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研究思路、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与框架
总体来看,本书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来进行研究。针对掌握和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重要性,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样化与社会利益分化等情况已经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构成一定程度挑战并带来诸多机遇这一客观现实,本书将着重从理论与现实等视角研究和分析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
具体来说,本书主要从六个方面展开研究。
(1)理论之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理论依据与基本内涵。这部分主要对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相关的理论与思想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概念与内涵,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实现等问题进行界定和研究,为后续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历史之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历程及其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为掌握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全面回顾和总结这方面的历史和经验,有助于党进一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3)他山之石:国外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经验与启示。苏联、英国、新加坡等国家的执政党为掌握和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进行了探索,其中有成功经验也有历史教训,本书将对此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为中国共产党做好这方面的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资源与经验启示。
(4)现实之境: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当前,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样化与社会利益分化的现实状况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掌握和巩固既带来了机遇,又构成了挑战,全面分析和把握这些机遇和挑战是新形势下做好这方面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5)应对之道: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针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在当前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这一新的历史条件和现实境遇,本书将全面分析和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掌握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路径与方法。
(6)战略之需:努力争取和赢得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在改革开放、全球化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有效地传播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以争取和赢得国际话语权,是在国际交往中化解分歧、消除偏见、携手合作的重要途径。
(二)研究方法
本书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理论与实践、宏观与微观、历史与现实的视角,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以及文化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中的一些相关理论知识,采用多种分析方法,立足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现实研究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具体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五个。
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方法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的根本要求。在本书的研究中,这将是贯穿全文的研究方法。
二是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23]。本书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研究将在历史考察和逻辑分析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通过对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发展历程的考察来进一步分析论证掌握和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规律性方法与现实性路径。
三是文献研究法。本书在研究过程中将借助可利用到的图书馆、电子期刊等途径查阅、搜索、整理意识形态方面的书籍、刊物、报纸、文献、文件、统计资料、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全面了解、掌握、梳理和分析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相关的文献资料,以构建课题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是学科综合与借鉴研究法。意识形态话语权是一个跨学科、多视角的研究课题。本书在研究中将综合借鉴和采用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的知识、研究视角和方法。
五是比较研究与案例分析法。意识形态是当今各个国家及其执政党面临的重要问题,它们都很重视意识形态及话语权的建构。本书着重对苏联共产党、英国工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在执政过程中掌握和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情况进行比较研究与实例分析,从中总结和概括出它们在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中的有效经验及失败教训,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