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形势与发展态势展望
鲁忠慧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启之年,在这个历史发展节点,也是国家、地方都要在总结经济社会发展成效、经验基础上,制定“十四五”规划,谋划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年。2020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进程中,自治区文化产业始终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努力地保持文化产业发展稳中向好的局面。
一、2020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形势
(一)政策的发布与拟定,成为文化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引导力
2020年自治区印发了引导扶持文化创意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关于促进文化创意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发展奖补办法》,拟定《关于促进文化旅游与相关产业融合新业态发展奖补办法(暂定名)》,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银川都市圈文化和旅游一体化发展实施规划》《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黄河流域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专项规划》方案等在拟定之中。
(二)应对疫情,给予文旅产业有力帮扶
为应对疫情给文旅业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自治区党委、政府为鼓励文旅中小微企业积极复工复产,给予了税费减免,以及资金补贴的政策,为文化产业中小微企业注入了发展信心和发展动力。自宁夏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应急响应,暂停一切文旅活动开始,截至2月17日,全区取消营业性演出活动955场次,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暂停646家,娱乐场所停止营业1585家。后疫情时期,为加快宁夏文旅企业复工复产,财政、税收、金融等部门根据情况制定了中小微企业相应的补贴、贴息、减费、免费等措施,共计减免中小微文旅企业社保、税收、利息等200多万元,给予全区369家小微文旅企业税收补贴80.6万元,给予全区940家互联网上网服务经营场所减免4个月2061.8万元的网络服务费,总计2442万元,为中小微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度过特殊时期给予了切实的帮扶。
(三)积极搭建产业发展平台
举办AFN2020“一带一路”(宁夏)动漫节、2020年宁粤双城记·文旅直播嘉年华、中国·银川2020ADJ新次元电竞动漫全国联赛等活动。组织文创和旅游商品企业参加首届中国国际文化旅游博览会、第三届中原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2020年重庆国际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举办2020年文化和旅游产业项目对接活动,在银川、上海、深圳等地举办产业对接会和基金对接会,6家企业就创意进景区和新业态产品开发签署了5项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举办2020年宁夏文化旅游产业重点招商项目“云推介”系列活动,吸引来自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投融资企业、金融机构近20万人在线参会。挂牌成立“宁夏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上海)促进中心”,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实施精准招商。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启动建设首批宁夏文化和旅游产品体验中心,讲好宁夏故事,打响“宁夏礼物”品牌。为推动新业态节会活动、外出参展推广,自治区为此补贴资金260万元,直接惠及市场主体1300余家。开展“两晒一促(晒文旅、晒优品、促消费)”大型文旅推介活动。
(四)以项目带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文化和旅游部2020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共确定了45项,宁夏盛天彩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基于区块链和云计算的数字文化内容版权服务及海外推广平台,以及智慧宫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的面向阿拉伯国家的动漫影视服务平台名列其中。二是2020年宁夏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基金6000万,给予了46个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资金,所支持的项目以国有文化企业的项目为主,且大多是与旅游融合、数字产业相关的项目。三是全年自治区谋划实施重大文化旅游项目80个,总投资380.3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5个,总投资37.3亿元;续建项目18个,总投资72.9亿元;拟建项目47个,总投资270亿元。从地区划分,自治区统筹项目8个,总投资69.9亿元;银川市建设项目9个,总投资35.2亿元;石嘴山市建设项目23个,总投资143.9亿元;吴忠市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66.2亿元;固原市建设项目10个,总投资20.9亿元;中卫市建设项目15个,总投资44.2亿元。这些项目涵盖民宿集群、影视基地、智慧旅游、乡村旅游、红色小镇、文旅综合体等众多文化旅游新业态。
(五)“文化+”的融合发展路径,大力推动着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是“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使文化资源活起来。如“博物馆+旅游”的融合发展。宁夏博物馆探索以馆藏文物为模型,推出丰富多样又符合当代游客审美的宁夏文创产品,尝试与区内外旅游景区合作,推出历史名人寻踪游、历史遗迹考察游、寻幽访古休闲游等,开发跨区域丝绸之路,长城、黄河文化体验游等活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深度体验项目,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以及“非遗+旅游”的融合发展,如吴忠市推出的“强家老醋+红山河工业园+精艺裘皮厂+刘三朵八宝茶”旅游路线。二是“非遗+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着“非遗”的保护传承。