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探索:带你见识世界的研学课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研学旅行的起源与历史

16~18世纪的欧洲上流社会,贵族青年有一种以接受教育为目的的旅行传统。现代旅游业诞生地英国,一直以来就有崇尚在旅游中学习的风气,英国贵族的“大陆游学”(the Grand Tour)实际就是研学旅行的原始雏形。17世纪,英国王室就有教师带领王子们周游列国的活动。18世纪,这种游学活动从英国贵族阶层普及到上流阶层,并风靡一时。在游学过程中,英国贵族学子游历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接受人文主义教育,感受各国风土人情,并影响和带动了这些国家。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青年人纷纷效仿,进行“漫游式修学旅行”。工业革命后,前往欧洲大陆游学的费用逐渐降低,普通民众家庭也能负担得起,游学活动开始褪去贵族特色,逐渐走向平民化。“英国贵族子弟的欧陆游学,无论在个人、国家,还是整个欧洲的层面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通过游学,英国贵族子弟增长了见识,提高了个人修养,为进入国家权力中心增加了砝码;英国贵族的统治得到了巩固,贵族也成为英国文化的引领者;此外,游学活动增进了英国和欧洲大陆其他各国彼此间的了解,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产生了影响。”

现代“修学旅行”一词源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明治15年(公元1882年),当时的栃木县第一初级中学(现栃木县立宇都宫高级中学)的老师组织学生们前往东京,参观“第二届实业发展促进博览会”,这次参观成为了“高中学生与初中学生团体旅游”活动的开端。1883年,长野师范学校(现日本信州大学)举行了类似的参观活动,并正式命名为“修学旅行”。1887年4月20日发行的《大日本教育杂志54号》上,对此次“修学旅行”活动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在日本教育界掀起一阵热潮,该词汇从此被人们使用。1946年,大阪市立东高等女子学校(现大阪市立东高级中学)再次举行以阿苏为目的地的修学旅行。1950年以后,日本的“修学旅行”走上快速发展道路,从国家层面制定的《日本学校教育法》,以立法形式明确对修学旅行的要求,后来“修学旅行”被写入教学大纲,而且日本的“修学旅行”真正实现了校内外配合:铁路部门开设修学旅行专列;保健卫生部门大力配合;许多博物馆减免门票;家长负担修学旅行费用等。

与研学旅行相似的还有一个词叫夏令营(summer camp),夏令营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将娱乐与教育结合起来的活动,目的在于使城市儿童熟悉户外生活”,其性质是一种体验式的教育活动。1861年,美国康乃迪克州的教师肯恩(Frederick W. Gunn),率领一批学生进行为期两周的登山、钓鱼、帆船、健行等户外活动,这可以算作是传统意义上的第一次夏令营。1893 年,肯恩的学生克拉克以其理念与实践为蓝本,创办了凯威汀夏令营。暑假成为一种制度后,也为夏令营的发展提供了更充裕的时间保证。

在古代中国,研学旅行由来已久,游与学一直紧密结合,古语有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宣传礼乐文化,考察各地的风土人情,可以算是世界研学旅行的先师和典范;北宋时期的沈括从小就跟随父亲到处游历,成年后亦四处游学,他著写的《梦溪笔谈》内容丰富,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徐霞客,一生游学四方,足迹遍及今21个省、市、自治区,流传下来了60多万字的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记》;在近现代中国,陶行知先生倡导研学旅行,并积极推动“新安小学长途研学旅行团”作全国性旅行,一路修学,一路宣传抗日,慰劳抗日军人,成为当时闻名国内外的“新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