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小结
1.家庭教育支出
根据调查数据,2016~2017学年,全国学前和中小学教育阶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8375元/年,其中农村为4595元/年,城镇为10938元/年。分学段来看,学前阶段全国平均为6501元/年,农村为3467元/年,城镇为8517元/年。小学阶段全国平均为6119元/年,农村为2866元/年,城镇为8680元/年。初中阶段全国平均为8720元/年,农村为4780元/年,城镇为11331元/年。普通高中阶段全国平均为17723元/年,农村为12880元/年,城镇为19836元/年。中职阶段全国平均为9847元/年,农村为9315元/年,城镇为10211元/年。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不仅在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在不同地区和城镇内部也存在差异。以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例,按照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划分,东部地区平均为10414元/年,东北地区为13305元/年,中部地区为7164元/年,西部地区为7001元/年。在城镇内部,按照一、二、三线城市划分,一线城市为2.24万元/年,二线城市为1.26万元/年,其他城镇为8549元/年,约为一线城市的1/3。
2.家庭教育负担率
家庭教育负担率是指每生每年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全国家庭教育负担率为12.9%,其中农村为9.5%,城镇为14.1%。分学段来看,学前阶段家庭教育负担率为9.4%,农村为6.8%,城镇为10.2%;小学阶段家庭教育负担率为9.9%,农村为6.1%,城镇为11.4%;初中阶段家庭教育负担率为14%,农村为10%,城镇为15.4%;普通高中阶段家庭教育负担率为25.3%,农村和城镇几乎相同。
首先,根据家庭一年的消费总支出将家庭从低到高分为10组,总体上家庭教育负担率随着家庭支出的增加而略有降低。分城乡来看,在城镇地区,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家庭教育负担率在13%上下浮动;在农村地区,随着家庭人均支出水平的提高,农村地区家庭教育负担率呈递减趋势,经济条件最差的家庭教育负担率最高,为14%,经济条件最好的家庭教育负担率最低,为5%。由于流动人口存在内部差异,其家庭教育负担率的波动较大,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连片特困地区的家庭教育负担率总体上低于农村地区,趋势则与农村地区相似。此外,在义务教育阶段,最低支出组和最高支出组之间的家庭教育负担率相差较小,而在普通高中阶段相差较大。这说明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共财政投入确实减轻了家庭的负担,缩小了不同家庭之间的差异。
其次,按照家庭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分为户主没有上过学、小学、初中、中专职高、高中、大专高职、大学本科、研究生八组。家庭教育负担率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迅速提高,受教育程度最低组为8.41%,最高组为21.76%。与按照家庭支出分组的教育负担率不同,城镇、农村、流动人口等各组都呈现教育负担率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而提高的趋势。此外,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支出对教育负担率的决定作用小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而在普通高中阶段则主要受家庭支出的影响。这说明在义务教育阶段,家庭之间的教育需求和选择开始分化,而且这种分化主要受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
3.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校内外支出结构
首先,义务教育阶段家庭校外支出比例较高,平均占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1/4左右。家庭教育支出结构存在较大的城乡差异,而地区之间和城镇内部差异不大。此次调查重点关注了基础教育阶段的家庭校外支出。小学阶段,校外支出占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28.11%;初中阶段,校外支出占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22.80%;普通高中阶段,校外支出占生均家庭教育支出的15.52%。
其次,城乡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而地区之间和城镇内部差异不大。分城乡来看,小学阶段农村校外支出占比为18.05%,而城镇校外支出占比为35.97%。初中阶段农村校外支出占比为12.25%,而城镇校外支出占比为29.83%。普通高中阶段农村校外支出占比为6.87%,而城镇校外支出占比为19.33%。分地区来看,校外支出占比差距不大。东部地区平均为25.92%,东北地区平均为27.12%,中部地区平均为22.59%,西部地区最低,平均为20.48%。从城镇内部来看,一线城市为33.08%,二线城市为27.81%,其他城镇为27.93%。
4.流动人口和贫困人口家庭教育支出
除了农村和城镇家庭,本书还关注了流动人口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教育支出。在学前和基础教育阶段,流动人口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10086元/年。分学段来看,普通高中阶段生均家庭教育支出最高(19340元/年),其次是初中阶段(10226元/年)、中职阶段(9648元/年)、学前阶段(9114元/年),小学阶段最低(7815元/年)。总的来看,流动人口的平均家庭教育支出和各学段支出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加接近于城镇家庭。尽管平均支出与城镇家庭相似,但由于流动人口内部人群差异较大,按照家庭经济水平分组,支出最高组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25281元/年)远高于其余各组,也要高于城镇家庭最高支出组(11480元/年),其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虽总体呈现随着支出水平提高而降低的趋势,但浮动较大。从校内外支出的结构来看,各学段校外补习兴趣班支出占比接近,但略低于城镇家庭。
建档立卡贫困户的生均家庭教育支出为4303元/年,除普通高中阶段外,各学段平均支出水平都略低于农村家庭的平均水平。按照家庭经济水平分组,收入最低组和收入最高组之间的教育支出差距大于农村平均水平,但整体趋势相近。随着家庭经济水平的提高,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大体上呈现增加的趋势。贫困户的家庭教育负担率为10.35%,略高于农村(9.46%)。分学段来看,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城镇与农村平均水平较为接近,而普通高中阶段城镇较农村平均水平高出近10%。按照家庭经济水平分组,不同收入组的家庭教育负担率存在较大的波动。一部分原因在于,家庭教育支出水平和结构很大程度上受到城乡和地区差异的影响。
附表1 分省份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
附表1 分省份生均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续表
[1] 黄春寒,2014年7月至2019年8月为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科研助理,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博士生;魏易,北京大学中国教育财政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 家庭教育负担率是指每生每年教育支出占家庭总消费支出的比例。
[3] 本章中家庭经济水平分组按照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分组。根据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假说(Permanent Income Hypothesis),居民的消费水平不取决于暂时的现期收入,而是取决于持久收入,即在较长时期中可以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流量。考虑到2017年CIEFR-HS所提供的家庭年收入中也包含暂时性的收入,根据以往的研究我们选择家庭年消费总支出作为持久收入的代理变量。因此,低收入和高收入家庭指的是以消费支出衡量的长期收入,而非2017年的家庭净收入。
[4] 由于未成年人口数为5人及以上的家庭样本量小,因此对其结果的解释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