依据《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 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关于推进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建设的通知》,为逐步建立稳定、长效的“非遗”工坊建设和运行机制,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全面融入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国家重大战略,自治区2020年命名15个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扶贫就业工坊,其中银川市3个、石嘴山市1个、吴忠市5个、固原市5个、中卫市1个。三是“电影+产业”的融合方式,助力宁夏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贺兰山东麓·金树国际葡萄酒电影电视艺术节作为2020年第九届宁夏贺兰山东麓国际葡萄酒博览会重要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的影响力。四是“工业文化遗存+旅游”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石嘴山市作为老工业城市,煤炭工业遗存资源丰富,为盘活闲置老矿区、老工厂、老运输工具等工业文化遗存资源,石嘴山市通过平汝线绿皮小火车观光线,以及将大武口洗煤厂工业遗址公园、石炭井生态工业文旅小镇、华夏奇石山、贺翔通航小镇、龙泉村等项目及旅游景点串联成精品旅游线路,形成了生态工业文化旅游产业链,挖掘出了城市发展增长点,提升了城市吸附力,填补了宁夏工业旅游的空白,成为宁夏文化旅游亮点。
(六)影视产业围绕国家发展战略,结合宁夏发展特点,取得了新业绩
一是紧紧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题,拍摄了电视剧《山海情》。宁夏卫视拍摄的五集电视纪录片《变迁》荣获2020年第26届电视文艺“星光奖”提名奖,其中第4集《样板》讲述了闽宁合作脱贫攻坚模式。“星光奖”是与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中国电影“华表奖”并列为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三项大奖。二是宁夏电视节目在对外宣传宁夏、加强宁夏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影响力,传播中华文化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宁夏广播电视台与阿联酋中阿卫视合作的人文纪实栏目《宁夏时间》在迪拜开播,由此开拓了通过电视节目向中东地区全方位传播宁夏形象的通道。中阿卫视是阿联酋迪拜的上星频道,覆盖中东地区22个国家,有5亿多观众。三是网络电影收获希望。由宁夏柒乐影业、宁夏华盛星美影业联合出品的本土网络电影《劫犯在逃》在优酷视频独家上映;宁夏首部网络电影《那片沙那片海》在爱奇艺在线视频网站上映,影片由索斯光影(宁夏)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兰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联合制作;《狂刀》《我的师兄惹不起》申请上线备案重点网络电影。
二、宁夏文化产业发展态势展望
“十四五”规划即将开启,新契机预示着新机遇,新发展要有坚实的基础支撑。综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环境,结合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情况,“十四五”期间,以增强产业发展动能,强化产业发展支撑,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推动现代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是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总趋势,主要会呈现出以下几个发展态势。
(一)创新驱动依然是宁夏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新发展方式的核心。《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在于创新,各类企业都要把创新牢牢抓住。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样需要创新,创新是形成文化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宁夏的文化企业创新力量弱、创新活力不足,就更需要坚持创新对产业的驱动战略,就更需要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精神,以创新驱动激发文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活力,以系统创意推动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创新引领发展的作用,从而获得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优势。
(二)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的数字经济必将成为带动宁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关键要素
当前,数字经济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还是从产业发展来看,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方向已经在实践中被快速推进。2020年,以新基建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成为助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增强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的新引擎。疫情防控期间,数字文化消费需求的急速发展有力地加速了一些互联网形态的文化业态的数字化转型步伐。《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提出了“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加快数字化发展的要求。同时,《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0》数据显示,2019年底,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规模达35.8万亿元,已稳居世界第二位。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40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32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1%,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5.62亿,网络视频(含短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由此,为以内容创作生产和互联网信息服务为代表的数字文化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10月底发布的对全国6万家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调查数据看,在文化及相关产业9个行业中,新闻信息服务营业收入6434亿元,同比增长17.0%,属于增速最快的行业。推动文化数据资源资产化,培育壮大互联网游戏、短视频、直播、数字音乐、数字阅读、知识付费等领域的新增长点、增长极,实现其快速增长,已经成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字经济的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为推动宁夏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三)“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必将成为推动宁夏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最重要的路径
