汇,正面响应并让他知道你明白他说的话。例如,孩子说:“衣服湿。”大人回应:“对!衣服湿了,不过没关系,我们可以换上干净的衣服。”此刻我们可以拿出要换穿的衣服给孩子看,再说句:“换上干净的衣服就好了。”

秘诀2 避免是或不是的问法,回答孩子问题时不要过于简短

与孩子沟通时,除了避免是或不是的问法来增加孩子的说话练习,回答孩子问题时也不要过于简短草率。给孩子的语言刺激越多,就越能加深孩子对语言的理解。

幼儿园老师常碰到的一个状况是,孩子跑到身边来,看起来似乎有事需要帮忙,却只是眼睛直愣愣地盯着老师看,什么话也没说出口。其实每日朝夕相处下来,我们常常看一眼孩子的行为举动就可以猜出他当下的需求,也许是早餐盒子打不开,或是想拿柜子上方的玩具,但就算猜到了我们也尽量不代替孩子说出来,只会说一句“如果你需要帮忙的话,要告诉我们喔!”正因为我们尽量不主动点明了问“你是不是想……?”,孩子也就没办法简短地以是或不是来回答。若句子难度较高,老师会给点提示,陪孩子把问句完成后让他再说一遍。

此外,对于2岁以下的幼龄孩子来说,虽然能说的字不多,不过模仿不同动物的叫声对他们来说可是相当有趣的发音练习,包括许多经典童谣都是很多不到2岁的孩子最常哼的。

秘诀3 把跟孩子对话当作每日必做的事,每次语言撞击都会加深孩子的印象

多创造说话的机会,以情境辅助教学,语言学习与生活经验结合,孩子更能正确掌握语言,让学习效果加倍。只要我们把跟孩子对话这件事当作每日必做的一件事,孩子就算还没办法说出几个词汇,也能从大人的话语中提升对语言的理解力,每一次的语言撞击都会加深孩子的印象。

每天的午餐时间,如果孩子穿着长袖的衣服,我会提醒孩子,一边做动作一边说:“请把袖子卷高。”孩子就算一开始听不懂,看了我的动作也明白了几分意思,这时我就会再说一次句子,让孩子加深印象。某次午餐时间,班上2岁的亚寇看到坐在旁边的安娜穿着长袖衣服,不等我提醒,他侧着头便说了句:“安娜,请把袖子卷高。”这句午餐时避免袖子弄脏的提醒,我其实从未特意要求孩子重复练习说,但因为他们听我说的频率高,又有情境辅助教学,孩子不只听得懂,必要时还能自然地使用句子。

秘诀4 说话时加上手势动作帮助孩子理解,语言学习效果更好

稍微留意一下,平常若不带动作跟孩子说话,例如“帮妈妈把这纸巾丢到垃圾桶”,孩子能否正确理解你说的话?因为很多时候孩子是看动作猜到意思而不是真正听懂,若发现孩子听不太懂,这时加上手势动作再说一次来帮助理解,会更有效果。

我记得有次请班上2岁的提欧帮我把教室的门关上,他看了我一下,马上就走去把门关好。过了几天,孩子嚷着去花园骑波比车,我两只手各拎着一台车,没法关门,于是对着提欧喊着,请他帮我把门带上。向来很爱当小助手的他立刻站了起来,却东张西望地似乎不知该做什么,我说:“门,请帮我关门,谢谢。”看到他困惑的表情,我暂且放下右手的波比车,往门的方向指着,再说了一次:“门,请帮我关上门,谢谢。”他一看我手指的方向就懂了,立刻去帮我把门关上。我这才明白上次他是光凭手势看懂我的意思,并没听懂句子,于是我把另一手的车子也放下来,再把他带到门边,说:“这是一扇门,谢谢你帮我把门关上。”

幼龄孩子何时能开口说句子,其实就像学走路,个人的学习进程会略有不同,语言发展标准表可以作为参考却不必过于忧心,重要的是大人提供正确有效的方法去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