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高分笔记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经济知识笔记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一、商品经济的由来与发展

社会经济一共就两种基本形态,一个是自然经济,一个是商品经济。

1.自然经济就是自给自足。《天仙配》里唱的“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这就是典型的自给自足。

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自己种的粮食吃不了、织的布穿不完,又不能直接扔了,所以就会拿着这些剩余产品来和别人交换。这种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就叫商品经济。

3.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根本区别就是生产目的。自然经济的生产目的是自给自足,商品经济的生产目的是直接进行商品交换。

红领巾提示

如果说社会经济只有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两种形态,这句话是错的,但是如果题目前面加了“迄今为止”,那么这个题就是对的。

因为还有一种社会经济形态,那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社会。

4.商品经济的产生条件

(1)社会分工;(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的基础)

(2)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

5.知道什么是商品经济了,那什么是商品呢?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交换”和“劳动产品”两个要素同时满足才是商品,二者缺一不可。

比如大山深处的野果,这种野果没有经过人类的劳动,是自然界自然生长出来的,进山的村民采下来自己吃了,没有用于交换,所以野果就不是商品。但是村民后来觉得野果很好吃,就又上山采了一些然后拿到当地集市上去出售,这时候野果就成为商品了。

再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时政府运输的帐篷、医疗用品、食品等物质,这就不是商品。因为这是无偿提供的,没有经过交换。

二、商品及其属性

1.商品的二重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1)使用价值: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物品的效用。(水能解渴,饭能解饿,衣服能御寒,这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可以理解为天生就具有的属性,比如水天生就能解渴,饭天生就能挡饱)

注意与商品价值的区别,商品的价值体现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2)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从定义来看,凝结在“商品中”的,所以不是所有物品都具有价值,只有商品才有价值。比如农民种的菜,如果自己吃了,那就没用于交换,就不是商品,所以就没有价值。但是,菜本身能吃,有一定效用,它本身是有使用价值的。

红领巾提示

价值是商品的特有属性。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不一定有价值。只有商品才有价值,反过来说,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是商品。

2.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换句话说,任何商品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红领巾提示

注意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区别。交换价值指一种东西交换另外一种东西时的比例关系。比如买一辆奥迪的钱可以买十辆奥拓,这个一比十的比例关系是确定了的,这个比例关系就是交换价值。

三、劳动的二重属性

劳动的二重属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1.具体劳动是指各种形式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具体劳动是一种看得见的劳动,是劳动的外在表现。只要能用肉眼看得到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比如拉锯、抡锤、砍树,这种我们能实际看得到的,都是具体劳动。

2.抽象劳动是指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它形成价值的实体。抽象劳动是一种看不见的劳动,是劳动的内在消耗。比如推箱子、抡锤的过程中出汗了,为什么出汗呢?因为伴随着推箱子、抡锤的具体劳动,身体内部是有体力和脑力消耗的,“这种身体内部体力、脑力消耗”的劳动就是抽象劳动。

3.生产商品的劳动是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统一,是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更不是两种劳动。

4. 劳动二重性创造了商品的二因素。注意“创造了”前后的两个名词别弄颠倒了。

四、价值量

1.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它可以从两方面理解,一方面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一方面是商品价值总量。

2.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各个商品生产者所耗费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所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通俗来讲,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是某些人生产商品所需要的时间,而是全社会大多数厂商生产同类商品所用到的平均时间。

商品交换是不同的使用价值之间的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等价交换原则。

3.各类正反比关系

(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是正比关系;

(2)社会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是反比关系;

(3)个别劳动时间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没有关系;

(4)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价值量之间没有关系。

4.由于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所以当某个厂商自己的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相等,那就相当于成本就是售价,所以此时不盈利也不亏本(不考虑供求关系影响);当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时,厂商是盈利的(因为这时候能比别人生产出来更多的商品)。

五、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价值规律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实行等价交换。

红领巾提示

注意不是每一次的交换都是等价的。这种等价交换只能说是长远的或者是交换的总趋势,也有少部分不等价交换的情况出现,比如平时2元一瓶的矿泉水放到泰山顶峰出售可能是10元一瓶。

2.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如果市场上供给大于需求了,这时就要降价才能将商品卖出去,商品的价格就会下降。当供给小于需求,也就是洛阳纸贵、供不应求时,商品的价格就会上升。

那么,如果说商品的价格是由价值和供求关系共同决定的,这种说法正确么?要知道是错误的,商品的价格只有一个决定因素,那就是价值。

另外,价格可以过分脱离价值么?这是可以的,比如古玩字画。

3.价值规律的作用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各生产部门之间的比例分配,即调节社会资源;(可以理解为指挥棒的作用)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进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可以理解为鞭子的作用)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造成优胜劣汰的结果。(可以理解为筛子的作用)

第二章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一、资本主义的特征

1.资本主义经济

(1) 社会化生产;(也就是组织化、规模化的生产)

(2) 普遍化商品经济;

(3)资本主义私有化。

红领巾提示

1. 社会化生产和普遍化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共同特点,只有资本主义私有化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独有特点。

2.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区分

(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上讲,资本主义是私有制,社会主义是公有制;

(2)从发展趋势看,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是共同富裕。

3.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制度的重要标志。但是,共同富裕不是完全平均,而是要承认适度差别的存在。

