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1-05 12:22:09
封面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
清末报刊与文学的共生性繁荣与世界的“图像化”
一
二
三
论中国近代文学观念的文化生态及其意义
四
作为方法的报刊
一 从一种研究范式说起
二 作为史料、媒介与方法的报刊
三 报刊与小说转型研究的可能性
清末民初小说与报刊业之关系探略
晚清小说杂志上的翻译文本:传统与现代之间
一 沿袭古典小说程式的翻译诗学范式
二 语言文体
三 文学形象的中国化
四 文化参与:翻译兼批评
五 结论
《时务报》与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现代进程
一 福尔摩斯的“隐喻式”出场
二 《时务报》与哈葛德的最初冷遇
三 《时务报》对中国近代翻译小说的重要意义
19世纪传教士报刊刊载中译伊索寓言的流传与影响
一 绪论
二 1856年以前报刊对中译伊索寓言的译介与宣传
三 提倡“以娱目而警心”的“寓言”——《中西闻见录》
四 伊索寓言的译介、改写与仿写——《万国公报》
从《大公报》(1902—1911)看中国文学转型
民初(1912—1919)小说界女性作者群体的生成研究及中西比较研究
性别媒介与现代家庭小说的兴起
一 清末报刊中家庭小说专栏的萌发
二 民初妇女报刊中家庭小说的出现
三 性别媒介在现代家庭小说兴起中的作用
晚清报刊摘录转载的实践与中国现代版权制度的建立
一 摘录转载的普遍实践与盗版泛滥
二 “不许摘录转载”观念和法规的形成
风俗·学术·制度:19世纪后期关于“富强”的本末观
从“杂歌谣”到“俗曲新唱”
一 《新小说》上的“杂歌谣”
二 《绣像小说》上的“时调唱歌”
三 “俗曲新唱”的扩张
《小说时报》的整理再版与学术考察
一 名妓名伶与小说消闲时代的到来
二 狄平子与《小说时报》的创办
三 冷血、天笑与《小说时报》的编辑
集历史文献与文学镜像于一身的民初期刊《中华小说界》
近代报刊语言词汇、句法的趋俗化
明清之际西语专名汉译中特用汉字的“造”和“用”
一 前言
二 明末清初的专名汉译
三 19世纪以来的专名汉译
四 结语
论王韬的报刊编辑思想
一 以传播近代改革思想为基础的办报理念
二 《循环日报》:王韬传播改革思想与制造舆论声势的阵地
三 以“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所形成的报刊编辑宗旨
梁启超传记体散文的文体意识与创作心理
一 创作分期与文体类型的选择及新变
二 思想历程与文体功用的差异表现
三 文化心理的生成与审美追求的偏向
廖恩焘:诗界革命一骁将
一 珠海梦余生:《新小说》第一诗人
二 新解心:救亡启蒙与俗曲新唱
三 古巴纪事诗与域外竹枝词
清末民初阅读与批评中的散原诗歌
一 早期诗歌的阅读与批评
二 《散原精舍诗》时期的阅读与批评
三 后《散原精舍诗》时期的阅读与批评
四 诗话与报刊中的散原诗歌
五 结语
“剧评”的兴起
一 文类的边界:从“评点”到“剧评”
二 “剧评”的文体自觉
三 “知识范型”的转移
四 话剧“剧评”之“成形”
汪石青戏曲创作考论
一 雅正本色的戏曲观念
二 《七弦心》的自抒心曲
三 《鸳鸯冢》的悲情共鸣
四 《换巢记》的伤时忧世
五 结语:一颗破晓的文坛彗星
小说与笑话的联姻:以吴趼人的小说为例
一 吴趼人的小说观与笑话观
二 吴趼人短篇小说中的笑话因素
三 吴趼人长篇小说的谐趣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