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章
啟蒙期的文化活動
日本的近代化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是明治政府體認到吸收新知識的重要,積極推行“文明開化”政策。1868年(明治元年)頒佈的“五條誓文”中,有“求新知識於世界,以振起皇基”一條,極具象徵性的意義。明治最初的十年間,文化史上往往稱之為“文明開化期”,西洋事物如波濤般湧入日本社會,以橫濱和東京為中心,逐漸擴展到各地。一般人的生活習慣,也明顯地受到這股潮流的衝擊。東京、橫濱之間的電報於1869年設置,郵政制度自1871年起實施,政府又頒佈了“散髮令”,1873年明治天皇剪髮後,東京四分之三的人也隨着剪了髮。
明治初年的鐵路馬車
為了培養新式的人才,日人在既有的“漢學塾”、“蘭學塾”之外,又成立了一些“洋學塾”。1868年福澤諭吉把原先設立的“蘭學塾”命名為“慶應義塾”,其後有箕作秋坪的“三叉學舍”,鳴門義民的“英學所”,尺振八的“共立學舍”,中江兆民的“法學舍”等。1874年間,只東京一地的英學塾便超過120所,可見風氣之盛。
在出版事業方面,介紹西洋文物的書籍如《西洋事情》、《西俗一覽》、《西洋料理通》等,以及鼓吹文明開化的啟蒙著述如《勸學篇》、《文明開化》、《開化問答》、《開化事始》等,廣泛的受到歡迎。報刊也相繼創辦,日報漸見普遍,社會上且出現了付費三錢即可閱讀報章雜誌的“新聞縱覽所”。書報的大量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日本近代化的步伐。
表2 “文明開化”在各方面實現的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