2.资本主义经济的特征

(1)资本剥削雇佣劳动。剥削的是什么,剥削的就是剩余价值。

(2)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被资产阶级无偿占有的劳动。无偿占有剩余劳动,是历史上一切剥削制度的共同特征。资本主义是历史上最隐蔽的剥削制度。

比如在资本主义王国里,一件衣服的原料成本是50元,让一个工人来加工,工资为5元,售价为80元,售价-成本-工资,即80-50-5=25,这25元就是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

(3)剩余价值的创造者:剩余价值的创造者是劳动者,资本家是不能创造剩余价值的。

二、价值增殖过程

1.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而且要生产价值,不仅要生产价值,还要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过程。

比如某人投资了50万购买生产设备、雇佣劳动力来生产家具,最终家具卖了80万。在这个生产过程中,工人通过劳动把木材变为了家具,这时候家具就具有了使用价值。生产家具的过程中凝结了工人的劳动,耗费了工人的体能,所以就产生了价值。投资了50万,最终卖了80万,说明这个人赚了30万,这30万就是剩余价值。

红领巾提示

剩余价值是从哪个环节产生的呢?是在生产环节产生的而不是在流通环节产生的。因为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劳动者在生产环节中劳动,所以剩余价值是在生产环节产生的。

另外,投资了50万(假如买设备花了30万,雇佣工人花了20万),最后卖了80万,赚了30万。从数量上来讲,这30万既是利润也是剩余价值。但是,利润不完全等同于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由劳动者带来的,工人工资的20万带来的增殖叫做剩余价值,而买设备的30万和雇佣工人的20万,全部加起来的这预付资本的50万带来的增殖叫做利润。

所以,剩余价值揭示了剥削,利润掩盖了剥削。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1)不能带来剩余价值的叫做不变资本,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叫做可变资本。

比如前面例子中买设备花的30万就是不变资本,雇佣工人花的20万叫做可变资本。

(因为只有劳动者才是剩余价值的创造者)

是否能够带来剩余价值,这也是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标准。

(2)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是根据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资本和用于购买劳动力的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作用不同而划分的。

(3)可变资本只有一个,那就是工人的工资,除了工人工资以外的所有一切,厂房、机器、设备等等,都是不变资本。

(4)不变资本一般用C(Constant)表示,可变资本一般用V(Variable)表示。

(5)注意不变资本、可变资本与固定资本、流动资本的区别。

流动资本是指商品卖出去后一次即可收回成本,固定资本是指商品卖出去后不能一次收回成本。比如我买了一辆三轮车,批发了200斤苹果去街上卖。这200斤苹果我卖出去后成本立刻就能收回,这就是流动资本。但是三轮车不可能一次性的收回成本,所以就是固定资本。

所以,流动资本和固定资本区分的标准是资本的周转速度。

三、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

增加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有两个: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1. 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必要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说白了就是加班。

以前工作8小时,现在工作12个小时,自然一天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上去了,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自然也就上去了。

2.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产生的剩余价值。

说白了就是提高效率,以前一天8小时生产20个产品,现在一天8小时生产30个产品。

3.另外还有一个超额剩余价值,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使自己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而比一般资本家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4.资本积累。什么是资本积累?比如还是我推着三轮车卖苹果,日积月累赚了点钱,我把脚蹬三轮车换成电动的了,慢慢再赚了点钱我租了一个小铺子卖水果,慢慢地开了连锁店,慢慢地上市了,这种把所得利润换得更多的生产资料的过程,就是资本积累。资本积累的结果是两极分化。

四、社会再生产

社会再生产包括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在这四个环节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过程。

红领巾提示

前两个好区别,生产就是制造出来商品的过程,分配就是把生产出来的不同产品分配给不同的人。

难以区分的是交换和消费,交换是让渡所有权的过程,消费是使用和消耗的过程。比如我去万达买衣服,这是个交换过程而不是消费的过程。我付钱,店员把衣服给我包起来,这就完成了所有权的让渡,所以是交换。只有我回家之后把衣服穿在身上了,才是消费的过程。

第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

1.计划经济体制,或称为计划经济,又称为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和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

简单来说就是什么事都是听国家的,以前的粮票、布票就属于典型的计划经济。

2.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依靠市场手段对资源进行配置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通常由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市场机制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中国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正式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注意不是1978年)

红领巾提示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所以,不能用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来区分社会制度。

3.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干扰项是基础性作用。以前确实是基础性作用的描述,但是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定义为了决定性作用)

4.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市场主体的自主性; (2)市场关系的平等性;

(3)市场行为的竞争性; (4)市场发展的开放性;

(5)市场运转的有序性。

红领巾提示

这5个特征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经济共有的特征,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独有的。

5.我国市场经济的显著特点表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6.市场经济的缺陷: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

(1)所谓自发性,是指市场主体为了谋取更多利益作出的不正当行为。比如卖假货、不正当竞争、商业失信;

(2)所谓盲目性,通俗来讲就是跟风。市场上什么赚钱,什么卖得火爆就生产什么,结果导致市场过剩;

