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什么是“社会城市”?
在第十二章“社会城市”中,霍华德谈到田园城市发展应遵循的正确原则。他说:“田园城市一直增长到人口达到32000人。它将怎样继续发展?……它是否要在环绕它的农业地带上进行建设,从而永远损坏它称为‘田园城市’的名声?肯定不是。如果环绕该城镇的土地,像环绕我们现有城市的土地一样,属于那些迫切想从中牟利的私人,这种灾难性后果肯定会出现。……但是幸而环绕田园城市的土地不在私人手中,而在人民手中:不是按个人设想的利益,而是按全社区的真正利益来管理。……让我们想一下澳大利亚一座城市的情况,它在某些方面说明了我所主张的原则。……阿德莱德(Adelaide)城被‘公园用地’所包围。……它的增长是越过‘公园用地’建设北阿德莱德。这就是要效法的原则,但在田园城市中有所改进。……它将在其‘乡村’地带以外不远的地方,靠建设另一座城市来发展,因而新城镇也会有其自己的乡村地带。”(顺便说一下,上述引文已经表明,我国有些学者认为,绿带的构思起源于田园城市,是不准确的。)就这样,“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个城市群”。他把这个城市群称为“社会城市”。
扉页中的“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图,用图解的方式介绍了“社会城市”的结构形态和主要内容:
(1)一个面积12000英亩、人口58000人的中心城市和若干个面积9000英亩(正文为6000英亩)、人口32000人、名称和设计各异的田园城市,共同组成了一个由农业地带分隔的总面积66000英亩、总人口250000人的城市群,即社会城市。从中心城市中心到各田园城市中心约4英里;从中心城市边缘到各田园城市边缘约2英里。
(2)各城市之间放射交织的道路(Road)、环形的市际铁路(Inter Municipal Railway)、从中心城市向各田园城市放射的上面有道路的地下铁道(Under Ground with Roads over)以及环行的市际运河(Inter Municipal Canal)和从中心城市边缘向田园城市放射的可通向海洋的大运河(Grand Canal)等,在交通、供水和排水上,把社会城市联结成一个整体。
(3)在田园城市四周,有自留地(Allotments);在城市之间的农业用地上,有新森林(New Forest)、大农场(Large Farms)、癫痫病人农场(Epileptic Farms)、水库和瀑布(Reservoir & Water-fall)、疗养院(Convalescent Homes)、工业疗养院(Industrial Homes)、流浪儿童之家(Homes for Waifs)、戒酒所(Home for Inebriates)、精神病院(Insane Asylum)、农学院(Agricultural College)、盲人学院(College for Blind)、墓地(Cemetery)、采石场(Stone Quarries)、砖厂(Brickfields)。
然而,“社会城市”的意义远不只是建设一个全新的田园城市群。霍华德结合当时地铁的出现,铁路事业的大发展,提出了用“社会城市”改造大伦敦的设想:“由于快速交通的综合效果,我们彼此之间都将比住在拥挤的城市中靠得更近,与此同时,我们都将使自己置身于最健康、最优越的环境之中。”
他说:“我的有些朋友认为,这种城镇群方案非常适用于一个新国家,但是在一个城镇早成定局的国家中,城市已经建成,大部分铁路‘系统’已经建成,情况就大不相同了。可以肯定,产生这种观点是由于坚决认为国家的现有财富形式是永久的,而且永远是引进较好形式的障碍:拥挤的、通风不良的、未经规划的、臃肿的、不健康的城市妨碍着引进新的、使现代科学方法和社会改革目标能充分发挥各自作用的城市形式。不行,不能这样;至少不能长期这样。……事物的本质并不是人们应该继续住在他们的祖先曾经住过的老地方,……我诚挚地请读者不要认为现在形态的大城市必然比公共马车系统更持久,就在铁路快要代替公共马车系统的时刻,它还是非常令人赞赏的。我们要面对的,而且一定会面对的唯一问题是:在一块基本未开垦的土地上实施一个大胆的规划方案,是否能比使我们的旧城市适应我们的新的更高的需要,更能获得好的结果?……只能有一种回答:当简单的事实被牢牢掌握以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就会迅速开始。”
霍华德在第十三章“伦敦的未来”中还明确指出:“彻底改造伦敦的时刻尚未来到。必须首先解决一个简单问题。必须建设一个小的田园城市作为工作模型,然后才是建设前一章谈到的城市群。在完成这些任务,而且完成得很好以后,就必然要改建伦敦,这时,既得利益集团的路障,即使没有完全清除,也大部分被清除了。”
