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薪酬体系设计真的很简单!
因为我的职业背景,无论是市场活动,还是朋友聚会,但凡别人有人力资源方面的困惑,我就可能被问及一个问题:你们咨询公司是怎么做薪酬体系的啊?
首先我想说,薪酬体系搭建是人力资源领域咨询项目里最简单的一个,没有之一,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 薪酬体系设计有一套固定模式和流程。
· 没有什么灵活操作空间,这点对比绩效体系就很明显了。
· 薪酬体系作为人力资源底层框架,基本只和组织构架相关,受到的牵绊没那么多。
· 指标少,步骤少。
基于以上四点,几乎所有我们做过项目的客户,对方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在没有刻意学习的情况下,在项目完成之后自己都学会了,可见其学习成本较低。
铺垫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你,别把这个事想得那么高深,现在咱们就来看看薪酬体系是怎么搭建的。薪酬体系分为很多种,咱们以现在国内最被广泛应用的宽带薪酬作为主线进行讲解。
2.3.1 搭建准备
在准备的时候,要明确一个概念:薪酬体系的正常寿命是3~5年。也就是说,你现在搭建的这个体系要契合公司之后的几年发展,这也是为什么说人力资源规划要和公司战略契合,而不是自己给自己找存在感,公司要做任何事情的前提都是你得有干这个事情的人,那人力资源构架就得留出这个位置。以下所要准备的东西,都默认是未来公司3~5年的时间段,包括组织构架、职能部门划分、职级体系。
2.3.2 搭建步骤
1.确定宽带薪酬政策线
政策线就是宽带薪酬随着职级的提升,薪酬上涨幅度的连接线,它将不同职级的宽带薪酬柱体连接在一起,见图2-1。
这根线的纵向位置直接决定了公司整体薪酬水平,坡度决定了公司内部随着职级提升薪酬上涨的幅度。所以这条线的纵向位置应该取决于公司的预算。这条线没有固定公式可以套用,因为现实永远是那么残酷,理论是抵挡不住预算限制的。
图2-1 薪酬政策线示意图
除了预算,还有一个决策因素,就是公司薪酬的外部竞争力,也就是公司某个岗位的薪酬在同行业里有没有竞争力,见图2-2。薪酬外部竞争力大的话,招聘和保留员工都比较容易。所以薪酬的外部竞争力和预算是博弈关系,找到适合公司的平衡点,尤为重要。
图2-2 公司外部竞争力对比群体示意图
图2-3 根据公司薪酬战略制定政策线示意图
外部竞争力根据市场数据,以职级为单位制定就行。至于市场数据怎么来,可以自己做调研,了解同行业的薪酬情况,也可以直接找咨询公司。建议花点钱找咨询公司,毕竟薪酬体系这么大的事,政策线又直接决定薪酬体系的基调,花点钱稳一点,再说,也花不了多少钱。
如果不花钱,还可以结合现有员工的薪酬等级和公司薪酬战略制定政策线,见图2-3。
2.定带宽
政策线画好了,下一步就是以这条线为职级薪酬中间值,把宽带薪酬最重要的带宽定下来,见图2-4。
图2-4 定带宽示意图
关于带宽幅度,也就是柱体的高度到底应该定多少,其实行业里没有任何规定和数字依据,因为每家公司内部情况,比如员工规模、岗位类型都不一样,无法给出通用公式,所以这就成了人力资源决策的难点,但无论如何你都得给领导一个依据。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方法:把公司里现有所有员工的薪酬散点图画出来,背景就是政策线所在的坐标系,见图2-5。然后根据散点图,定带宽和政策线(不花钱的方法),见图2-6。
图2-5 政策线坐标系示意图
图2-6 定带宽和政策线示意图
判断依据就是你所在公司的发展阶段。
初创型公司:因为未来公司要高速发展(还记得薪酬体系的寿命吗?3~5年),所以随着公司发展,我们需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那么同岗位的薪酬水平肯定比现在要高,因此就需要把现有员工(散点)放在政策线偏下的部分,给上方留出未来增长的空间,见图2-7。
图2-7 初创型公司薪酬政策线的拟合线示意图