(3)所谓滞后性,三个关键字:时间差。市场经济是一种事后调节的经济模式,时间差的原因可能会导致投资失败。比如牛油果前两年很火爆,大家都去种植,但是果实成熟需要2~3年的时间。牛油果成熟可以出售之后市场已经饱和,供过于求,价格大跌,种植户亏就亏在了市场的滞后性上。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所有制结构、分配制度、宏观调控。

注意很爱考多选题,有个很强的干扰项是党的领导。

1.所有制结构

(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红领巾提示

三个有利于分别是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是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来的。

(2)公有制的范围: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红领巾提示

国有经济指的是生产资料归国家所有,集体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

(3)公有制经济为主体,主要体现在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绝大多数或优势;

②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

③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多种所有制经济是指非公有制经济,比如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外资企业。

(5)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记住,在考试中,所有贬低非公有制经济的选项都是错的(比如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权宜之计等等)。

2.分配制度

(1)在分配制度上,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2)按劳分配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一定是在公有制的范围内。比如在国家电网上班,那就是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私企上班,就不能算是按劳分配。

另外,按劳分配的形式有三种:工资、奖金、津贴,按劳分配的形式不包括福利。

(3)按生产要素分配包括

①按管理要素分配;(管理者的工资)

②按资本要素分配;(简单来说就是钱生钱,比如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和股票交易收入)

③按技术要素分配;(科技工作者提供新技术取得的收入,专利转让费)

④按劳动力要素分配;(私企、外企员工的工资)

⑤按土地要素分配。(房租收入)

红领巾提示

和按劳分配相反,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在非公有制经济内进行的。比如国企的老总,他就不属于按管理要素分配,因为国企不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的范畴。

(4)如果区分的标准是所在行业范围,那么公有制属于按劳分配,私企和外资属于按劳动力要素分配,个体户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

三、国有企业改革

1.国企的地位:国企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2.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公司制。

3.现代企业制度是以完善法人制度为主体,以公司制(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以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为主要形态,以专家经营为表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4.改革的形式:股份制。注意是股份制而不是股份合作制。

5.改革的目标: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需求,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

红领巾提示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体现在控制力上。

四、产业结构

1.我国一共有三大产业结构,分别是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2.第一产业指的是直接取自自然界的产业,比如农业、林业、牧业、渔业。

3.第二产业是指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产业,比如工业、制造业、建筑业。

4.第三产业是提供服务的行业,比如旅游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业、文化娱乐业。

5.优化产业结构

(1)农业:邓小平提出的“两个飞跃”的思想是农业发展的根本之道。第一个飞跃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第二个飞跃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是农村,再具体一些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工业: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五、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粗放型的特点是高耗能、高污染、高投资,集约型的特点是低污染、高科技和高效率。

2.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出口、消费、投资也是拉动国民经济的三驾马车。

3.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

4.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

5.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

6.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变。

六、收入分配

国民收入的分配分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初次分配是靠市场进行的分配。国民收入首先在物质生产领域内进行分配。

2.只靠市场进行分配,那就富的撑死,穷的饿死。所以,国家还需要在初次分配的基础上在全社会范围内继续进行分配。

3.再分配的方式:税收、社保、政府转移性支付。

红领巾提示

所谓政府转移性支付,是指政府无偿性的福利支出,比如失业救济金、低保等。

4.十九大报告指出,拓宽居民劳动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渠道。所谓财产性收入,就是钱生钱,比如两套房子住一套租一套,房租就是财产性收入。买银行理财所获收益也是财产性收入。

5.最理想的收入分配格局是橄榄型。这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

(两头小中间大,穷人和富人相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少很多)

6.十九大报告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7.个人收入调节

(1)个人收入调节的方式主要有四种:国家调节、集体调节、社会调节和个人的自我调节。其中,国家的调节起着主要的作用。

(2)十九大报告指出,鼓励勤劳守法致富,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注意不是高等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8.社会保障制度(一共5个)

(1)社会保险;(也就是五险。公积金不强制缴纳,但五险是必须要缴纳的。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纲领)

(2)社会救助;(也叫社会救济,这是国家对弱势群体的物质帮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低纲领)

(3)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高纲领)

(4)社会优抚;(也叫优抚安置,对象是军人和烈士家属,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纲领)

(5)社会互助。(社会成员之间的互相帮助,主要是指慈善或者公益事业,这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补充纲领)

第四章 微观经济

一、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假定也叫理性人假定。研究微观经济要假定市场上所有人都是自私自利的,所有行为主体在努力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可能导致总体利益最大的实现。这个很好理解,如果市场主体都是抱着做慈善的心态进入市场,那这个市场就没有竞争性等特征可言,也就没有研究意义了。

二、需求与供给

先说一下这个“需求”,我想要一个C919的大飞机,我想买一列复兴号列车,这是需求么?这不是需求,这是做梦。

经济领域中的需求必须是有效需求,有效需求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个是有购买欲望,也就是想买;另外一个是购买能力,也就是买得起,想买而且能买得起的才叫有效需求。

当然,没有购买欲望的自然也不能称之为需求。

1.影响需求的主要因素

(1)价格;(这是对需求影响最大的因素。价格越高,需求量越低。反比例关系)

(2)偏好;(也就是喜好,越喜欢,购买需求越大。正比例关系)

(3)收入;(收入越多,购买需求越大,正比例关系)

