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碳汇扶贫:理论、实证与政策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实地调查数据。主要依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推进西南民族地区森林碳汇扶贫的政策研究”,课题组先后多次深入主体在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民族地区的“中国四川西北部退化土地的造林再造林项目”“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云南腾冲小规模再造林景观恢复项目”“云南西双版纳竹林造林项目”“贵州省扎佐林场碳汇造林项目”5个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实施区的11个县(区)35个乡(镇)72个贫困村的110余个造林或再造林地块(社区)进行实地考察,对1200余名社区农户与150余名各级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进行了问卷调查、座谈交流或深度访谈,构建了一个综合数据库,取得了第一手调查数据资料,后面各章节所使用的数据均来自此数据库。二是公开出版的《中国农村贫困监测报告》(2012~2017年)、《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7年)等的部分数据,西南四省(市)——四川、云南、贵州、重庆及其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保山市腾冲县(2015年改县为市)、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相关市州部分统计数据和相关《政府工作报告》、研究报告、报刊及互联网数据,以及诺华川西南林业碳汇、社区和生物多样性项目等代表性碳汇造林再造林项目规划报告、年度工作总结(2010~2018年)。

二 研究方法

本书以经济学、管理学、民族学、生态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理论分析为根基,以实证研究为重点,注重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相结合、区域宏观与农户微观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具体而言,本书主要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梳理扶贫视域下的森林碳汇研究进展,得出当前国际国内研究的不足或薄弱点,提出了深入开展森林碳汇扶贫研究的两大基本科学问题,进而为制定本书研究思路、技术路线、研究内容提供了认识基础;侧重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系统论、精准扶贫理论,在定性分析项目利益相关者的类型及其基本利益诉求,森林碳汇扶贫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机制,精准视角下的森林碳汇扶贫理论导向及其实践逻辑的基础之上,搭建了理论分析框架,为整个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理论预期。

二是田野调查法。为使研究结果更为接近实际,课题组采用德尔菲、小组讨论和李克特量表法相结合的方法设计调查问卷,并在预调查和多次修订基础之上,深入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调研,既包括对行业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负责人和工作人员的座谈交流、焦点式访谈、问卷调查,也包括采取典型抽样与分层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项目社区农户进行的入户问卷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

三是统计分析法。在强调理论分析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同时,运用SPSS、AMOS等软件,采用Logistic、有序Probit、AHP、SEM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处理和实证研究。具体方法将在每一章节的方法介绍部分做详细说明。

四是比较分析法。此方法贯穿于本研究的诸多部分,既包括四川、云南和贵州三省之间,也包括不同森林碳汇项目之间、同一碳汇项目在不同实施区域之间的对比分析,还包括对不同规则和运作模式下的农户参与障碍、扶贫效果进行的对比分析和讨论。