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道路有些崎岖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的首次尝试是在1957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核算工厂,从苏联引入了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用于核对和监督联行业务,在此之前,银行办理业务主要靠手工记账。为了提高处理效率,人民银行又陆续从国外引入了更加先进的小型计算机。使用计算机系统进行单机批处理业务的成功实践是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征程启动的标志,这个时期是我国银行业电子化、信息化建设的起步阶段。
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广泛推进计算机系统及技术,大规模引入先进的计算机,实现储蓄业务、对公业务、联行业务等日常业务的信息化处理。计算机系统的批量引进成为推动银行信息化进程的有效手段,联机实时处理标志着我国银行信息化系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不过,这也只是信息化系统的初步应用,毕竟在这个时期,先不说跨区域的通存通兑,仅隔一条马路的另一个网点之间的信息都无法打通、共享,客户在银行的某个网点存钱,也只能在该网点取钱,网点与网点之间的计算机及数据存储相互独立,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这种令如今金融IT业者完全无法想象的场景,其实距今也就不过30多年。
当时信息化设备的主流是专业大型机,毕竟当时还没有x86服务器的概念。一方面,这类专业机型价格昂贵,但对于资金充裕的银行来说,成本还能够承受;另一方面,以今天的标准来看,这种架构体系非常封闭,应用系统的开发极为困难,可伸缩性几乎没有,而且系统的处理性能还不如现在的手机,唯有可靠性还算让人满意,不过当时不存在产品与服务飞速创新、业务量爆炸式地增长的情况,所以这套架构也支撑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市场化改革的深入进一步推动了金融领域的改革,到20世纪90年代,各种类型的银行相继成立并发展壮大,我国商业银行开始通过市场化机制运行,银行业内开始重视和加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这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运营效率,在竞争中取得先机;另一方面,经过前面若干年的探索,各银行机构积累了通过信息化技术开展业务的经验,同时也培养出一定规模的专业IT团队,此时银行业不仅在计算机数量上大幅增加,而且在计算机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上也进行了拓展。
随着Linux/Windows、x86 PC服务器等技术的出现和应用,C/S前后端分离架构(Client/Server架构)开始盛行,它具有前后端处理逻辑分离、应用系统架构解耦合、服务可重用、可伸缩性较强等特点,并逐渐成为主流。同时,IT厂商也逐步开始提供丰富的基础软件,像关系型数据库(Oracle、DB2、SQL Server等)、应用服务容器中间件(WebLogic、JBoss等)、高级开发语言(Java、.NET)等,使企业级应用的开发效率和开发成本更低,能够更好、更快地响应银行业不断新增的产品需求(银行卡、投资理财、网上银行、自助银行等),并能解决传统的“大型主机+桌面终端”很难处理的问题,看起来集中式大型机架构即将退出历史舞台。
有意思的是,大型机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逐步消亡,反而重新焕发了生机。一方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积累,银行基于大型机构建的应用系统没有那么容易下线;另一方面,集中式架构的大型机在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仍然具备明显优势,而且仍在不断升级换代,在可用性、性能和伸缩性方面不断增强。好像也印证了那句话:除了贵点儿,别的没毛病。当然,银行坚定地选择使用大型机的主要原因并不“完全”是不差钱,毕竟大型机是真的不便宜,何况管钱的单位是不缺会计的,经济账肯定算得清清楚楚。不过,算来算去,最终决定不仅要用大型机,还要狠狠地用。这是因为在那个时期,集中比分散划算,大型机比x86更可靠,于是国有大行很快开展了一系列以大型机为基础架构的大工程。
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即便所有网点全面使用计算机开展业务,也只是封闭式的单机应用,而且分支网点专业IT力量不足,日常故障也难以快速响应。为了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大型银行开始全面推进集约化运营的“大机延伸”战略,即分支行不再有业务系统,甚至将信息化程度简化到只有鼠标、键盘和显示器的瘦客户机。以工商银行为例,它计划通过大机延伸的方式,将原来分散在各地的分支行等营业网点的计算机集中于全国49个数据中心,通过集约化改变原来封闭式的业务处理模式,同时有效地降低全行的软硬件投入。运营一段时间后,由于各分支结构面临的实际情况有所差异,对大机延伸战略的理解也不一致,原有的省级集中IT体系已不能满足需要,只有实现全国数据大集中,才能支撑企业的发展。数据大集中就是把省级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集中到单一数据中心,所有业务都由这个数据中心在后台集中处理,这就对数据中心技术架构的处理性能、容量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背景下,大型机成为数据中心技术架构的必然选择。
工商银行拉开了国内银行业建设超大规模数据大集中的序幕,此后几年,国内其他大型银行也陆续展开数据大集中工程。各家银行在进行数据大集中建设的同时,也顺带更新建立了新一代综合业务处理系统,即CORE(Centralized Online Real-time Exchange)系统,使账户、交易等业务都归在同一个系统下处理,集中统一管理的同时也便于实现同一家银行在全国范围内的联网业务处理。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跨行业务的推出,银行间汇兑业务的需求增加,银行之间的网络化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实现了银行各分支机构之间、各家银行之间的联网,从而实现了跨行、跨地区的通存通兑业务,商业银行终于迈入互联互通时代。
提示
什么是银行核心系统?
CORE(核心)系统即集中在线实时交易系统。本质是管理账户、实时记录账户资金流变动的系统,其中也包括存款、贷款等模块。不过,随着CORE这个简写形式越来越普及,其本来所代表的那层意思被逐步淡化,“核心”的概念越来越重。不过,不管单词对应的概念怎么变化,其本质含义没有变,银行核心系统仍是账户账务处理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