(4)相关商品价格:替代品、互补品。

红领巾提示

替代品和互补品不是同义词,而是有区别的。

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可以相互替代。比如煤球和天然气。替代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增加。

互补品是指两种商品需要相互配合才能使用。比如象棋和棋盘。互补品的价格提高,则对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

(5)预期;(通俗来讲就是“买涨不买跌”,最经典的例子就是买房)

(6)广告宣传;(广告做得越多,人们的需求量就越大,正比例关系)

(7)利率。(银行存款利率如果提高,人们就更乐意去存钱,手中的活钱就少了,势必导致需求量降低,反比例关系)

2.影响供给的因素

(1)商品的成本;

(2)商品的价格;

(3)生产技术变化;

(4)相关产品的价格;

(5)政府的政策。

三、需求法则

消费者的需求价格与需求数量是反向变动的。

市场价格越高,需求数量越少;市场价格越低,需求数量越多。

四、需求弹性

1.需求价格弹性。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的变动方向相反。

(1)需求缺乏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小。对需求缺乏弹性的一般是生活必需品,比如油盐酱醋,无论价格怎么变动,该买的还是得买,总得吃饭嘛。

(2)需求富有弹性。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很大。比如奢侈品。

2.需求收入弹性

需求收入弹性是指收入变动幅度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幅度。

(1)正常品。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也会增加。

正常品还能细分为两类,分别是必需品和奢侈品。

随着需求的增加,对该类商品的需求幅度增加很大,这就属于奢侈品。比如爱马仕的包包,月入5千,买不起。月入50万,一个月买俩,可以一个胳膊挎一个。

如果随着收入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也有增加,但增加幅度很小,这就是必需品。

还是月入5千和月入50万,但是换成买老干妈,老干妈控的小明月入5千的时候一个月可以吃2瓶,但是月入50万的时候一个月吃200瓶就不太现实。

(2)劣等品。

随着收入的增加,对该类商品的需求量减少了。比如假货就属于典型的劣质品。月入5千可能会买个爱马仕的A货,但是月入50万买爱马仕就是很简单的事情。

五、供求法则相关名词

1.总效用和边际效用(效用指的是满足程度的意思,边际是新增加的意思)

(1)总效用是指消费一定量的某种物品所获得的总满足程度。比如我早餐吃了4个包子,那么这4个包子就是我获得的总效用。

(2)边际效用指消费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所增加的满足程度。比如我吃4个包子相对于吃3个包子来说满足程度更高,所以吃第4个包子比吃第3个包子新增加的满足感就是边际效用。

红领巾提示

还有一个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还是吃包子,我饿的时候吃了1个包子,感觉好满足,但吃第2个第3个的时候,随着越来越饱,这种满足感会逐渐降低,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2.边际成本。边际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水平下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引起成本总额的变动数。随着产量的增加,总成本递减的增加,从而边际成本下降,也叫规模效应。

3.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又称为择一成本或替代性成本,是指在经济决策过程中,因选取某一方案而放弃另一方案所付出的代价或丧失的潜在利益。

比如养猪和养鸡,因为场地限制,只能二选一。假如养猪的收益是1万,养鸡的收入5千。如果选择养猪,那么机会成本就是5千。

所以,在做决策时,应该选择机会成本少的。

如果有多个选择,比如养猪收益1万,养鸡和养鸭的收益分别是5千和8千。那么最后养猪的机会成本就是8千,而不是5千加8千。

4.沉没成本。通俗来讲就是已经不可收回的成本。比如买了电影票结果看的是一部很烂的电影,实在看不下去了中途离场,但票钱又不退,花的电影票钱就是沉没成本。

5.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最初增加一些生产要素(比如人工、化肥等)会使产量增加,但当它的连续投入增至一定限度后,产量的增量将会逐渐递减,直至最后使产量绝对地减少。所以,增加生产要素要遵循适度原则。

六、市场类型

1.市场类型包含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其中,后三类也可以统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

2.完全竞争市场是指所有厂商都可以自由竞争,不包含任何的垄断性。这是最理想的市场类型,但是这种市场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因为这种市场的产品完全无差别(质量、购物场所、售后服务等完全相同),现实中最接近完全竞争市场的是农产品市场。

3.垄断竞争市场指大多数厂商可以自由竞争,但是包含了些许的垄断性。垄断竞争市场的厂商数量很多,产品有差别,比如日用品、服装市场就是垄断竞争市场。

4.寡头垄断市场指少数厂商把整个市场都垄断了。寡头垄断市场的厂商数量只有几家,产品无差别或有差别,比如移动联通电信、两桶油、汽车制造等。另外,这种市场中新厂商不容易加入。

5.完全垄断市场。指的是一个厂商把整个市场全部垄断了。完全垄断市场的厂商数量只有一家,产品有特点,多存在于公用事业,比如铁路、自来水、电网,完全垄断市场新厂商不可能加入。在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可以采取单一定价和歧视定价。

红领巾提示

极端市场是完全竞争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极端市场是不需要做广告的。

第五章 宏观经济

一、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是由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的,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一种调节和控制。

红领巾提示

说一下调节经济的两只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市场调节):由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

“看得见的手”(政府调控):由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提出。

2.宏观调控的特点

(1)宏观而不是微观;

