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 研究思路
立足于实现应对气候变化与反贫困共赢的战略高度,在国内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绿色减贫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宏观背景及其政策体系框架下,围绕本研究主要目标与亟待解决的基本科学问题,本着“理论—实践—理论”的基本原则,遵循“理论研究—实证分析—路径探讨—政策建议”和“宏观分析—个案解析—微观考察”的总体思路,注重将历史文献回顾、定性分析、微观抽样调查与数据分析、对比分析与案例研讨相结合,在强调研究的理论适应性与系统性,构建森林碳汇扶贫理论分析框架,深入分析西南民族地区森林碳汇扶贫现状的基础上,本书选取在西南民族地区陆续实施,并已进入前期造林或再造林的具有代表性的“京都规则”和“非京都规则”的森林碳汇项目为研究对象,聚焦森林碳汇扶贫的4个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农户参与、精英带动、益贫效应感知与综合扶贫绩效监测评估,有侧重地深入展开实证研究。最后,就深化西南民族地区森林碳汇扶贫的发展思路、政策框架、配套政策进行探索性思考。简要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
二 研究内容
本书共十七章,逻辑结构分为以下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绪论,即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目标、研究对象、研究思路和内容、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并对可能的创新和不足之处进行说明。
第二部分为理论篇,即第二~四章。在对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扶贫视域下的森林碳汇研究进展的梳理,提出深入开展森林碳汇扶贫研究的两大基本科学问题。强调扶贫理论和生态补偿理论的结合,围绕基本科学问题,从理论层面阐明森林碳汇扶贫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深入分析森林碳汇项目开发与扶贫相结合的动力机制,剖析森林碳汇项目开发对区域和个体减贫的影响机制,论述森林碳汇的扶贫主体、扶贫资源和扶贫方式以及与之紧密联系的动力系统、参与系统和环境系统,尤其是在区别于“在贫困地区开发森林碳汇项目”的关键点的基础之上,搭建精准视角下的理论分析框架,提出推进森林碳汇扶贫的理论预期和实证研究主题。最后,回顾了国内外森林碳汇扶贫政策演进。
第三部分为实证篇,包含第五~十六章。围绕第二部分提出的理论与实践前沿问题,从实践层面,由宏观到微观,在深入分析西南民族地区森林碳汇扶贫的实践现状,发展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进一步揭示森林碳汇与减贫之间的关联的基础上,主要利用课题组微观调研取得的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对西南民族地区森林碳汇扶贫农户参与、精英带动、益贫效应感知与综合扶贫绩效评价等开展实证研究,为深化森林碳汇扶贫的政策创新提供实证支撑和科学证据。
第四部分为道路篇,即第十七章。结合已有研究结论,立足西南民族贫困地区在生态类型、资源环境、民族文化、经济和人口特征等多方面的独特性,针对研究发现的问题,提出推进森林碳汇扶贫发展的政策框架、政策建议和配套政策,指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