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藏地区的纷争与角逐(1912~1939)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研究资料的主要来源

一是档案资料。1980年以来,康区及西藏近代史的档案资料陆续出版[41]。尤其是1990年以后,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以及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相关单位出版了一系列涉及近代康藏政治史以及藏事问题的专题档案资料集[42]。上述档案资料的整理出版为民国时期康藏地区局势变迁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史料依据。另外,还有一些没有公开出版的内部资料集,如《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馆有关西藏档案题解及选译》[43]、《1899~1949年有关西藏问题历史档案资料汇编》[44]等。

二是民国时期的期刊资料。自中华民国成立到1937年这段时期,康藏纠纷、西康建省、汉藏关系史、帝国主义列强侵藏史等是当时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据《中国藏学论文资料索引》一书统计,当时收录的西藏与祖国关系史文章约300篇、外国侵藏史约115篇、康藏交涉史约240篇、西康建省及其他约100篇、中央政府对藏区的治理约160篇[45]。上述文章中的很大一部分发表在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所创办的相关期刊上,如《新亚细亚》(1930年10月创刊)、《康藏前锋》(1933年9月创刊)、《边事研究》(1934年12月创刊)、《川边季刊》(1935年从《四川月报》[46]中剥离出来单独成刊)等。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西迁,学术中心也随之西移,当时“人文荟萃于西南一隅……川康藏滇边区成为中央的要屏,西南边区人民在战略上与政治上有举足轻重之势。故朝野视听再不如以前之忽略羁縻,而须周密考察,以作怀柔训练利赖之资”。在这种情况下,“边疆研究,尤其是西南边疆研究,呈现一种空前的激烈与紧张。……至少由研究的人数上来说,实有空前绝后之感”。当时“各科人士皆谈边疆。……无论公私机关,或学术的与政治机构都先后成立研究边疆的机构”[47]。在边疆研究的热烈气氛中,一些专业期刊相继得以创办,如《康导月刊》(1938年9月创刊)、《边政公论》(1941年创刊)、《边疆通讯》(1942年11月创刊)、《康藏研究月刊》(1946年创刊)等。

与抗战前的研究状况相比,随着英国在西藏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削弱以及康藏局势的逐步缓和,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史(约28篇)、康藏交涉史(约6篇)的研究成果数量明显减少。同时,对康藏地区社会、政治、经济、教育等现状调查方面的文章显著增多[48]。这与当时国民政府对西南地区治理力度的加强以及边政学的兴起有很大的关系。

总的说来,民国时期的涉藏期刊登载了大量反映康藏地区情况的文章,促进了世人对这一地区的关注与了解。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介绍性的文章和新闻报道在其中占了很大的分量。此类论文在分析问题时过于简单和情绪化,行文中往往带有强国富民、民族复兴的色彩。

三是民国时期的著作。民国时期,康、藏地区官吏、军旅人员等各色人等的公文、履政纪录、考察报告、旅藏记游之类的著述甚多[49]。此类作品因系作者亲身游历所录,故可信度较高。值得一提的是,由张羽新、张双志编纂的大型藏学汉文历史文献丛书《民国藏事史料汇编》[50](共30册),收录了民国时期有关藏事的官方文献、私家著述等各种史料120余种,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史料最全的民国藏事史料文献,堪作民国藏事研究的小型资料库。此外,外国人在康、藏两地的军事活动、考察探险所留下的文献也甚为丰富。如荣赫鹏(Francis Younghusband)的《英国侵略西藏史》,贝尔(Charles Bell)的《西藏之过去与现在》、《十三世达赖喇嘛传》,麦克唐纳(David Macdonald)的《旅藏二十年》,台克满(Eric Teichman)的《西藏东部旅行记》,古纯仁(Francois Gore)的川边地区系列游记,孔贝的《藏人言藏:孔贝康藏闻见录》以及曾活动于巴塘的美国传教士谢尔顿(Dr.Albert Shelton)的相关著述等。

