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内在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六章

原文

季氏旅于泰山。子谓冉有曰:“女弗能救与?”对曰:“不能。”子曰:“呜呼!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分析

季氏旅于泰山 季氏:这里应该是指季康子。因季康子为鲁国正卿,宜为尊者讳,故避讳其名。旅:祭名。《周礼·大宗伯》云:“国有大故,则旅上帝及四望。”泰者,大之极也。泰山地位尊崇,如果没有大功绩,天子一般都不敢轻易去祭祀。《礼记·王制》云:“天子祭天下名山大川,诸侯祭名山大川之在其地者。”

冉有 冉求,字子有,通称冉有,鲁国人,孔子弟子,比孔子小二十九岁。

女弗能救与 女:通“汝”。弗:不。救:阻止。冉有是季康子家臣,孔子希望他能劝阻季康子。

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 曾:难道。泰山:这里指泰山之神。《礼记·祭法》云:“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不如林放:比不上林放。本篇第四章,祭祀的仪文形式并不是礼的本质,这个道理林放都知道,难道泰山之神会不知道吗?《礼记·曲礼》云:“非其所祭而祭之,名曰淫祀。淫祀无福。”

【译解】

季氏去旅祭泰山。孔子对冉有说:“你不能阻止他吗?”(冉有)回答:“阻止不了。”孔子说:“呜呼!难道说泰山之神还比不上林放(懂礼)吗?”

【逻辑】

本章接着讲季氏僭越礼仪。礼是发自内心的崇敬表现出来的仪文,受礼者感受的是行礼者的心意,并不是礼的虚文。第一章至本章表现了鲁国的礼制已失其本质,礼乐崩坏的社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