此种发展态势依据有四。一是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越来越多的人将旅游作为休闲的首选,旅游消费群体规模迅猛扩张,旅游经济效益增长迅速。据国家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国内旅游人数分别为50.01亿人次、55.39亿人次,60.06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为5.40万亿元、5.97万亿元、6.63万亿元。国庆假期,国内有6.37亿人次出游,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宁夏2017年、2018年、2019年接待游客总数,分别为3103.16万人次、3344.70万人次、4011.02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分别为277.72亿元、295.68亿元、340.03亿元。2020年端午节3天假期,宁夏接待游客105.2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42亿元。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发展进程中,这样庞大的旅游消费市场,必将成为促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强大推动力。二是目前“文化产业+旅游”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如“演艺+旅游”“非遗+旅游”“文博场所+旅游”“图书馆+旅游”“红色文化+旅游”“工业文化遗存+旅游”等。新发展时期,这种发展模式从粗放式的融合发展阶段进入需要通过创新实现转型升级阶段,由此以转型升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三是自治区文化企业大多为小微企业,竞争力不强、实力偏弱,“小散弱”常态化。据《2018年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区文化产业法人单位5336个(不含个体经营户),其中大型企业8个、中型企业38个、小型企业495个、微型企业4795个,小微企业占了文化企业的99.14%。与旅游融合是推动这些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渠道,如与“非遗”相关的小微企业。但在与旅游融合发展中,必须在顶层设计的正确指导与引导下,才能借力旅游消费发展大势,推动其发展壮大,形成推进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合力,改变宁夏文化产业市场主体“小散弱”的现状。以融合促发展,以融合促创新,以融合促提升,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四是黄河文化保护传承与旅游的融合发展,必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促进宁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主要引擎。黄河文化传承彰显区作为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要内容之一,讲好“黄河故事”,通过深入挖掘宁夏黄河文化蕴含的新时代价值,以文旅融合的方式,为黄河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注入更多鲜活的时代因子,是宁夏文化产业新时代的新使命、新担当。
(四)“非遗”、文博资源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必将成为推动宁夏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新增长点
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场所——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图书馆等文博资源,正在根据消费群体的需求,不断地发生变化,以各自不同的创意产品的开发,寻找着文博、“非遗”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活路。在文旅融合深入推进之际,“非遗”、文博文化资源等都在积极探索与旅游融合的可能性及可行性路径。如在“图书馆+”的模式探索实践中,国图推出的“典籍展览+非遗技艺+研学旅游+文创衍生品”的文旅融合之路,重庆市渝中区图书馆以“图书馆+民宿”的“米民宿”的尝试等,使图书馆逐步成为市民与游客共享的文化空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图书馆与游客需求契合的融合度。如在“博物馆+”的实践探索上,故宫博物院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目标、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进行的文创产品的研发,从起步至今,研发出了风格多样的文创系列产品。国家博物馆立足馆藏文物资源,研发出了众多的文创产品,同时各地博物馆也都陆续推出了一系列接地气的文化创意产品。截至2019年底,宁夏博物馆共有75家,其中国有博物馆60家、非国有博物馆15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有2968项,这些“非遗”、博物馆文化资源为“宁夏礼物”的产品研发奠定了深厚的资源基础。进入“十四五”时期,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要发挥“非遗”、文博文化资源重要的作用,要发挥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就需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因此,寻找宁夏“非遗”、文博等文化资源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路径,既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课题,也是宁夏文化产业发展谋求新增长点的重要路径。
作者简介 鲁忠慧,宁夏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