(2)间接而不是直接。

二、市场失灵

1.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无法有效率地分配商品和劳务的情况。

2.市场失灵的原因:公共产品、垄断、外部影响、非对称信息。

(1)公共产品;(政府无偿提供、民众可以免费享用的,比如路灯、公厕。因为除了政府,其他主体不愿意免费提供这些公共产品)

红领巾提示

公共物品是由集体消费的物品,它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非排他性指个人消费某种物品时不会阻止其他人消费。比如路灯就是一种公共物品,你无法阻止任何一个人使用路灯。

非竞争性指个人消费某种物品不会减少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还是以路灯举例,你使用路灯的同时并不影响别人也使用路灯。

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决定了人们不用购买仍然可以消费,这种不用购买就可以消费的现象称为“搭便车”。

有些物品介于私人物品与公共物品之间,兼有私人物品和公共物品的特征,称为混合物品。

(2)垄断;(比如市场上所有西瓜都是我来卖,那我势必会坐地起价,而且不接受“这瓜保熟么”的质询,就会导致市场失灵)

红领巾提示

造成市场垄断的主要因素有:技术进步、市场扩大、企业为获得规模效应而进行的兼并。

(3)外部影响;(一个人或组织的行为对其他人或组织造成的影响。好的影响叫做正外部性,坏的影响叫负外部性。比如你在家门口装了一盏照明灯,邻居可以不付出就能享受照明,这就是正外部性;比如一个化工厂,偷偷往临近的河里排污水,这就是负外部性。)

(4)非对称信息。(买卖双方信息不一致。比如市场上一半的厂商用好棉花制作棉被,一半的厂商用黑心棉制作棉被。那么黑心棉由于成本低价格也低,消费者不知道这是黑心棉,买卖双方掌握的信息不一致,慢慢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

三、宏观调控的主体、主要目标和手段

1.宏观调控的主体是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1)促进经济增长;(2)增加就业;(3)稳定物价;(4)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1)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

(2)增加就业是指让愿意工作的人都有工作,而不是使全体社会成员都有工作。另外,失业类型分为四类:

摩擦性失业;(由于劳动者流动造成的,比如以前在北京工作,现在来到了成都,刚到成都的这一段时间没有工作;又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暂时没找到工作)

结构性失业;(技能不匹配导致的失业。比如产业结构升级后工厂更新自动化设备,一些年纪较大的人由于不会操作自动化设备而失业)

周期性失业;(由于经济大环境导致的失业,最典型的就是经济危机)

季节性失业。(比如哈尔滨冬天的冰雕节过后某些导游失业)

(3)稳定物价就是防止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

(4)国际收支主要是涉及进出口问题。进出口方面涉及两个概念

一个是贸易顺差:对外贸易中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也就是在对外贸易中赚钱。

一个是贸易逆差:对外贸易中出口额小于进口额,也就是在对外贸易中赔钱。

红领巾提示

在我国,宏观调控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3.宏观调控的手段

(1) 经济手段;(这是宏观调控最主要的手段,主要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计划指导;(比如十三五规划)

(3)行政手段;(主要运用政府的强制力。比如为保护环境,下令关闭小煤窑;再比如对扰乱市场秩序企业的行政罚款)

(4)法律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

(5)道德手段。(倡导人们自觉遵守市场规则,这种手段没有强制力,属于补充手段)

四、总供给和总需求

1.总供给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社会所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量。是一个国家全部企业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总产出的量。总供给由消费、储蓄、政府收入、进口四部分组成。

总需求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支出和出口需求四部分组成。

总需求过大,往往会导致资源短缺、通货膨胀、经济增长过快。

总供给过大,往往会导致生产过剩、市场疲软、资源限制、失业增加、通货紧缩。

2.通货膨胀

(1)通是指“流通”,货指“货币”,膨胀指的是“多”。从字面意思就能得知通货膨胀就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过多。货币过多势必会引起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货币过多是通货膨胀的总体特征,所以通货膨胀是货币现象。

(2)通货膨胀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个是纸币发行量过多;一个是社会总需求过大(也就是经济过热。社会总需求过大,人们都拿钱去买东西,市场上流动的钱自然就多了)。

一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生活水平会下降。

(3)通货膨胀治理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五、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两个部分。

财政从本质上来说,是国家对社会财富的再分配。假设市场上总的货币量是不变的,如果有一部分钱掌握在政府手里,那剩下的钱就流放到市场中。政府手里的钱越多,市场上流通的钱就越少。所以,政府制定花不花钱、花多少钱等政策就影响市场经济运行。

1.常考财政政策种类:扩张性财政政策(又称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

(1)扩张性财政政策:通俗来讲就是政府多花钱,而且少收钱。货币量一共就这么多,政府多花少收了,比如多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少收税,市场上的钱就变多了。

(2)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财政政策相反,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政府少花钱多收钱。

红领巾提示

通货膨胀时期应该选择怎样的财政政策呢?

