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团队是培育企业强基因的焦点
比尔·盖茨曾经在接受采访时被问道:“你能不能创造第二个微软?”
比尔 ·盖茨很坚定地回答道:“当然!只需要从我现在的团队中抽调100个人!”
他接着说:“你可以拿走我的产品、我的公司,只要我的团队还在,我依然可以建立新的微软王国。”
的确,产品、战略、市场等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则是团队。只要你有一个具备强基因的团队,做什么都能成功。
产品和市场只是企业发展的途径,团队才是挖掘强基因的焦点。企业战略会随着大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但是只要团队还在,精神还在,那么不管遭受怎样的变故,都可以保持战斗力,最终都会成功。
什么决定了团队的强基因
团队的强基因是由团队的作风决定的。华为有那么多强劲的对手,为什么还能一路过关斩将,取得今天的成绩?就是因为华为拥有一支作风优良、能打胜仗的团队,这就是华为的强基因。
华为的团队充满“狼性”的风采,敏锐的观察力、灵敏的反应和群攻战术都是华为的强基因。华为的销售人员占据全部员工的三分之一,他们和其他部门的配合相当完美,众人拾柴火焰高,借助团队的力量,努力获取市场份额,抢占市场,效率极高。华为从签合同到发货,只需要 4 天,这样高的效率,让对手望尘莫及。
领导力也是团队强基因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一条产品线如果模具出了问题,产品一定会有问题。管理也是一样,如果团队的领导力不强,送多少优秀的人到队伍里都无法打造出优秀的团队。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如果领导者领导力强,雷厉风行,那么员工一定会耳濡目染,从而影响自己的做事风格,最后整个团队就会具有强基因。
既然如此,企业该如何挖掘团队的强基因呢?这还要从选择人才开始说起。在上一章我说过,企业的强基因是无法打造的,只能挖掘和培育。所以,只有选拔和培育好人才,组成一个优秀团队,才能培育出企业团队的强基因。
将核心高管和合伙人纳入麾下
优秀的老板是一家企业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企业想要成功不是单凭老板一个人的能力就行的,必须有一个有向心力的团队共同努力。
2011 年,小米手机作为智能手机市场的后起之秀,不仅让手机市场重新大洗牌,还让掌门人雷军一炮走红。这是雷军一个人的功劳吗?不是。据了解,小米的合伙人大多是来自微软、谷歌、金山等著名 IT 企业的人才。想让企业做大做强,企业老板必须做好核心团队的组建。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到底如何找到能够培育企业强基因的核心高管和合伙人,一起迎接挑战,实现企业做大做强的梦想呢?
要想做到这一点,至少要满足以下三个要素(图 2-3):
图 2-3 企业选择合伙人和高管的三要素
(1)核心高管和合伙人宜精不宜多
企业在找合伙人时,我的建议是不要找太多的合伙人,因为志同道合的人毕竟在少数,能遇到一个就很难了。创业初期,最佳的创始人数是两人,比如乔布斯和沃兹尼克、艾伦和盖茨、惠普和派克,等等,都是一个主外,一个主内,分工明确,成就了非常完美的合作。
(2)具有共同的价值观
三观不合怎么在一起?选伴侣如此,选择合伙人和高管更是如此。只有世界观和价值观一致的人,才会向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合伙人和高管对企业未来的设想、目标的确立、企业文化的创建等都是建立在共同的价值观之上的。可以说,没有相同的价值观,就没有完美的合作。
(3)与自己形成互补关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短板,就算是企业家也不例外。互补的意思就是,合伙人和高管在不同的领域都有自己擅长的部分,可以弥补对方身上的短板。在很多成功人士看来,合伙人必须各有所长才能更好地分工。比方说一个负责市场,一个负责管理,好的管理人员相当于稳住了企业的大后方,让企业没有后顾之忧,这样才能更好地开辟市场;同样,有能力的市场人员,不仅能把产品卖出去,还能和投资人、客户保持良好的关系。
当企业家在选择合伙人和高管时,应以上面三个要素为基准,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选择最适合企业的合伙人和高管,企业才能拥有团队强基因。
最好的中层来自于企业内部
如果把企业比喻成一个人体,那么老板和核心高管就是中枢神经,要对企业的战略和蓝图进行规划和思考;中层管理人员就是脊梁,支撑着企业的结构,协助中枢神经传递信息到企业的每个角落。他们负责企业的沟通,是信息传递的桥梁。
在一家企业中,中层是企业强基因培育的 “3 号人物”。如果说高层是企业从外面挖来的“高精尖”,那么中层就是企业内部培养的主力部队。中层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很多企业战略没问题,员工素质也还不错,但是业绩就是不理想,问题就出在中层管理人员身上。
对企业来说,中层管理人员不要从外部挖来,最好自己培养。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内部员工最熟悉自己企业的经营状况和企业文化。其次,外来人员需要一个磨合期来熟悉公司业务,且对公司并没有多少情感,容易造成人才流失,甚至机密外泄,造成不可预估的后果。身为企业家,一定要有一双伯乐的眼睛,把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都开发出来,为企业所用。
把“老 A”训练成专才
一家企业业绩如何,看精英员工的比例是多少,大概就能知道了。根据二八定律,一般情况下,一家企业百分之二十的员工能创造百分之八十的业绩。
这百分之二十就是企业的精英,俗称“老 A”,他们就是企业要着重进行人力聚焦的中心。一家企业或者一个团队手里没有几张王牌,没有几个“老 A”,想要做出业绩是非常困难的。如果说高层是全才,那么“老 A”就是专才。
专才可以靠后天的培养实现,那么企业家应该如何把“老 A”训练成专才呢(图 2-4)?
图 2-4 把“老 A”训练成专才的方法
(1)观察一个员工的兴趣爱好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企业 HR 要特别注意一个员工谈到什么时非常兴奋,做什么工作非常有干劲,当他面临巨大压力时是如何应对的。毕竟,不是所有的人都是天才,那些没有天赋的人,只要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通过后天的栽培,一样可以成为精英。
(2)挖掘员工的天赋
所谓天赋,是指一个人在某些方面天生就很擅长,不用费心培养,比如姚明的身高、李云迪的手、赵雅芝的颜值、李谷一的歌喉,等等。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非常成功,这和他们的天赋是分不开的。
我曾经协助一家企业做过几年的招聘和人力资源管理。有一年,我们招聘了一批营销专业的大学生,通过 3 年的培养和实践,有几个能力特别突出的慢慢晋升为区域经理。还有一个反应很敏捷、文笔不错的男生,我后来把他分配到了市场部做策划工作。没过几个月,市场部总监跟我沟通,说这个人不适合这个岗位,他对产品不了解,对市场热点也不敏感,在办公室更是静不下心来。
我感到很诧异,就和这位员工沟通。后来我才知道,他不喜欢这份“安静”的工作,他更喜欢去市场上打拼,策划的工作没有他施展拳脚的地方,他觉得很憋屈。随后,我又把他调回了区域经理的位置,他和员工开会时说得头头是道,做营销活动时也游刃有余,当年年底就被评为“年度优秀区域经理”。如今,他已经被一家大型餐饮企业挖去做营销总监了。
就像案例中的这位经理一样,即使一个人有天赋,但放错了位置,一样等于零,放错了位置的人才就是废物。相反,就算一个人没有天赋,如果对某项工作特别有热情,特别感兴趣,那就放手让他尝试,这位员工成功的概率也会很高。
在一个企业中,善于发现员工的长处和兴趣,并且放对位置,庸才也能变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