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妃甸野生植物大观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国古代植物名称与植物专著

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朝代更迭,地域广袤,不同时代对植物的称呼有变化,同一时代不同地区植物名称也不同。年深日久积攒下来的同种异名、异种同名、共用名、奇葩名等等植物古名异象迭出。

同种异名

萱草,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黄花菜”和“金针菜”。孟郊《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这里称“萱草”。嵇康《养生论》:“合欢蠲(juān)忿,萱草忘忧。”故又称“忘忧草”。明朝李东阳《馈萱邃庵太宰侑以一诗》:“雨后宜男色更深,采来新自玉堂阴。”又称之为“宜男”。植物分类上过去为百合科,现在为阿福花科。萱草在曹妃甸常作为绿化植物。

菊科的苍耳,有很多别名。《诗·周南·卷耳》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尔雅·释草》曰:“卷耳,苓耳。” 郭璞注:“《广雅》云:枲耳也。亦云胡枲,江东呼为常枲,或曰苓耳。形似鼠耳,丛生如盘。”《楚辞·九思》:“椒瑛兮涅污,葈耳兮充房。”《离骚》“薋菉葹以盈室兮”称其为恶植。苍耳分布广泛,曹妃甸也较为常见,自古以来就颇具知名度,名字也相应增多。

荷的名字尤其多。白居易《题故曹王宅》称其为菡萏:“池荒红菡萏(hàn dàn)”;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称其为荷、莲:“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代楼钥《宿佛日山》称其为藕花:“知诵藕花句”;唐代陆龟蒙著有《芙蓉》:“莫引西风动,红衣不耐秋”,称其为芙蓉;苏轼的《江城子·江景》:“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又称其为芙蕖。植物分类上过去属睡莲科,现在独立为莲科。

蜀葵/庞博 摄

其他如禾本科的芦苇,在《诗经》“蒹葭苍苍”中称“蒹葭”,唐代姚合《种苇》诗“欲种数茎苇”则直呼苇。曹妃甸地势较低,沟渠纵横,遍生芦苇;历来被诗家钟爱的柳树也多名,诗文中的垂柳、杨柳、杨、绿杨、垂杨等多指杨柳科的柳。

同名异种

薇。《史记·伯夷传》:“采薇而食之。”此薇为野豌豆,一年或两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开紫红色的花,种子可以吃。宋代周密《天香》:“碧脑浮冰,红薇染露。”此薇为蔷薇,又名刺红,蔷薇科落叶灌木,茎上多刺,夏初开花,可制香料,也可入药。白居易《紫薇花》:“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此处为紫薇,千屈菜科,落叶小乔木,夏、秋之间开花,著名的观赏植物。一“薇”三植。

葵。《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葵即锦葵科冬葵,是古代一种重要蔬菜。唐代陈标的《蜀葵》:“眼前无奈蜀葵何,浅紫深红数百窠。”很明显这是一种歌咏蜀葵的诗。蜀葵,锦葵科二年生直立草本,花呈总状花序顶生,单瓣或重瓣,开红、白、粉、紫等各色花,花期长达六至八个月,鲜艳美丽。一葵为食,一葵为赏,同葵异物。

又如芙蓉,既指莲科草本的荷花,又指锦葵科木本的木芙蓉。宋代舒亶《虞美人·寄公度》:“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无疑为荷花;韩愈著有《木芙蓉》,盛赞其:“新开寒露丛,远比水间红。”

芦苇/李克东 摄

兰,唐以前多指菊科常被用作香料的泽兰属植物,如韩愈《幽兰操》:“兰之猗猗,扬扬其香。”王勃《春庄》“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中的兰则为兰科兰花。同名异植,结合语境方能断其究竟。

有的植物名与它物共用,如杜鹃。李白《宣城见杜鹃花》:“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子规,即杜鹃鸟。诗仙把悲鸣的杜鹃鸟与艳丽的杜鹃花并题,一名两物。

如果不了解千奇百怪的植物名称,那将是阅读古诗文的一大障碍。反之,古诗文因历史、地域原因造成的琳琅满目的植物名称的存在,而多了一分扑朔迷离的古腔神韵。

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文学中,关于植物的专著并不多。古代诗词歌赋中出现植物者多,但注解植物的著作也不多。真正称得上“植物学专著”的书籍,屈指可数。下面以时代为序简略介绍几本植物专著。

《南方草木状》:晋代嵇含著,公元304年成书。主要记载我国广东番禺、南海、合浦、林邑等地的植物,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南方植物的著作,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地方植物志。包括草类29种,木类28种,果类17种,竹类6种。本书依据植物的生物学特性,描述其形态、生长环境、用途及相关历史掌故等,并首次记载了利用益虫除害虫的生物除虫法。此书对古代植物学发展影响较大。

《全芳备祖》:宋代陈景沂著,是一部大型植物专题类书,集宋代花谱类著作于一书,被农学界誉为第一部植物学辞典。此书分为前后两集,前集27卷,为花部,记录各种花卉;后集31卷,分别记果、卉、草、木、农桑、蔬、药。共记录植物296种,记载各植物名称、产地、形态等。所辑资料以宋诗文为主,兼收集宋以前的与植物相关的诗词、典故。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学术地位。

《救荒本草》:明太祖朱元璋第五子朱橚(sù)著,是中国第一部记录野生食用植物图谱。记载植物414种,草类245种,木类80种,谷类20种,果类23种,菜类46种。详细描述植物形态介绍产地并绘有精美插图,着重记述各植物可食用部分及食用方法。还记载了一些须经过加工处理才能食用的有毒植物,实在是荒年救饥之法宝。此书很早就传到国外,受到国外植物学家的重视。

《广群芳谱》:原名《御定佩文斋广群芳谱》,原作者是王象晋,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汪灏奉帝命对其进行增删、改编、扩充,原书内容不足两成,遂成新书。改写后的新书既叙述有关植物的“名状”与“事实”,又收集包括康熙本人在内的诗词歌赋,还讲述“制用、移植”技术及民间传说。全书收集的栽培植物多达1600余种,堪称植物类书中的鸿篇巨制。

《植物名实图考》:清代吴其濬著,1840年左右成书。是被古今中外学者所公认的一部具有较高科学价值的植物学专著,在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作者以历代本草书籍为基础,亲自察访,采集标本,绘制成图。书中记载植物1714种,配图1800多幅。着重描述每种植物的形态、色味、品种、习性、用途、生态环境甚至性味、治疗、用法等,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植物和其他植物的重要资料。本书作者之一林两荫曾对该书进行研究考证,著有《<植物名实图>考注》。

据著名植物学家、文学家潘富俊先生在《草木缘情》中归纳,中国古代植物学专著还有宋代周师厚的《洛阳花木记》,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笺》,王象晋的《群芳谱》,鲍山的《野菜博录》,清代陈淏子的《花镜》。

此外被列为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神农本草经》和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之百科全书的《本草纲目》虽归类为医药学专著,却立足于药用价值对部分植物颇有研究。《神农本草经》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无特定作者。该书共载药365种,其中植物药占到了252种,对每种植物的性状、特征、产地、药用等均有说明。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载有药物1892种,收录药用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该书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五部,把草部又细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此种科学分类法,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郑丽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