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经验之种种(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本书纲目

第一讲 宗教与神经学(第1页

引论:这一组演讲不是人类学的,而是讨论个人的经验。事实问题与价值问题。事实上,宗教人往往是神经病态的。对于为上列理由而排斥宗教之医药的唯物论加以批评。

推翻宗教起源于性欲之说。心的一切状态都有神经上的条件。心态的义蕴不能以其来源论,必须以其结果的价值来评定。价值的三个标准;来源不能用为标准。精神病态的气质,如有优等智力相连,有些利益;特别是对于宗教生活是如此。

第二讲 圈定本题的范围(第24页)

简单的对于宗教的定义是无用的。并无一种特别的“宗教情操”。制度的与个人的宗教。我们只限于讨论个人的宗教。为这一组演讲而下的对于宗教的定义。“神圣的”这个名词的意义。神圣的就是引起严肃的反应的。要把我们的定义弄得明划是不能的。我们必须研究较近极端的实例。两种接受世界的方式,宗教比哲学较为热烈。宗教能克服不快乐。从生物观点看,需要这种官能。

第三讲 实有无形者(第50页)

知觉象与抽象观念相对照。后者对于信心的影响,康德的神学观念。我们除了特殊的感官所供给者之外有个体验实在之感。觉得“有物在旁之感”的例证。不实在之感。觉得有神圣在旁之感实例。神秘经验:实例。其他觉得上帝来临之感的实例。非理性的经验能使人信其有。合理主义在建立信仰这方面力量很薄弱。在个人的宗教态度内,或热情或严肃占优势。

第四第五讲 健全心态的宗教(第75页)

快乐是人生的主要事务。“一度降生的”与“二度降生的”性格。惠特曼。古希腊人感情之混合性。有计划的健全心态。它的合理。宽博的基督明示这个道理。通俗科学所鼓励的乐观。“医心”运动。它的信条:实例。他对于祸恶之见解。他与路德派神学的比拟。以松弛得救度。其方法:暗示;存想;“凝想”;证实。可能的适应世界之计划是繁殊的。附录:两个由医心家治疗的实例。

第六第七讲 病态的灵魂(第126页)

健全心态与悔罪。健全心态的哲学主要是多元论的。病的心态:它的两个程度。每个人的痛觉阈限的不同。自然福利之不安稳。每个人一生中的失败或虚幻的成功。一切纯粹自然主义都是悲观的。古希腊及罗马的人生观是无希望的。病态的不快活。快感丧失病。埋怨的忧郁病。生活的兴会是个纯粹的天赐。失了这种兴会使物质世界觉得不同。托尔斯泰。班扬。阿莱因。病态的恐怖。这种病态需要一个超自然的宗教才能解脱。健全心态与病态之敌对。恶之问题不能避免。

第八讲 分裂的自我及它的统一过程(第165页)

驳杂的人格。品格渐渐得到统一。分裂自我之实例。所得的统一不一定是宗教性的。“反皈依”的实例。其他实例。积渐的与忽然的统一。托尔斯泰的复元。班酿的复元。

第九讲 皈依(第189页)

布拉德黎的实例。品格变化之心理学。情绪激奋发生新的个人能力中心。形容这个变化的图式。斯塔柏以为皈依像正常的道德成熟。刘把的观念。似乎不能使之皈依的人。两种皈依。动机在潜意识之孵育。委心。它在宗教史上的重要。实例。

第十讲 皈依(续)(第217页)

忽然皈依的实例。忽然是否必有的性质。否,它是由于个人心理的特质。事实证明有意识边外(或说意识阈下的)意识。“自动现象”。顷刻的皈依似乎是由于本人有个活动的潜意识的自我。皈依的价值不在于过程,在于结果。忽然的皈依,结果并不优越。柯教授的见解。圣洁化是皈依的一个结果。我们心理学的解释并不否定神之直接来临。觉得有较高的统制力之感。情绪的“信仰状态”与理智的信心之关系。引述刘把的意见。信仰状态的特色:觉得真实之感;世界觉得更新,感觉的与动作的自动现象,皈依的永久性。

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讲 圣徒性(第259页)