通货膨胀是市场上流通的货币过多,那就应该让政府少花钱多收钱,从而让市场上的钱变少,所以应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通货紧缩和通货膨胀是反义词,所以通货紧缩时期应当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

2.我国财政政策的基本手段:国家预算、税收、财政投资、财政补贴、国债。

(1)国家预算:国家未来的支出计划。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该少花钱,所以应当减少国家预算。

(2)税收

①税收的三大特性: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其中,强制性是实现税收无偿征收的强有力保证,无偿性是税收本质的体现,固定性是强制性和无偿性的必然要求。

税收的职能和作用:组织财政收入、调节经济活动、监督管理社会经济活动。

税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

财政原则;(必须为国家筹集充足的财政资金,满足国家职能活动需要)

经济原则;(保护国民经济,避免税收妨碍生产的消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公平原则。(税收负担应公平合理地分配于全体社会成员之间)

②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当多收钱,所以应当增加税收。比如提高税收起征点和提高税率。通货紧缩时就少收钱,减少税收。

③拉弗曲线:税收并不是随着税率的增高在增高,当税率高于一定的百分比后,税收的总额不仅不会增加,反而会降低。因为如果企业税负过重,利润降低,赚的钱都交税了,经营状况势必下降,能正常运营的企业减少,自然也就影响税收总额了。

(3)财政投资。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当减少投资。

(4)财政补贴。和财政投资一样,也是政府在花钱。通货膨胀时期,应当减少财政补贴。

(5)国债。这是政府向公民借钱的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发行国债,老百姓把钱交到政府手里,市场上的钱就变少了。所以,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应当增发国债。通货紧缩时期,政府应当减少国债发行。

红领巾提示

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增发国债后应当把这笔钱放在手里不动。如果增发的是建设性国债,国家发行国债之后拿着这笔钱搞建设去了,等于是政府在做投资,就会使市场上的钱越来越多,使通货膨胀愈演愈烈。因此,通货膨胀时期应当减发建设性国债。

六、货币政策

1.货币基本概念

(1)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交换发展和价值形态发展的必然产物。

红领巾提示

在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体系里,只有足值货币才是真正的货币(比如黄金)。我们的人民币严格意义上来说不是货币,只算是货币符号。

(2)货币的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世界货币。

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①价值尺度的功能是标价,比如商场里衣服吊牌上的标价;

②流通手段的职能实现必须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二者同时进行。比如去超市,我掏2块钱,店家给我1瓶水,这就是货币流通手段的应用;

③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不同,属于延期交付,也就是钱货分离。或者是先交钱后服务,或者是先服务后交钱,比如赊账、还账、工资、租金、定金等;

④贮藏手段必须是足值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比如黄金、白银,纸币和硬币不行;

⑤世界货币是在世界市场被当作一般等价物的美元、英镑等。

2.金融机构

在我国,金融机构主要有中央银行,银行和非银行金融系统。

(1)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注意不是中国银行)。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能有制定货币政策、发行货币和代理国库。

(2)银行是金融机构之一,而且是最主要的金融机构,主要起信用中介作用。

主要包括政策性银行和商业银行。

①政策性银行包括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注意,政策性银行不以营利为目的。

②商业银行:我国的五大行分别是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

(3)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

3.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主要有五个:推行市场公开业务、改变存款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调整利率和调整汇率。其中,前三个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

(1)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通俗来讲是央行买卖有价债券的行为。比如央行卖出有价债券,公民花钱买债券,因此进入市场上的货币量就变少了。所以通货膨胀时期,央行应当卖出有价证券。

(2)存款准备金率,也称为法定存款准备金或存储准备金,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在中央银行的存款。

比如建设银行今天吸收了200万存款,央行为了防止群众集中通兑或者银行发放比存款还要多的贷款,所以要在200万里拿出来30万存到央行里。

通货膨胀时期,央行应当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把更多的钱放在央行手里,让市场流通的钱变少。

(3)再贴现率,是指商业银行将其贴现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的预扣利率。比如我有一张2万的票据,2030年6月到期,但我现在急需用钱,银行说还没到期,想取钱可以,必须得支付一定的贴现费用,这个过程就叫做贴现。银行再拿着这些未到期的票据去央行手里提现,这就是再贴现,而相应比率就是再贴现率。

通货膨胀时期,央行应当提高再贴现率,降低市场的货币量。

(4)利率也称为利息率,是指货币所有者因贷出货币资金而从借款人处获得的报酬。假设银行提高了存款利率,那么公民就更愿意把钱存到银行里去而不去消费,这样市场上的货币量就变少了,这也是通货膨胀时期的一个对应措施。当贷款利率提高时,人们觉得向银行支付的利息更高了,相对来说就不想贷款,市场货币量就减少了,所以也是通货膨胀时期的对应措施。

(5)汇率

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比如1美元=6.8元人民币。当本币汇率降低时,即本币对外币贬值,能促进出口,抑制进口。比如人民币贬值了,1美元能兑换8.8元人民币,对于美国人来讲,以前1美元能买到价值6.8元的中国商品,现在1美元能买到价值8.8块钱的中国商品。同样是1美元,由于人民币贬值美国人能花更少的美元买更多的中国商品,所以他们就更愿意买中国商品,那就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

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同样1美元的美国商品,以前6.8 元能买到,现在8.8元才能买到,相对于以前来说不太实惠了,所以就不想再买美国商品,从而进口到中国的美国商品相应就减少了。