因此,霍华德自1903年起就把他的主要精力集中于建设哈德福郡(Hertfordshire)北部的莱奇沃思田园城市,住在那里直接指导工作。把它作为建设示范性田园城市、社会城市、进而全面改建大城市的第一步。
不少东西方学者认为,目前世界各地普遍建设的“卫星城”和“新城”就是霍华德所倡导的“田园城市”。其实,它们和“田园城市”在指导思想上是背道而驰的。我们不妨把1944年大伦敦规划图(图3)和霍华德的“社会城市”作一番比较。
⊕Letchworth and Welwyn Garden Cities
○Proposed sites for new “satellite” towns in Plan
THE GARDEN CITY IDEA APPLIED TO LONDON. PROPOSED
SITING OF EIGHT TO TEN NEW SATELLITE TOWNS AND RESERVATION
OF COUNTRY BELT IN PROFESSOR SIR PATRICK
ABERCROMBIE'S GREATER LONDON PLAN 1944
图3 1946年版增加的1944年大伦敦规划图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大城市人口迅速发展,相应地带来了住房建设的高潮。为适应这种社会发展需要,又想避免给大城市带来过大压力,受田园城市运动的影响出现了大伦敦规划方案,在绿带以外建设若干个新城和卫星城。当时这个方案颇有新意,产生了世界影响。方案原想向外疏散部分伦敦人口,此目的并未实现,只是用新的方式吸引了更多的外来人口,变相地进一步扩大了大伦敦。中国的一些大城市也采用了这种手法,由于没有严格的绿带限制,结果多数连成了“大饼”(图4)。
图4 上海市1990年以后城市开发扩展区域图(资料来源: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法国卫星图像)
1944年大伦敦规划方案似乎和霍华德的“社会城市”十分相似,好像都是一个母城带着若干个卫星城。然而仔细看一看,量的不同反映了质的差别。“社会城市”的总人口只有25万人,中心城市5.8万人,每个周边城市3.2万人。显然只是一个小城市群,没有母城和卫星城的关系。它的目的是想用这种城乡一体的小城市群来逐步取代大城市。大伦敦规划显示的则完全是另一番景色,要在大伦敦的基础上“锦上添花”,继续发展。
把大伦敦规划和田园城市思想联系起来,显然是用形似来阉割霍华德的社会改革思想,使它走向了它的反面,变成了维护旧城乡结构的工具。
芒福德在《明日的田园城市》1946年版的导言中说:“田园城市不仅是要……为大城市的改建准备道路;而且还要消除与大城市的拥挤必然相关的东西,城郊居住区……这是一种荒诞的中产阶级对付独裁君主们的官场蠢话的产物,是这些君主在凡尔赛(Versailles,17世纪始建于巴黎附近的法国王宫)或宁芬堡(Nympheburg,1664年始建于慕尼黑郊外的贵族府邸)为他们自己设计的一个支离破碎的玩具世界。霍华德定义的田园城市不是城郊,而是城郊的对立物;不是乡村避难所,而是为生动的城市生活提供的完整基础。”
芒福德还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The City in History:Its Origins,Its Transformation and Its Prospects,Harcourt,Brace & World,1961)中对“社会城市”作了如下解释:“如果需要什么东西来证实霍华德思想的高瞻远瞩,他书中的‘社会城市’一章就够了。对于霍华德来说,田园城市既不意味着隔离孤立,也不是指那些位于偏远地区、好像与世隔绝的寂静的乡村城镇。……如果田园城市在一些较高级的设施上不去依赖负担已经过重的大都市,不把它自己降低到仅仅是卫星城的地位,那么,一旦较小的新城发展到一定的个数,就必须精心组合成一个新的政治文化组织,他称之为‘社会城市’——后来克拉伦斯·斯坦(Clarence Stein,1882~1975,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和他的同事们把它叫作区域城市(Regional City)——把它们的资源集合起来,提供只有大城市才可能独自办得起的设施:工学院或大学,专科医院或专业交响乐团。霍华德指出,10个各为3万人口的城市,用高速公共交通联系起来,政治上是联盟,文化上相互协作,就能享受到一个30万人口的城市才可能享受的一切设施和便利;然而却不会像大城市那样效率低下。”
不过,霍华德显然过分乐观。他认为:“当简单的事实被牢牢掌握以后,社会的剧烈变革就会迅速开始。……当我们的第一次试验取得成果以后,要获得必要的国会权力以购置土地,并一步一步地落实必要的工作就没有大困难了。”1965年版序言中新添的脚注证明,已经建成的莱奇沃思田园城市并没有像霍华德所企盼的那样,在英国引起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