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医籍珍本善本选校丛刊:医学入门万病衡要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瘟疫症

《内经》曰:冬不藏精者,春必病温。《伤寒论》云:瘟病起于春应温而反凉,夏应热而反寒,秋应凉而反热,冬应寒而反温。丹溪曰:众人病一般者,此天行瘟疫也。瘟取温热之义,疫取劳役之义,多感于房劳辛苦之人,盖危重病也。大法表里传经,与伤寒相似,但伤寒寒自外入,瘟疫毒自内出,此为异耳。师曰:凡看瘟疫,先看病者两目露血丝否,次看口唇红燥、舌苔黄白紫黑,以验表里热浅深,除舌苔遍白为热稍轻,其馀睛赤、唇红、胎黄、断纹,俱是重症,若紫黑燥烈,则又热之极也。又以病家之人手按其胸膻胁肋,问其有无痛处,分别表里经络。次看小腹,觉有硬满处,即便问其小便利否,若小便不利,则是津液留结,宜用小柴胡去参,合四苓散;若小便自利,则是蓄血之症,宜下瘀血,用桃仁承气去枳实,不犯上焦。此法看伤寒亦然。初得病一二日有表证,自冬至至春分前,冝九味 活汤、去人参败毒散;自春分至夏至,天气已变温热,宜升麻葛根汤、柴胡解肌汤、小柴胡汤去参;初得二三日,见太阳症,便溏泄者,冝小柴胡去参,对四苓散或香连丸;稍久,大便秘而渴,玄明粉乃要药也,白虎汤亦可用,不渴者,禁用白虎。凡瘟疫一起即发渴,是热缀 入阳明,宜五瘟丸、白虎汤、三黄石羔 加减用之。渴病药味通用天花粉、片芩、葛根、益元散之类, 血胃火宜白虎汤,心火宜犀角地黄汤,切忌发汗解表。发狂 语,大便滑而渴,宜加味白虎汤;不作渴,大便秘结,五七日不解,宜大小承气汤、调胃承气等汤下之。瘟病有气虚、血虚而染者,观形色、察脉理,表里热证已除者,宜参、芪、归、术温补。自汗太甚者,亦宜补。丹溪曰:宜补,宜散,宜降。故知此三法者,皆不可废也。凡瘟病初看未端的,且先以败毒散加减治之,看归在何经,再随经施治,此要法也。
① 缀(zhuì坠):《方症会要·卷之一·瘟疫》作“辄”,《苍生司命·卷一·瘟疫证》无此字。据文义,疑为衍文。
② 石羔:今统用“石膏”。
③  :同“衄”。下同。
④  :同“谵”。下同。

附大头瘟

丹溪曰:大头病,乃湿热在高巅之处,用 活、酒芩、酒蒸大黄随证加减,切莫用降气药。东垣曰:阳明邪热太甚,资实 少阳相火而为之也。湿热为肿,木盛为病。此邪见于头,多在两耳前后先出。治法大不宜药速,速则过其病,所谓上热不除,中寒复生,宜徐徐缓药,当视其肿在何分,随经治之。阳明为邪,首大肿;少阳为邪,出于耳前后。
⑤ 资实:延宝本作“实资”。《苍生司命·卷一·瘟疫证》作“实”。

附虾蟇

① 蟇:同“蟆”。
丹溪曰:此病属风热,防风通圣散加减用之,或用小柴胡加防风、 活、荆芥、薄荷、桔梗煎服,外以侧栢 叶捣汁,调火炼蚯蚓粪付 之。
② 栢:同“柏”。下同。
③ 付:通“敷”。涂。

治瘟疫方

人参败毒散
治瘟疫及伤寒头痛、壮热、恶寒及风痰咳嗽、鼻塞、声重。如心经蕴热,口舌干燥者,加黄芩。
柴胡 去苗 芎䓖 甘草 桔梗 人参 去芦 茯苓 去皮 去苗 枳壳 去穰,麸炒 前胡 去苗,洗 独活 去芦,各等分
上㕮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三片,薄荷少许,同煎七分,去滓温服。
谨按:
用人参、茯苓、甘草补托正气,不使外邪深; 活、独活、川芎驱散外邪,以止头疼;柴胡、薄荷以清潮热,佐枳壳、桔梗以利滞气。
小柴胡汤
治瘟疫内虚发热,胸胁痞闷。
竹叶石膏汤
伤寒时气,表里俱虚,遍身发热,心烦闷,得汗已解,内无津液,虚羸少气欲吐。
化㿀
① 㿀:同“斑”。今统用“癍”。下同。
治㿀毒。
黄连解毒汤
治时疫三日已汗解,或因饮酒复剧。若烦闷干呕,口燥呻吟,错语不睡。
四君子汤,四物汤,二陈汤,补中益气,九味 活汤,四时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