相应的,人民币如果贬值,中国人出国旅游、留学成本就会升高,因为相对于贬值前同样数额的人民币能兑换的外币少了。

对于短期投资来讲,人民币有升值趋势时,热钱(短期投资)会涌入中国,人民币有贬值趋势时,热钱会撤离中国。

下面对不同时期实行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进行一个梳理

七、宏观经济学名词

1.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GDP,它常被视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不但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和财富。

红领巾提示

1. GDP是以地区为计算单位,美国人在中国开的工厂,所生产出的商品计入中国的GDP。

2.比如中国本年度生产出来100万吨粮食,只卖出去80万吨,因为GDP的概念中说的是“所生产出的”,所以GDP应以100万吨核算。

3. GDP概念中说的是“最终产品”,所以如果一个包子卖5元,核算GDP的时候就不能把肉馅和面粉的成本算进去,否则会造成重复计算。

4.非生产性活动、地下交易、黑市交易等不计入GDP中。

5.注意GDP与GNP的区别,二者的核算对象不同,GNP(Gross National Product的简称)是国民生产总值,比如美国人在中国设厂,GDP算在中国里面,但是GNP就应该算在美国里面。

2.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简称CPI),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就是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

3.财政赤字

(1)财政赤字是指一国政府在每一财政年度开始之初,都会制定一个当年的财政预算方案。若实际执行结果收入大于支出,为财政盈余;支出大于收入的经济现象,就叫做财政赤字。

(2)通常赤字增加,容易导致通货膨胀。欧盟财政赤字率安全警戒线为3%。

(3)财政赤字的弥补方法一共有四种:

动用历年结余、增加税收、增发货币和发行公债。

4.基尼系数

衡量收入分配差异的指标。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为“0”,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

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数值越大,收入分配差异越大。西欧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在0.24~0.36之间,非洲的基尼系数在0.7左右。

5.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表示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指标。恩格尔系数和我们的生活水平成反比。

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为绝对贫穷,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八、经济知识扩充版笔记

1.市场经济是指由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模式,即通过市场中的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对资源进行配置。

2.市场经济的形成条件

(1)生产要素商品化; (2)经济关系市场化;

(3)产权关系独立化; (4)生产经营自主化;

(5)经济行为规范化。

3.计划经济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的效率高低也叫这两种体制产生的资源配置效果。资源配置效果是衡量经济体制效率的标准之一。

4.区分不同经济体制的根本标志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劳动者掌握生产资料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反之则是资本主义经济体制。

5.我国既不是采取单纯的市场经济体制,也不是采取单纯的计划经济体制,而是两者兼而有之。

6.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7.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它体现着个人消费品分配领域中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关系。

8.关于效率与公平问题,西方经济学认为效率是一种最优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任何偏离该状态的方案都不可能使一部分人受益而其他人不受损,这种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状态。

9.一个社会发端往往是以效率优先原则起步,当社会财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公平问题就突出起来,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是效率优先原则的主导性和公平的继发性问题。

10.市场体系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市场组织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包括从消费资料到生产资料的一切要素以及各种服务在内的完整体系。

商品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是现代市场体系的三大支柱。

市场体系的特征是统一性、开放性、竞争性和有序性。

红领巾提示

开放性是市场体系的本质要求。

11.市场主体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以一定组织形式出现的法人,既包括营利性机构,也包括非营利性机构,此外也包括一些中介机构。

红领巾提示

另外一种说法是,市场主体分为个人、企业和国家(政府)。

12.个人或者家庭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的表现是

(1)购买消费品和劳务;

(2)个人投资;

(3)进入市场的目的:满足经济与非经济利益偏好,此外也有社会公益偏好。

13.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表现是

(1)形成市场供给; (2)形成市场需求;

(3)既接受市场引导,又引导市场运行。

14.市场主体、市场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构成现代市场经济的基本要素。

15.市场机制即市场经济运行机制,市场机制的功能包括信息传导与协调功能、激励与创新功能、分配与监督功能。

16.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是通过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实现的。其中,价格机制是市场机制的核心。

17.供给反映了生产者的供应量与商品价格之间的对应关系。两者之间遵循一个特定的规律,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的供给量增加;商品价格下降,供给的数量减少。

红领巾提示

可以和需求对比起来记忆,需求的规律是商品的价格上涨,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下降;商品价格下降,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

18.价格机制的四大功能包括信息功能、调节功能、竞争工具和分配功能。

19.价格机制包括价格形成机制、价格运行机制、价格调节机制。

其中,价格形成机制是价格机制的核心内容。

20.价格竞争是生产经营同种商品的企业,为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

21.价格竞争的主要手段就是降价。

22.非价格竞争是通过产品差异化进行的竞争。

23.非价格竞争手段的采用必然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

24.市场竞争的战略

(1)高质量竞争战略; (2)低成本竞争战略;

(3)差异优势竞争战略; (4)集中优势竞争战略。

25.从交易对象的属性及它们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角度来看,可分为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其中,产品市场是经济中最基本的市场。要素市场是指生产资料、金融、劳动力、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

26.市场规则的分类:制度性规则和运行性规则。

27.市场规则的内容:市场进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

28.市场秩序的基础,即经济自由。

29.影响市场秩序的基本因素

(1)交易对象;(一般商品和特殊商品) (2)交易中介;(货币)

(3)交易主体。(法人和自然人)