成熟型公司:因为未来3~5年(薪酬体系寿命)内,没有大的发展要求,更多的是想维持公司利润,平稳运行,所以不太需要更高端的人才,现有薪酬水平就足够了,那么现有员工薪酬(散点)就应该在政策线两边呈正态分布,见图2-8。
图2-8 成熟型公司薪酬政策线的拟合线示意图
带宽需要保证包住现有员工散点,并在上下两端留出大概20%的缓冲区间(谁也难保以后没有特殊情况出现)。
3.切档位
带宽画完,就需要把带宽切成多个档位,见图2-9。
图2-9 薪酬档位示意图
在此要和你说一个注意点:档位是一个值,不是一个区间。所以图片里的每一条白线是一个档位,而不是白线之间的蓝色区间。因为你做薪酬体系是希望能够有依据地定薪,结果定完是一个区间,还不知道具体定多少吗?这一点是每次我都要和客户解释的。
至于切成多少个档位,就要根据公司的岗位数量确定了,够用就好。我统计了一下我以往所做的项目,按照公司规模给大家展示一下都是怎么切的,大家可以做个参考,见图2-10~图2-12。
图2-10 初创型公司档位数量市场数据
图2-11 成熟型公司档位数量市场数据
图2-12 大型公司档位数量市场数据
4.员工入档
档位切完,下一步就是薪酬体系搭建里的体力活了,把现有员工放进档位里去。
举个例子,某员工应该进哪个职级(哪个柱体里)由他所在的岗位决定,之后的岗位价值评估,我会单独讲一下。那进入职级之后,定在哪一个档位由什么决定呢?
这里就要用能力素质模型评价员工的个人素养,区分同岗位里不同员工的差异,识别出同岗位里哪些是对公司重要的人才。每个公司看重点不一样,模型不一样。为此,我整理了一个做项目时常用的指标,见表2-1。
表2-1 能力素质模型评价指标表
选出你们公司看重的点就行。我记得我给公关公司做项目的时候放了一个颜值的指标,公司还为此成立了一个颜值评价委员会。你的公司你做主。
我总结了一个大致的规则:
· 客观指标占比高(减少人为干扰)。
· 可变指标占比高(能够起到动态调薪的作用)。
· 权重分散(不要偏科)。
· 规定评定周期(别石沉大海)。
建立完成之后就要根据这个规则把现有员工放到薪酬体系里去,但是会遇到一个问题:员工现在的薪酬和薪酬档位值有差距。如果现有薪酬值低于薪酬档位值,调上去就行了。最麻烦的是,现有薪酬值高于档位值,通俗一点说,就是按照新标准,这个员工的薪酬给高了,见图2-13。
图2-13 薪酬值高于档位值示意图
面对这个问题,一般有以下5种解决方案。
(1)不降薪,以能力素质模型结果入档
员工A进入3职级一档位,保持薪酬3万元不变,但是未来条件足够升入二档位的时候,调档位薪酬就不变了,等到什么时候足够升入三档位,再进行调薪。
这种模式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私下沟通让员工意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且不降薪这个行为算是公司卖了个人情。所以,这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式。
(2)不降薪,以现有薪酬为基准入档
员工A虽然评估结果是进入一档位,但是公司不想浪费时间沟通,直接根据现有薪酬3万元进入二档位,后续也要等到条件满足三档位要求的时候才能调薪。
这个模式最省事,但是会造成档位标准被打乱,令同一档位的人能力素质不一致,有可能引发内部公平性问题。
(3)降薪,以能素质模型结果入档
员工A进入3职级一档位,薪酬由原来的3万元降为一档位标准的2万元。这个模式太狠了,一般没人选。
(4)不入档
公司内部难免出现非个人能力因素的高薪,比如特殊贡献者、领导亲戚等。强行入档容易打乱薪酬体系(超出带宽范围)或者能力素质模型标准。那干脆就不算了,作为特例存在。但是切记,成本测算的时候别忘了算上他们。
(5)成本测算
一切抛离成本的薪酬体系都是空谈。为了不被领导驳回,看一下你现在这个方案最终的薪酬总成本就行了。
至此,薪酬体系雏形就做完了。当然了,在落地过程中会有很多需要优化调整的地方,我会在之后的章节里逐步告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