四是回忆性资料。此类资料主要集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全国各级政协组织编写的文史资料中。在文史资料中,对1932年格桑泽仁的巴塘事件、1935~1936年的诺那事件以及1939~1940年的班禅行辕事件等一系列“康人治康”事件的来龙去脉及事件主角的身世均有详细的记载[51]。新中国成立后,走到人民阵营中的刘文辉回忆了民国时期他与蒋介石在康区的权力争夺情况[52]。孔庆宗依据其1932年在成都24军军部和1933年以后在蒙藏委员会藏事处工作中接触到的资料以及零碎的笔记,对大白事件的始末作了详细的叙述,值得参考[53]。此外,冯有志把亲身经历与档案、书刊及民间资料结合起来,编著了《西康史拾遗》[54]一书。该书侧重探讨了自清末改土归流到刘文辉起义这段时期西康政治、军事的历史。总之,上述这些资料由于大多系当事人的回忆(也包括一部分非当事人的后期整理文章),因而能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事件的“内幕”。这些资料若与档案等文献相印证,将有助于对历史事件的认识更接近“真实”。


[1] 如周伟洲主编《英国、俄国与中国西藏》,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陈谦平:《抗战前后之中英西藏交涉(1935~1947)》,三联书店,2003;吕昭义:《英帝国与中国西南边疆(1911~1947)》,中国藏学出版社,2001;邓锐龄等:《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研究》,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牙含章:《达赖喇嘛传》,人民出版社,1984;石硕:《西藏文明东向发展史》,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吴彦勤:《清末民国时期川藏关系研究》,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

[2] Melvyn C.Goldstein,A History of Modern Tibet,1913-1951:The Demise of the Lamaist State,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89.该书的中译版为:〔美〕梅·戈尔斯坦:《喇嘛王国的覆灭》,杜永彬译,中国藏学出版社,2005。

[3] 有关尹昌衡西征的研究主要有:黎仕明、陈明《尹昌衡西藏戡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增刊;塔娜、喜饶尼玛《尹昌衡西征评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1期。

[4] 喜饶尼玛:《民国初年拉萨动乱及中央与西藏地方的关系》,载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秦和平:《1912年民国政府筹治西藏措施述评》,《中国藏学》1993年第4期。

[5] 喜饶尼玛:《试论1917年至1918年川藏纠纷的性质》,载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

[6] 黄天华:《国家建构与边疆政治:基于1917~1918年康藏纠纷的考察》,《社会科学研究》2007年第3期。

[7] 冯明珠:《中英西藏交涉与川藏边情:1774~1925》,中国藏学出版社,2007;冯明珠:《川青藏边域史地察——近代中英康藏议界之再释》(分上、下两篇,分别载于《中国藏学》2007年第4期和2008年第1期);卢秀璋:《论“西姆拉会议”:兼析民国时期西藏的法律地位》,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胡岩:《〈寇松备忘录〉与民国初年英国侵略中国西藏的政策》,《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胡岩:《西姆拉会议破产后中英两国有关西藏问题的交涉》,《西藏研究》1998年第1期;张北根:《1919年中英关于西藏问题的交涉》,《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4年第3期;Carole McGranahan,“Empire and the Status of Tibet:British,Chinese,and Tibetan negotiations,1913-1934”,in Alex McKay(ed.),The History of Tibet,Vol.III,London:Routledge Curzon,2003.

[8] 郎维伟:《国民政府在第三次康藏纠纷中的治藏政策》,《民族研究》2005年第4期。

[9] 刘国武:《南京政府对康藏纠纷的定性及解决措施分析》,《史学集刊》2004年第2期。

[10] 杜丽娴:《试析1930~1940年中央与西藏地方之关系——以第三次康藏纠纷为例》,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2006。

[11] 王燕:《浅析第三次康藏纠纷》,《民国档案》2003年第2期。

[12] 王川:《近代康藏史上的“大白事件”及其解决》,《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3] 林孝庭:《战争、权力与边疆政治:对1930年代青、康、藏战事之探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2004年第45期。

[14] 周伟洲:《1930~1933年西藏与康、青战争之研究》,《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1期。

[15] Carole Mcgranahan,“Sa Spang mdagnam Spang mda’:Murder,History,and Social Politics in 1920s Lhasa”,in Lawrence Epstein(ed.),Khams Pa Histories:Visions of People,Place,and Authority,Leiden:Brill,2002.