30.政府干预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31.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在国际收支上既无赤字也无盈余。国际收支长期盈余会减少国内投资和消费。国际收支长期赤字会影响国家的支付能力,引起黄金和外汇储备减少,国家债务增加,严重时甚至会引起国际信用危机。

32.财政收入主要包括税、利、债、费四个部分。

33.我国的税收通常占财政收入的90%以上,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来源。

34.政府财政支出包括政府购买支出和政府转移支付。

35.狭义的货币,即M1,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

36.广义货币指在狭义货币M1的基础上,再增加或分为三个层次

M2是指M1加上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其他存款。

M3是指M2加上非银行金融中介发行的债券。

M4是指M3加上各种流动性较高的非金融部门发行的债券。

37.利率是由银行决定,在我国是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规定,利率的高低反映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消费状况。

38.在我国,财政政策由国家财政部门制定,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直接制定并实施。

39.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有三种: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负债业务主要是吸收存款,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资产业务包括放款和投资两类业务。中间业务是代为顾客办理支付事项等从中收取手续费。

40.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

(1)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

(2)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

(3)作为国家的银行,代理国库、提供政府所需资金、执行货币政策、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

41.按照成因划分,通货膨胀可以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

红领巾提示

通货紧缩按照形成原因分为需求不足型通货膨胀和供给过剩型通货膨胀。

42.一般来说,任何两个国家之间的通货膨胀率是不一样的。通货膨胀率高的国家货币汇率下跌,通货膨胀率低的国家货币汇率上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通货膨胀对汇率的影响要经过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而不是马上显现出来。

43.国债收益高、风险低,深受各国人民欢迎,素有“金边债券”之称。

44.国际贸易的形成条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家的形成。

45.国际贸易按照商品的移动方向划分可以分为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红领巾提示

比如A国商品经过B国境内卖给C国,对B国来说就是过境贸易。WTO成员之间互不从事过境贸易。

46.按商品的形态划分,可以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比如机器设备属于有形贸易,旅游、金融、保险等属于无形贸易。

47.按生产国和消费国在贸易中的关系可以分为直接贸易、间接贸易、转口贸易。

48.按贸易的内容划分可以分为服务贸易、加工贸易、商品贸易和一般贸易。

49.经济全球化

(1)推动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市场经济体制的拓展和完善、全球资源配置和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2)核心:各国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交叉渗透形成全球社会再生产;

(3)主要表现形式:贸易、投资、金融的全球化;

(4)主导力量:跨国公司。

50.区域经济合作分为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和国内区域经济合作。其中,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分为两种:国际性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城市圈或都市带。

目前,全世界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三大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

目前世界上六大城市群:纽约都市带、东京都市带、伦敦都市带、巴黎都市带、北美五大湖都市带和长江三角洲都市带。

51.反倾销是指对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倾销所采取的抵制措施。反倾销的最终补救措施是对倾销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征收反倾销税的数额可以等于倾销幅度,也可以低于倾销幅度。

52.汇率有两种标价方法,分别是直接标价法和间接标价法

直接标价法:用一个单位的外币作为标准;

间接标价法:用一个单位的本币作为标准。

53.世界上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和钉住汇率制度。

54.国际金融危机一般有三种表现形式,即货币危机、外债危机和银行危机。

红领巾提示

货币危机指经济危机会导致该种货币的急剧贬值。外债危机是一国不能履约偿还到期的本金和利息。银行危机指由于对银行体系丧失信心导致个人和公司大量从银行提取存款的挤兑现象。

55.世界经济组织

(1)世界贸易组织

①简称为WTO;

② 1995年1月1日正式开始运作;

③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

④ 1996年1月1日正式取代其前身——关贸总协定;

⑤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①简称为IMF;

②联合国的专门机构;

③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④向会员国提供短期贷款;

⑤人民币2016年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简称SDR)。新的货币篮子包含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货币,人民币权重为10.92%(排在第三位);美元、欧元、日元、英镑权重分别为41.73%、30.93%、8.33%、8.09%。

(3)世界银行

①简称为WB; ②联合国下属的专门机构;

③负责长期贷款的国际金融机构; ④总部设在美国华盛顿。

红领巾提示

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一起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三大支柱。

(4)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①简称为AIIB;

②正式成立于2015年12月25日,总部位于中国北京;

③中国首倡的区域性的、开放的多边开发机构;

④重点支持亚洲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⑤治理结构分为理事会、董事会和管理层三层。

(5)上海合作组织

①简称上合组织;

②前身是“上海五国”,即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③2001年,乌兹别克斯坦以完全平等身份加入;

④第一个在中国境内宣布成立、第一个以中国城市命名的致力于经济的政府间区域性国际组织。

(6)金砖国家

①美国高盛公司首次提出金砖国家概念;

② 不是说金砖储量最多的国家,而是全球最大的五个新兴市场;

③ 简称为BRICS,分别是金砖五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南非五个国家英文的首字母。

56.流通中的货币需求量取决于待售商品的总量、商品的价格水平及货币的流通速度。

57.工人的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产生的唯一源泉。

58.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

59.资本积累指在扩大再生产过程中,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60.资本循环分为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其中,购买阶段和销售阶段属于流通过程,生产阶段属于生产过程。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的资本形式分别是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

61.影响资本周转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一个是资本的周转时间,二是生产资本的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