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疑问
当杨玄感造反的军报传递到杨广手中时,勃然大怒之余,他下意识的反应则是立即封锁消息。皇帝在众多近臣面前勉力克制着自己的情绪,只是将手中那份帛书轻轻挥动,面露笑意与左右道:“又是贺喜的奏书,可拟告各地镇守大臣,小小蛮夷尚未全灭,不必急着为朕贺喜。”随后立刻派出宫中卫士将使者和一路上与使者接触过的人全部抓捕软禁。
尽管自登基以来经历过无数次变乱反叛,特别是近年来各地的民变越来越多,但在杨广心中从未将这些视为需要认真应对的危机,直到杨玄感的起兵彻底打碎了他的迷梦。
杨玄感其人可是大隋朝的开国元勋杨素之子,是弘农杨氏后人,属于创建西魏、北周、隋三朝的关陇门阀中的顶级世家,身兼上柱国、楚国公、礼部尚书、黎阳总管众多光环,他的造反代表着第一次帝国的支柱-关陇门阀也开始对皇帝失去了忠诚。
撇开政治上对杨广的巨大打击,从军事上而言,坐镇黎阳的杨玄感极有可能断绝大军归途,抢在杨广返回前夺取两京,届时隋军将陷入土崩瓦解不战自败。
杨广第一次感受到可能丧失一切的那种恐惧,正在如毒蛇般啃噬他的内心。
“杨玄纵、杨万硕在哪里?他们的兄长造反了,他们就敢说没有问题吗!给朕把他们招来!”
避开众多外臣,皇帝才终于有机会把自己的狂怒爆发出来,拔出佩剑狠狠敲击着廊柱向周边的侍者呼喊着。
等来的却是一名匆匆赶来的侍者长跪不起,颤抖着回道:“圣人,杨玄纵、杨万硕擅自逃离所属兵马,已不见踪影。”
寂静了良久,趴在地上不敢抬头的侍者才又听到钢铁击砍廊柱的声音和犹如负伤野兽般的沉重呼吸。
此时黎阳城中的杨玄感却正处于人生最快意的时刻,自其父杨素病故之后,杨广便因忌惮杨氏一门巨大的影响力屡屡打压杨玄感,先以父丧名义暗示杨玄感去职,又屡次阻止杨氏兄弟重新在朝中任职,仅仅给予虚衔,倒是历次南巡北征都不忘将他带在自己身边,绝不给杨玄感脱离自己视线的机会。
直到杨玄感彻底放下自身的骄傲,主动向杨广表忠心,贿赂皇帝周边的亲信小臣,才为自己换来了总管黎阳的机会,而这个机会现在已经变成了杨玄感霸业的开端。
凭借杨素在世时杨家对朝局的巨大影响,他为杨玄感留下了遍布朝廷的门生故旧,让杨玄感轻易把控住了黎阳的兵权,有武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赵怀义等主动投效,又借着掌控黎阳仓的机会大肆招揽流民屯田训练,起兵之后迅速便拥有了十万大军。
杨玄感站立在黎阳城楼上,在众多将士的簇拥之下看着这座城池,尽管他已就任黎阳总管多日,但今天他是第一次以这座城市的真正主人身份看它,似乎连阳光照射下的城墙上每一片砖瓦都变的可亲起来。
此刻围绕在它身边的有唐祎、元务本、赵怀义等诸多名士,还有观王杨雄之子杨恭道、韩擒虎之子韩世谔等世家子弟,甚至还有民部尚书、右武卫大将军李子雄这样的超级大佬,可谓群贤毕至。这些人有的率领军队、城池响应杨玄感,有的则是不远数百里单身来投,但在杨玄感心中,能被他依赖为谋主的只有一人而已。
城门楼下的路上,一辆马车在众多骑马侍从的簇拥之中缓缓向这座造反的城池驶来,杨玄感在城楼上远远看见,对周围围绕的众人道:“吾之孔明归来矣。”众人则神态不一,有面露笑意的,也有面无表情的,更有人面露不忿。
杨玄感也不理他们,大步走下城楼,亲自走到马车边伸手为坐中人挑开门帘。一名青衫儒者装扮的清瘦中年走下马车,眼中瞳色黑白澄澈分明,正是浦山公李密。
见到自己的谋胆,杨玄感迫不及待的便问起下一步的方略,同时为李密一一介绍在座各位新部下。
介绍到唐祎时特意提到:“这位唐祎原是河内郡主簿,此次拿下黎阳就是用了唐先生的谋略,假借来护儿谋反的名义一举夺下城池,可谓是神来之笔。”
唐祎忙上前一步见礼,向这位杨玄感引为孔明的知名名士示好,李密却只是报以一笑,并不回礼。
他与杨玄感道:“黎阳我等经营已久,如何取此城并不重要,下一步如何谋定天下才是当务之急。密有三计,愿与诸公讨教。上策当聚众军北上,连结河北诸地义军,进取河北幽州,斩断隋军后路,为上策;前线军中将士都是关中府兵,若西入长安,控制潼关,控制军士家属,将皇帝挡在关外,则其军必将自乱,此为中策;洛阳东都,为天下之中,若攻克洛阳,则可控制朝廷中央,只是防御严密,胜负难测,此为下策。”
杨玄感沉吟许久才道:“事关重大,还需与诸位贤士再做商议,先替法主接风洗尘吧。”
李密虽有不愉,却也未复多言,任由杨玄感亲密的握着他的手一同向城中走去,却没看到一旁站立的唐祎表情阴沉如水。
杨玄感起兵的消息在极短时间内便传遍大河上下,从关中三辅之地到河东山东之地无不轰然而动,在此之前无论是哪一路义军起兵都只是世家眼中的叛逆,始终是破落户和泥腿子的谋划,难以得到当权的世家门阀的支持和承认,即便是义军攻克郡县,俘获了隋庭的官员,也没有人肯投降,特别是从关中之地选拔出的关陇世家出身的官员更是尤其顽固。
但杨玄感刚刚起兵,立刻就有数十名隋朝官员主动投靠,更有无数关陇门阀子弟离开关中只身投靠,自北周时代至今,还从未有过如此大规模的世家参与的叛乱,在此之前大多数义军只是迫于无奈才起事求活,但今日所有人都发现,改朝换代似乎已经变成了切实的一种可能。
李密收拢各路义军的成果也得到显现,各地义军纷纷抱着成为新朝开国元勋的期望响应杨玄感,十余天内就有近十万人打出了杨玄感的旗号,甚至连远在河间的高士达、窦建德也受此影响,高士达急忙邀请窦建德共议是否也要打出杨玄感的旗号。
一向极有主见的窦建德,似乎也难得的为此犹豫了起来,为此竟特意预先召集诸将商议此事。
会中,第一个发言的竟是向来说话靠后的元浩:“窦叔,诸位叔伯兄长,我们绝不可以打杨玄感的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