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沿袭古典小说程式的翻译诗学范式
纵观整个晚清的翻译小说,有一个普遍的形式特征是不容忽视的,即小说的体制基本沿袭了古典小说程式中并行不悖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和短篇文言笔记体。这种以旧瓶装新酒的模式成为晚清小说翻译的主流策略。
白话章回体和文言笔记体是中国古典小说两种并行不悖的传统,各有各的美学规范和价值标准。白话章回体有它特有的叙事套路和定式,即拟话本套路,包括对偶或不对偶回目、“话说”、“看官”、“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有诗为证”等固定格式。短篇文言笔记体虽然在形式上没有显著的标志性特征,但其先将书中主人翁之姓氏、来历叙述一番的开头也成为一种固定模式。晚清翻译小说的体制基本上以这两种传统模式为主,虽然到了后来章节体逐渐兴起并渗透到文言和白话翻译小说中(详见后文论述),但是即使在后来的章节体中,拟话本的痕迹仍然可见。
用章回体翻译小说,除了套用简单现成的说书人套语“话说”“看官”“诸君”“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等外,译者还需要做翻译之外的其他工作。添加对偶回目和有诗为证,就是一个考验译者辞章的地方。例如,《电术奇谈》第一回的回目是:“冒风涛航海蹑情人,暂分离临歧惊朕兆”,第二回回目为:“论方技痛骂时医,试奇术误伤良友”。在每回的回尾,有的译者只套用“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但是有的译者不厌其烦地以对偶诗话总结该回的故事。如《电术奇谈》的第一回结尾是:“(凤美)……连声说道:‘不好了,不好了!’正是:已是分离挥痛泪,那堪朕兆警芳心。不知凤美到底为着甚事吃惊,且待再译下文,便知分晓。”第二回的结尾是:“……吓得士马越发手足无措,正是:误将良友伤生命,疑是公差来访查。未知仲达性命到底如何,外面脚步声响又是何人,且待再译下文,便知分晓。”[2]
以文言翻译的短篇小说,虽然没有醒目的形式特征,但是正如上述,开头一般先将书中主人翁之姓氏、来历叙述一番,然后详细叙述故事始末。其中“……者……也”句常用于介绍主人翁的来历和家世。如以下开头:
潘赖者,巴黎之律师也。为人耿直而寡情,故交游亦少。其妻为某名门少女,风姿艳丽,和蔼可亲。(《巴黎五大奇案·双尸祭》,《月月小说》第1号,1906年)
羞沈那者,意大利女儿也。幼失怙,美丰仪而尤深于情。(《情中情》,《月月小说》第1号,1906年)
斜阳西下,农人皆荷锄而归,歌唱于途,怡然自得也。郎鲁瓦者,巴黎湖光镇之老农也。家有田数十亩,自耕自耘,近田筑室而居者,数十年矣。(《珠宫会》,《月月小说》第4号,19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