[16] 分别载于《西藏研究》2005年第4期、《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西藏研究》2009年第1期。

[17] 李果、喜饶尼玛:《诺那呼图克图考》,《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

[18] 罗同兵:《诺那活佛的几个重要史实略考》,《宗教学研究》2004年第2期。

[19] 喜饶尼玛:《格桑泽仁其人其事》,载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黄天华:《民国西康格桑泽仁事件研究》,《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20] 喜饶尼玛:《民国时期西藏驻京总代表贡觉仲尼评述》,《中国藏学》2000年第1期。

[21] 喜饶尼玛:《巾帼女杰刘曼卿》,载喜饶尼玛《近代藏事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西藏人民出版社,2000;周传斌:《刘曼卿——民国时期的西藏回族女杰》,《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

[22] Peng Wenbin,“Frontier Politics and Indigenous Movements for Khampa Autonomy during the Republican Period,” in Lawrence Epstein(ed.),Khams Pa Histories:Visions of People,Place,and Authority,Leiden:Brill,2002.

[23] 黄天华:《论民国时期西康建省》,《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

[24] 吴建国:《试论西康建省与康区的早期现代化》,《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3期。

[25] 孙宏年:《20世纪上半叶的西康建省与“藏彝走廊”地区的发展初探》,载石硕主编《藏彝走廊:历史与文化》,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26] 王川:《近代民族关系史上的西康建省及其历史意义》,《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27] 辛宇玲:《西康建省研究》,硕士学位论文,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2005。

[28] 皮明勇:《九世班禅返藏受阻与国民政府的治藏策略》,《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4期。

[29] Jagou,Fabienne,“The Sixth Panchen Lama’s Chinese Titles,” in Lawrence Epstein(ed.),Khams Pa Histories:Visions of People,Place,and Authority,Leiden:Brill,2002.

[30] 马守平、喜饶尼玛:《试析国民政府支持九世班禅在内地活动的历史内涵》,《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马守平、喜饶尼玛:《国民政府“班禅问题”得失谈》,《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2期。

[31] 王美霞:《第九辈班禅回藏始末》,《中国边政》1983年第81期。

[32] 喜饶尼玛:《论民国时期十三世达赖喇嘛的心理嬗变》,《中国藏学》1998年第3期。

[33] 汤池安:《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遗嘱”辨析》,《中国藏学》1989年第4期。

[34] 格桑达吉、喜饶尼玛:《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中国藏学》1996年第2期。

[35] 罗布:《试析十三世达赖喇嘛新政改革的措施及其成效》,《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2期。

[36] 详细情况参见任乃强《西藏自治与康藏划界》,《边政公论》1946年第5卷第2期,第6~12页。

[37] 对该论文集里文章的详细介绍可参看杜永彬的《康巴文化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以国外康巴研究为例》(载泽波、格勒主编《横断山民族文化走廊——康巴文化名人论坛文集》,中国藏学出版社,2004)一文。

[38] 国外学者在关注中国西藏以及拉达克(Ladakh)、尼泊尔、锡金、不丹、阿萨姆(Assam)等喜马拉雅周边地区时,却相对忽略了对康、藏界线变动史的研究。这在Julie G.Marshall编著的反映清末至2003年的有关1765~1947年之间外国尤其是英国侵藏史的论著目录中可以明显看出。由此可见,在近代西藏政治史中,外国侵藏史仍是国外学者研究的重点。参见Julie G.Marshall,Britain and Tibet 1765-1947,Oxon:Routledge Curzon,2005。

[39] 据Turrell V.Wylie,The Geography of Tibet According to theDzam-Gling-Rgyas-Bshad”,Roma:Is.M.E.O.,1962,p.38.

