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汉代陶器
汉代陶器也复制着上文列举铜器的典雅淳朴形式:三足的鼎、甗、罍,尤其壶——形与以后公认的定义不符,可最恰当地称之为“无耳的古瓶(ampbora)”,身粗颈细,壶身常饰以环带,上缀人物形象。注50这些饰带多有触目的静穆之风,而汉代典型器皿的优点即寓于此种肃穆中。其形制的淳朴也如同式的铜器,但藉此素材呈现出新的价值:在浑雄的青铜上显得大气磅礴,在脆弱的陶器上即变成清幽典雅了。人们在这方面常喜以汉陶和希腊古瓶相比,并试图探索在公元2世纪时希腊对中国的影响。但我们只要回忆周代铜器外形的古朴,即可看出此种艺术原则确实是中国所特有的。假若这些铜器用陶土制作,由于质料不同,浮雕式装饰难以再保留而取消,使之轻便化,结果就得到我们刚才与希腊-罗马古瓶恰当作比的“壶”。
关于器颈倾斜处或器壁所饰缀有浮雕式人物形象的环带,稍后在论及雕刻时将再谈到。
在奠都洛阳的东汉时代,当公元第1、2世纪,出现了上釉陶器。据伯希和教授说,此项技术革新可能来自西方。后来叫作瓷器的“瓷”字,最初就是用来称呼这种简单的上釉器物的。“以此种上釉陶器为出发点,经过一系列尝试性的经验,发现了高岭土,试验中不仅将烧制过程施之于器釉质,也施之于器物本身。一旦改进成功,‘瓷’之一字便从釉质改用到瓷器上了”。注51
从颜色看来,汉代上釉陶器所用的原料是经火即呈红色的黏土。“釉的基性为硅酸铅”,霍布森写道,“有一种暖的色调,加在红色上,即产生深浅棕色。但最常见的釉质为灰黄色的氧化铜,结果即成美观的叶绿色”,注52近于黄色。注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