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的内在逻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五章

原文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分析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其道:仁道。君子修仁德而得爵禄富贵,非此不处。《孟子·告子》中载:“有天爵者,有人爵者。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公卿大夫,此人爵也。古之人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以其道得之:此处指修仁道而得贫贱。天下无道时,君子以身居富贵为耻,故舍富贵而得贫贱,行仁道而甘于贫贱。后文《泰伯篇》云:“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去仁:失去仁爱之心。如果没有了仁德,则以成名为恶。《论语正义》云:“君子知仁是美名,故终不去仁,所以能审处富贵,安守贫贱也。”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终食之间:吃完一顿饭的时间。造次:匆忙、仓促的时候。颠沛:颠沛流离的时候。必于是:也是一样无违仁。

【译解】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通过仁德来变得富贵,(君子)就不能安居于此;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通过仁德来摆脱贫贱,(君子)不会去除贫贱。君子如果没有了仁,则以成就美名为恶。君子没有一顿饭的时间是违背仁的,就算在最紧迫的时刻也不违背仁,就算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定不会违背仁。”

【逻辑】

本章讲述仁对君子的重要性,宜与本篇第二章合参。君子因为心怀仁爱,所以既可以安于富贵,也可以安于贫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