[40] 王履康:《西藏问题之检讨》,《新中华》1934年第2卷第18期。

[41] 其中主要有:《西藏研究》编辑部编《民元藏事电稿、藏乱始末见闻记四种》,西藏人民出版社,1983;吴丰培编《赵尔丰川边奏牍》,四川民族出版社,1984;西藏社会科学院等编《西藏地方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史料选辑)》,西藏人民出版社,1986;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编《清末川滇边务档案史料》,中华书局,1989。

[42] 如四川省档案馆、四川省民族研究所编《近代康区档案资料选编》,四川大学出版社,1990;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合编《九世班禅内地活动及返藏受阻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2;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黄慕松吴忠信赵守钰戴传贤奉使办理藏事报告书》,中国藏学出版社,1993;中国藏学研究中心、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西藏自治区档案馆等编《元以来西藏地方与中央政府关系档案史料汇编》,中国藏学出版社,1994;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合编《康藏纠纷档案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0;西藏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合编《近代康藏重大事件史料选编》,西藏古籍出版社,2001;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藏学中心合编《清末十三世达赖喇嘛档案史料选编》,中国藏学出版社,2002。

[43] 周伟洲主编《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馆有关西藏档案题解及选译》,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所,内部资料,2005。

[44] 有关这份资料的说明可参见朱丽双《有关近代西藏历史和汉藏关系的研究资料和研究回顾》,《中国藏学》2010年第3期。

[45] 据刘洪记、孙雨志编《中国藏学论文资料索引》,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第125页。

[46] 《四川月报》为1932年创办,该刊特别辟有“川边”栏目。

[47] 马长寿:《十年来边疆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边疆通讯》1947年第4卷第3期,第1~2页。

[48] 据刘洪记、孙雨志编《中国藏学论文资料索引》,中国藏学出版社,1999,第216页。

[49] 查骞:《边藏风土记》,林超校点,载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西藏学文献丛书别辑》第六函,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尹昌衡:《西征纪略》,载西藏社会科学院西藏学汉文文献编辑室编《西藏学文献丛书别辑》第十三函,中国藏学出版社,1995;朱绣:《西藏六十年大事记》,吴均校注,青海人民出版社,1996;刘曼卿:《康藏轺征》,商务印书馆,1933;任乃强:《西康图经》,西藏古籍出版社,2000;格桑泽仁:《边人刍言》,1946年印本,四川省档案馆藏,全宗名:历史资料目录(司法行政类),编号:5-102/4;法尊法师:《我去过的西藏》,汉藏教理院印行,1937;杨仲华:《西康纪要》,商务印书馆,1937年;贺觉非:《西康纪事诗本事注》,林超校,西藏人民出版社,1988。

[50] 张羽新、张双志编《民国藏事史料汇编》,学苑出版社,2005。

[51] 有关上述事件的文章有江安西、来作中的《“一九三二年巴塘事变”简况》,江安西、来作中、邓俊康的《“诺那事变”概述》(以上载政协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委员会编《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文史资料选辑》第1辑,内部资料,1982);江安西、来作中、邓俊康的《诺那事变记略》,陈济博的《我所知道的诺那》,周锡银的《诺那的部分重要史料辑录》(以上载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9辑,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陈强立的《格桑泽仁、诺那、刘家驹》(载政协四川省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四川文史资料选辑》第27辑,内部资料,1982);吉仲·江白坚参的《类乌齐寺吉仲活佛和格热喇嘛简历》(载政协西藏自治区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6辑,内部发行,1985)。

[52] 刘文辉:《走到人民阵营的历史道路》,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33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0。

[53] 孔庆宗:《西藏插手西康大金白利纠纷的真相》,载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文史资料选辑》第93辑,文史资料出版社,1984。

[54] 冯有志:《西康史拾遗》上册,周光钧校,甘孜州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印,1994;冯有志:《西康史拾遗》续集,周光钧校,甘孜州政协文史办公室编印,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