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家大街与湛若水
湛若水画像
广州法政路东端曾有湛家大街,而且还有湛家一巷至湛家五巷,这些街巷之得名,与明代广东的著名学者、教育家湛若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湛若水(1465—1560),号甘泉,广东增城人,明弘治五年(1492)中举。后赴新会拜陈白沙(献章)为师,为得意弟子,接白沙学派衣钵,世称“甘泉先生”。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进士第二名。在朝廷先后任翰林院编修、南京国子监祭酒及南京吏部、礼部、兵部尚书等职。他当官后每到一地都要建书院讲学,并祀其师陈献章,为陈献章学术思想的流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以兴学养贤为己任,学术上与王阳明齐名,两人学术观点有分歧,但彼此交谊甚笃,成为儒林美谈。湛若水一生所办书院40多所,如家乡的甘泉、独岗、莲洞馆,龙门的明诚、龙潭馆,广州的天关、小禺、上塘、蒲涧馆,南海西樵的大科、云谷、天阶馆,罗浮的朱明、青霞、天华馆,曲江的帽峰,英德的清溪、灵泉馆,还有扬州、溧阳、池州、徽州、福建、湖南等地皆有他办的书院。湛若水在官场上享有清名,有一次他奉命出使安南(今越南),安南王赠送他一批金银珠宝,他婉言坚辞,深受好评;在皇帝身边讲学时,能够利用机会,规劝皇帝要亲贤臣远小人。
70岁那年,湛若水致仕回归故里,在广州定居,并建了一座占地数十亩的私家园林——湛家园,作为安享晚年之处。他在府第的南边兴建了一座叫“天关精舍”的书院,从此在此处讲学达二十五年之久。在讲学过程中还留下了不少遗闻迭事。
湛若水在天关书院讲学时70岁,而他的学生中则有一些比他年老得多的人。有一个叫吴藤川的老人,77岁高龄好学不倦,因敬仰湛若水的道德文章而拜湛若水为师。湛若水深为他的好学精神所感动,尊称他为藤川丈人,并赠送他一根用南岳四方竹制作的拐杖。三年后,湛若水的弟子中又多了两位八旬老翁,一位是82岁的黎养真,一位是81岁的黄慎斋,他们俩和吴藤川都是年逾古稀的学生,一时被称为“天关三皓”。此事被广州学界传为佳话。不久,天关书院来了一位年龄更大的老者,人们以为是来访的尊长,以礼相待,老人说自己姓简,102岁,因慕湛若水之名,前来执弟子之礼,湛若水赶快出见,老人一见湛若水,即下拜,湛若水连忙扶起老人,以贵宾之礼待之。湛若水曾官至上卿,又是全国知名的学者,对布衣老学生谦让有加,一时被传为佳话。后来一个画师有感于湛氏师生的深厚情谊,就以湛若水和五个年逾古稀的学生切磋学问、师生同乐的情景画了一幅《六皓图》,此事成为我国教育史上的一段趣闻。
湛若水《春秋传》书影
湛若水在广州的故居湛家园后来成为湛氏家族的聚居地,遗憾的是,这一名园在鸦片战争时期被炮火所毁,但是人们毕竟没有忘记为人民做过好事的人,为了纪念湛若水这位教育家,人们将在其故居上建起来的街道取名为湛家大街,他创办的天关书院后来也成为民居,但仍沿用“天关”之名,到清代,因讹传才改名为“天官”,即天官里和天官后街。天官里在建东风路时辟成马路,天官后街后来改名为人民后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