圣勃夫论蒙神恩的状态。品格型认为是由于冲动与抑制间的均衡。至高的激奋。怒气。一般的较高激动之影响。圣徒生活是为精神的激奋所统制。这个会把肉欲的冲动永久打消。大概牵涉在内的潜意识的作用。表示品格上的永久变化之机械的图式。圣徒性的特色。觉得实有一个高级权力之感。心平气和,慈善,恬静,坚忍等等。这些与松弛作用之联系。生活的纯洁。苦行主义。顺从。贫乏,民主主义的与人道主义的情操。较高激动之一般结果。

第十四第十五讲 圣徒性的价值(第328页)

圣徒性必须以它的结果对于人生的价值来评定。可是,上帝的实在性也须加以判断。“不宜的”宗教为“经验”所淘汰。经验主义不是怀疑主义,个人的与部落的宗教。宗教创立者的孤单。腐化在成功之后。太甚之处。过甚的虔奉是信奉狂;是奉神病态的心志专注。过度纯洁。过度慈善。完善的人只适合于完善的环境。圣徒是酵母。苦行的过度。苦行是代表英勇生活的象征。军国主义与自愿的贫乏可能互相替代。对于圣徒品格的正反评论。圣徒与“健者”之对照。必须考虑他们的社会的功能。抽象地说,圣徒是最高的典型,但在现有环境,它会失败;所以我们自己做成圣徒,是自己冒险。神学上的真妄之问题。

第十六第十七讲 神秘主义(第378页)

对神秘主义加以定义。神秘状态的四种标记。神秘状态是另一区域的意识。低级神秘状态之实例。神秘状态与酒。“麻醉药的启示”。宗教的神秘主义。自然界的方相。觉有上帝之感。“世界意识”。瑜伽。佛教的神秘主义。苏菲主义。基督教的神秘主义者。他们觉得启示之感,神秘状态使人健旺的作用。神秘主义者以否定语来形容。觉得与绝对者会合之感。神秘主义与音乐。三个结论。(一)神秘状态对于有这种状态的人是有权威的。(二)但对于任何别人就不然。(三)然而,它们使理性的状态不能独占权威。神秘状态援助一元论的乐观主义的假设。

第十八讲 哲学(第432页)

在宗教内,感情是首要的,哲学是次要的机能。理智主义是以为能在它的神学假想内避免主观的标准。“教义的神学”。对它关于上帝属性的说明之批评。“实用主义”作为试验概念的价值之标准。上帝的形上的属性没有实际上的意义。用以证明他的道德的属性是很坏的辩证;系统的哲学之崩溃。超绝的唯心论的遭逢较好吗?它的原理。引述凯德。他的话认为将宗教经验复述,是好的,但如认为合理的证明,就不能使人必信。哲学能替宗教做的,是把它自己变成“宗教学”。

第十九讲 其他特性(第459页)

宗教的美感成分。天主教与新教的对比。牺牲与忏悔。祈祷。宗教以为在祈祷之中真完成了精神上的工作。对于所完成的是什么,有三个程度的意见。第一度。第二度。第三度。自动现象,常见于宗教领袖。犹太人的实例。穆罕默德。约瑟•施密司。宗教与一般潜意识区域。

第二十讲 结论(第486页)

宗教特性综要。各人的宗教不必相同。“宗教学”只能暗示,不能公布,一种宗教信条。宗教是否原始思想的遗迹?近代科学摈除人格这个概念。神人同形说及对有人格者之信仰是前科学的思想之特色。虽是这样,有人格者的力量是实有的。科学的对象是抽象的,只有个人化的经验是具体的。宗教是倚仗具体的。宗教主要是生物上的反应。它的最简单方式是不自在和得救;叙写得救的情形。高级权力真否的问题。作者自己的假设:一、潜意识的自我为自然界与较高区域居间。二、较高区域,或说“上帝”。三、上帝在自然界内发生真的结果。

后记(第520页)

本书的哲学立场,定为零碎超自然主义。对普遍论的超自然主义加以批评。原理不同必使事实不同。上帝的存在能发生什么事实上的不同?人格不死的问题。关于上帝是唯一的及无限的这个问题:宗教经验并不对这个问题作肯定答复,多元论的假设比较更与常识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