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工作。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着眼长远、立足当前,制定措施,精心组织,努力在和谐文化建设上取得新成效。
一 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协调发展
2006年11月10日至14日,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胡锦涛在会上讲话,他强调: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贡献,是现阶段我国文化工作的主题。
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制定《互联网新闻宣传事业发展规划》,推进文明办网、文明上网,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的榜样作用,引导人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二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
拓展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渠道,培育外向型骨干文化企业。制定对外宣传和对外文化工作的总体战略,在境外举办多种形式有影响的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文化宣传新局面,以进入国际主流社会和主流媒体为重点,充分展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中华文化的亲和力,实施“走出去”重大工程项目,提升我国广播电视在全球的覆盖率,力争使更多的广播电视节目在境外落地。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世界上更多地构筑传播中华文化的窗口、桥梁和前沿阵地,支持和鼓励我国文化产品的出口,形成一批对外交流的文化品牌,逐步改变文化产品进出口逆差严重的局面。选择重点国家继续组织好大型文化交流活动,扩大我国文化在各国人民中的影响。2007年文化部发布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十大亮点:中美两国文化交流项目达130起、3312人次,开启中美文化交流新阶段;“中国文化节”谱写中俄文化交流新篇章;中欧文化交流取得全面发展;与亚洲国家的文化交流保持全方位发展势头;中非文化交流空前活跃;与中东地区的文化交流持续发展;同澳洲拉美国家的文化关系进一步深化。中国在国际多边文化舞台中扮演重要角色,如今落户全球的孔子学院(孔子课堂)已达200多所。我国主流媒体在境外落地取得新进展,成功举办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积极参与法兰克福等重要国际书展,版权和产品输出率大幅提高,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
三 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设立国家荣誉制度,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