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调查研究须过三关
张源
张源,河南孟县人。1938年入陕北公学学习,毕业后任三边公学教员、校务处处长。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三边报社副社长兼总编辑。新中国成立后,历任甘肃日报社副总编辑,宁夏日报社总编辑,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宁夏回族自治区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第二届理事。
应当说,报纸工作本身就是调查研究工作,主要靠两条路子:一是坚持依靠全党办报,依靠全体人民群众办报;每天对大量群众来稿来信摘录研究;每天的编前会就是调研会;不放过一切可能的机会,邀请来银开会的各地干部、专家到报社座谈传经。另一条是编采人员直接下乡下厂采访新闻。
现在我们不少新闻的通病是:材料不充足,缺乏分析,叙述枯燥无味。原因在于作者浮在上头,没有深入基层第一线取得丰富的第一手感性材料;在于没有对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与综合,从而提炼出鲜明的主题观点;在于不认真学习和掌握群众语汇。治疗通病的药方,是切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观点,认清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亲身参加实践、真正亲知人民群众,从而自觉自愿经常下乡下厂,同群众打成一片,虚心向群众请教。吃不了苦,放不下架子,过不了下乡下厂这调查研究的头一关,就写不出好新闻通讯。
认识是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感觉的材料十分丰富(不是零碎不全)和合于实际(不是错觉),才能根据这样的材料造出正确的概念和论理来。”(《实践论》)这告诉我们,下乡下厂采访,首要是取得十分丰富和合于实际的材料。要取得这样的材料也颇不容易。首先需要采访者备有马克思主义的“放大镜”“望远镜”及党的路线政策的指南针,并摘掉先验主义的“有色眼镜”。要靠自己直接观察,进行多方面谈话和询问。观察和询问中就有初步分析。问这一面又问那一面,听这一边又听那一边,了解现在又了解过去。要多打几个问号,看有没有什么遗漏或虚假。调查研究的第二关是善于接近群众取得丰富而真实的材料。过不了这一关,仍会“深入宝山空手回”,会使新闻患“贫血症”。
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对于采访得来的大量材料要好好研究(最好在当地),精心加工制作,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加工制作的方法,就是毛主席指出的十六字诀: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是要我们从纷繁的事物(诸多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如基本成绩、基本优点等等)。“去伪存真”,是要仔细鉴别材料,把好事实关。“由此及彼”,是要我们认真分析事物的特殊矛盾运动,对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观察,找出它们互相斗争、互相依赖、互相渗透的内部联系,认清这一事物的发展规律(如规律性的经验等)。“由表及里”,指从表面现象看本质。
对素材进行加工,是要用心思考,这是采访的第三关。过不了这一关,就没有统率材料的主题思想(主导观点),只能是一堆材料的堆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